美元似乎正在筑底,一场周期性的反弹随时可能出现。一旦美元反弹,资金将流向股市、美国金融股和新兴市场,日元套利交易也可能重新兴起。
  投资,其实是一件蛮简单的事。一年中如果能够捕捉到1-2个大拐点、大故事,其他时候便可以远离屏幕、远离价格。当然,简单不代表容易。
  2007年的大拐点、大故事是次贷危机,笔者认为,2008年的大拐点、大故事是美元反弹。
  有人说,美元是信用扫地的货币、基本面不佳的货币。笔者同意,不过同时又相信美元可能在6个月内大幅反弹。
有人说,美国人用美元贬值合法地打劫了全世界。的确,美国过度消费,全世界都借钱给它,美元一贬值,美国债务在一夜间缩水。次级贷款、Alt-A贷款(介于优质贷款与次级贷款之间)、CDO(担保债务凭证),原本至少有一半卖给了海外金融机构,如今这些海外机构却以五折甚至二折脱手,接货的多是美国资金。不过笔者相信,外国资金的记  忆力奇差,一旦美元反弹时,冲进去买美元资产的还是它们。
  笔者认为,美元正在筑底,一场周期性的反弹随时可能出现(也许已经出现)。
  美元升值的最根本原因是,目前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强势货币,而且在美元资产以外也找不到第二个流动性和容量足够大的货币资产来承载全球的财富。欧元、日元均有其内在的结构性缺陷,欧洲、日本经济也看不到长期可持续的增长势头。欧元急升,不过是美国房地产市场调整和金融危机下矮子里拔出的将军。而且,欧洲出口和经济已经明显地受到高币值的拖累。也许资源货币和新兴货币中有一些具有升值的实力,但它们是小货币,更难成为主力财富的寄居场所。
  美元汇率何时转势,时机不易把握。笔者看来,美元反弹需要满足三大条件。
  —美元利率与欧元利率预期上的此消彼长。美联储已经暗示,大规模减息的周期可能已进入尾声,下一步利率动向取决于经济和通胀走势。以目前的双向风险看,美联储在今后6-12个月最可能以不变应万变,政策利率不再变化。在欧洲,尽管通胀压力仍大,欧洲央行关于减息的口风却在转松。市场对利率预期的变化已经发生,这个条件已然满足。
  —美国经济与其他发达国家经济增长预期上的此消彼长。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最坏时刻还没有到来,就业市场也可能进一步恶化,但是一场金融市场的浩劫,似乎并未触发实体经济的灾难。美国经济在这轮下降周期,增长率的下滑应该不会太深,不过复苏时间则可能比较长(撇除退税带来的短暂反弹)。欧洲第一季度的增长(尤其是德国)颇为强劲,但是这个速度难以维持,欧元高企势必成为出口的绊脚石。美国经济低位企稳,欧洲经济高位回软,应该是趋势,相信这个条件会在2008年下半年实现。
  —美国金融机构“黑洞”大体清晰。次贷危机对银行、投资银行造成1929年大萧条以来罕见的冲击,坏账迭出。由于许多金融资产流动性差,公允估值困难,导致一再地减记,打击了市场信心,制造出不确定性。只有市场相信金融机构的坏账处理已过最坏时间,不确定性逐步消退,资金才可能大量流回美元资产(美国国债除外)。这个条件何时实现很难讲,不过有迹象显示,情况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一旦美元反弹,资金走向应该会出现以下几个变化:
  1、大量资金由国债流向股市。当恐慌消退、风险消化能力加强时,资金由避险天堂流向回报较高的股市,债市走弱。
  2、资金抄底美国金融股。金融企业因过去的疯狂而股价大跌,但是它们的中长期盈利能力仍在,品牌、网络、人才仍在。
  3、资金流回新兴市场。市场气氛转佳,但是G3国家经济均处于放缓周期,增长故事来自有内需故事的新兴经济。
  4、日元套利交易重新兴起。套利交易曾是商品市场和新兴市场股市投机的重要资金来源。如果美元升势确定,日元贷款的确非常便宜。
  美元反弹,有利于抑制全球商品价格的上升,有利于抑制全球通货膨胀的势头。对于基本上仍属于“美元货币区”的中国,美元走强对抑制国内通胀也多少有些裨益。
  笔者曾于2005年在本栏目中提出“美元七年之痒”的概念。自从1971年与黄金脱钩后,美元几乎每七年出现一次重大的升浪或跌浪,一直如此,间中只有在上世纪90年代上叶中断了两年。这轮美国跌势始于2001年科技泡沫破灭,到2008年刚好又是七年,且看“七年之痒”之说是否灵验。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6-19 20:58:12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