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你很喜欢这些年来做的事情?
答:我没有一年不喜欢自己的工作。我们取得了巨大成就,每个人都为之疯狂。尽管发生了诉讼,我们也学到很多东西。
基金会运作充满乐趣
问:在盖茨基金会时,你都会做些什么?
答:我有多出四倍的时间,做一些战略研究,这包括教育、不同疾病、农业、微观经济等方面。我更多会谈及基金会,也会去非洲和印度旅行。作为资金项目的内容,还会跟一些制药公司会面。我也会见一些慈善家,学习更多的科学知识,更多有关健康的知识。教育也是一个方面,这方面我还没能做到很好,一些伟大的思想家认为教师可以向彼此学习,用不同方式利用教学工具,课程安排也可以做出改进。这一点上,梅琳达比我要好多了。
问:你有了新身份,以后你的公众生活会有何不同?
答:我们不可能就治疗疟疾问题进行一个消费者电子展示会。你不可能召集5万人到一个城市,然后说,“今天的主题就是比尔要对疟疾议题发表演讲了。”我们做了很多事情,新的培育、新的疫苗等,但你不可能为此大张旗鼓。
问:从积极方向来看,那些憎恨微软的人大概会减少对你的攻击。
答:比起旧世界,新世界更加充满争议。我们会做一些家庭计划,会资助那些让穷人免于受饿的农业项目。一些人认为,基因被改变的抗旱种子会引起环境问题,不能用这样的科学帮助穷人。同饥饿与死亡相比,关于到底该使用哪个操作系统的争论实在不值一提。
问:你此举的动机是出于生来的责任,还是由于乐趣?
答:就基金会来讲,为穷人进行健康研究有非常深远的影响,这也是我父母教授给我的价值观。但具体日程也是充满乐趣的,可以去印度走走看看。“他们进行城市规划了吗?人们有水吗?健康保险是否起作用?疫苗应该被冷藏吗?有足够的冰箱吗?冰箱贵吗?谁来付钱?谁来衡量?何时发挥效用?何时失效?”我很高兴自己有机会见到这些科学家,他们把毕生奉献给这项事业。所以,我绝对不会认为,“我是为实行母亲的教导而做出牺牲。”我是在做母亲告诉我该去做的事情,去做它,也是因为它充满乐趣! (马毅达 译)
组图:盖茨30年的十个精彩瞬间
导语:一个没有比尔·盖茨(Bill Gates)的PC业简直无法想象,但这一天即将来临。《PC World》杂志网络版今天发表文章,回顾了盖茨一生中难忘的十个瞬间。
30多年来,盖茨一直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将《大人物拿破仑》(注:美国电影,塑造了一个名为拿破仑的高中生,他非常纯洁善良,内向和忧郁的性质让他默默地坚持去做自己认为对的事,在最后终于得到了大家的认可)的纯真与《穿刺王伏勒德》(注:穿刺王伏勒德是1897年爱尔兰作家布拉姆·斯托克所塑造的吸血鬼)的残忍融为一体,在数字生活的方方面面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但到了7月27日,盖茨将退出微软的日常运营,全心投入慈善事业。我们总结了盖茨事业上的十大瞬间:
1、Windows 95首发(1995年8月24日)
即便去年iPhone手机首发的场面热闹非凡,也无法与当年Windows 95全球首发的盛况相提并论。仅为购买滚石乐队的单曲《现在出发》(Start Me Up)的版权,微软就花费了数百万美元,而这只是其3亿美元巨额市场开支的冰山一角。
发布活动盛况空前:美国纽约帝国大厦沐浴在微软的霓虹灯下,英国的发布会现场被漆成Windows 95的巨大标识,在空中也清晰可见。位于华盛顿雷德蒙的微软总部完全变成了欢乐嘉年华现场:到处是美食、魔术、小丑、热气球、摩天轮、马戏团的帐篷……而这场发布会的中心则是盖茨,他穿着微软的蓝色衬衣,脸上带着羞涩的微笑,在与《杰伊·连诺今夜脱口秀》名嘴杰伊·连诺(Jay Leno)开玩笑时,竭力表现得很放松。其中,他说得最风趣的一句话是:“Windows 95是如此易用,连脱口秀节目主持人都能搞定。”
2、起步、退学及编程(1975年1月)
微软的一切起源于《大众电子》杂志的一期关于MITS Altair 8800电脑的封面图片。当哈佛大学同学保罗·艾伦(Paul Allen)把这本杂志拿给盖茨看后,盖茨打电话给MITS公司总裁艾德·罗伯茨(Ed Roberts),天花乱坠地让他相信,自己与艾伦为Altair电脑编写了BASIC程序。而事实是,他俩从未写过一行代码。当罗伯茨表示对此有兴趣后,盖茨与艾伦兴奋地用了8周时间写完了程序。

当年晚些时候,盖茨从哈佛退学并搬至阿尔伯克基居住,他从罗伯茨那里得到一份每小时10美元的编程工作。最终,盖茨从BASIC里淘出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攒到足够的钱为自己买了一辆保时捷911汽车,并多次因超速和无证驾驶被拘留。
3、陈年糗事(1998年8月27日)
Windows总是未能避免内存管理问题(memory management),而盖茨的记忆力显然也不怎么样。网上流传的盖茨在微软反垄断调查案中出庭作证的录像中,这位一向以天才和关注细节著称的CEO,出庭的表现让人大跌眼镜。他一共说了6次“我想不起”,14次“我不记得”,22次“我不知道”,和原告律师大玩文字游戏,连法官托马斯·杰克逊(Thomas Jackson)也忍俊不禁。3年后,美国上诉法庭驳回了杰克逊法官对微软的判决,让盖茨笑到了最后。 点击看更多
盖茨把巨额财富看成是巨大的权利,同时也是巨大的义务。然而与盖茨的财富观相比,我们的富豪大多把财富视为追求名利、追求个人价值的手段和目的。挣钱是为了光宗耀祖,是为了出人头地,而不是为了普济众生。在这种慈善文化的影响下,我们就不难理解中国渐成奢侈品消费大国的背后隐喻。孟子说:“达则兼济天下”。遗憾的是,富豪们普遍缺失这种将巨额财富回报社会的慈善文化和心理认同。
同时,我们的社会也缺乏鼓励慈善意识的制度性措施。比如在法律上为慈善捐赠大幅减税,为监管善款的透明运用保驾护航。这一方面削弱了慈善文化的社会基础,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成长起来的富豪积极投身于慈善事业。因而,盖茨把全部财产捐给自己的基金会,其实也是对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保证善款的善用。这就需要加强慈善机构的独立性透明性,因为有公信力的基金会才能吸引更多的社会捐赠,当人们对善款的最终用途和去向都失去信任时,慈善文化的传承就失去可靠的载体。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需要更多的类似李连杰的壹基金能尽快成长起来,承担起传播慈善文化的社会责任。
当然,西方已经迈入了成熟的福利社会,在一定程度上为富豪们解决了生活的后顾之忧,这也是慈善文化发达的一个外部原因所在。
在贫富悬殊日益加大的当下,慈善捐赠或许还具有消除为富不仁的社会疑虑的社会因素。然而在盖茨捐出全部财产的事实面前,我们的富豪需要自省,我们的慈善文化更需要自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