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资源/课程/会议/讲座
2362 0
2014-10-30

小学老师.jpg

你的小学老师决定了你未来的薪酬:如何评价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呢?

这期美国经济评论的主打文章研究了一个看似非常简单的问题:我们应该怎样评价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呢?先前的文献中,研究者们尝试使用价值增加指数(value-added,VA)来衡量老师的教学水平。在计算这个指数的时候,首先通过学生之前的考试成绩和其他个人因素(比如种族等)来预测学生的考试成绩,然后通过比较实际的考试成绩和预测值之间的差值来判断老师的水平。一个好老师往往能够让学生的实际考试成绩高于其预测值,而不那么好的老师所教学生的实际成绩会低于预测值。

然而,也有不少研究者认为这一指标存在两个潜在的问题。首先,这其中可能有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相挑选问题(sorting),即好的学生倾向于被好的老师来教,继而导致价值增加指数不能无偏(unbiased)地反映教师的教学质量。其次,研究者们担心在于这一指标过分关注于考试成绩,如果把老师的薪酬和这一指标挂上钩,可能会让他们去为了分数而不去关注学生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继而影响学生们的长期发展。

哈佛经济系大名鼎鼎、年轻有为的Chetty教授在本期的美国经济评论中用了两篇论文来研究这个问题。小编从来没有看到过一个教授能够在同一期美国经济评论中发表两篇论文,所以首先膜拜一下Chetty大神!其次,想给大家八卦一下Chetty教授。这位印度裔的教授花了3年时间从哈佛本科以最高荣誉毕业,然后又花了3年时间从哈佛经济系博士毕业了。2013年,年仅33岁的他荣获克拉克奖,是美国经济学会奖励给40岁以下最出色的经济学家的奖章。年轻有为的他可谓是现在美国经济学界最火最帅的经济学家之一。

首先在第一篇论文中,Chetty和他的合著者们发现,VA能够无偏地去衡量教师的教学水平。他们用了两种方法来检测这一结论。首先,他们使用了更加全面的预测指标,其中包含了学生父母的特征和家庭的收入等等,来更精确地预测学生的分数。他们发现加入这些其他特征并不影响VA的计算。其次,他们采用了一个准实验(Quasi-experiment)的方法来估计VA对学生分数的影响。他们利用了教师的突然离职来观察新上任的教师对于学生分数的影响。比如,离职的教师有很高VA值,但新上任的教师有较低的VA值(低于平均VA值),那么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实际的分数低于预测值。

其次在第二篇论文中,Chetty想着重研究高VA的老师是不是对于学生的长期表现有作用。利用和第一篇文章相同的方法,他们发现高VA学生所教的学生更有可能上大学、能够赚更高的工资、在青少年时期就为人父母的可能性更低。更夸张的是,如果一个被最差的老师所教的学生换成一个平均的老师来教,这个班学生的一生的收入能够被提高25万美元!

论文原文:

Measuring the Impacts of Teachers I: Evaluating Bias in Teacher Value-Added Estimates

http://www.jijitang.com/article/543b85731bc10d3d15831342

Measuring the Impacts of Teachers II: Teacher Value-Added and Student Outcomes in Adulthood

http://www.jijitang.com/article/543b865e5508ec2f16146b2c

收入的长期风险.jpg

收入的长期风险(Long-Run Risk):你愿意花多少钱来消除收入的不确定性?

这篇文章围绕的重心是资产定价文献中间一个重要的效用函数——Epstein-Zin效用函数(EZ效用函数)。这个效用函数是由Epstein和Zin最先提出来的,目的是为了解释资产定价里面著名的股市溢价难题(equity premium puzzle)。EZ效用函数相对于之前常用的CRRA效用函数有若干点不同,但本文着重研究的是解除收入不确定性的时间(timing of the resolution of uncertainty)对于效用的影响。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唧唧堂小编一个月后的工资是确定的,但我并不知道这个工资是多少,那么我今天知道我一个月的工资和明天知道我一个月后的工资所带来的效用是不一样的,虽然这两种情况对于未来的工资没有任何影响。人们往往会希望能够早点消除不确定性,即在上面的例子中大家希望能够今天就知道自己一个月之后的工资。

这篇文章就是想研究,如果我们真的遵循EZ效用函数,那么我们愿意花多少钱来消除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呢?更具体的,如果你未来一生收入的不确定性都能在未来的一个月解除,你愿意花多少钱来买这个信息?你猜猜结果是多少?很多之前的资产定价模型中,这个成本是30%左右!小编真的是被震惊了!你觉得你会一生少赚30%的钱来得到所有以后收入的信息吗?小编反正是不会的。这篇文章的目的就在于此了——先前的模型里,虽然用了EZ效用函数,但是却导致了人们愿意花30%的收入去换取一生收入的确定性,这似乎和我们的常识相悖,说明之前的模型可能存在一些问题。

论文原文:

How Much Would You Pay to Resolve Long-Run Risk?

http://www.jijitang.com/article/543b87035508ec2f16146b31

国民福祉.jpg

你过得到底好不好:国民福祉究竟如何衡量?

近些年来,许多国家都已经提出了不能用GDP这样一个单一指标来衡量国家的发展和国民的福祉,取而代之的则是一个叫做“主观福祉”(subjective well-being)的概念。许多国家,比如英国,就会在全民调查中间询问民众这样的问题:

  • 你对自己现在的生活多满意?
  • 你今天的感觉如何?
  • 你昨天有没有感到焦虑?
  • 你在多大程度上觉得生活是有价值的?

并通过这样一些问题的答案来判断国家的发展情况和国民福祉程度。

这个概念看似简单,但真正使用起来却非常抽象,这其中主要有以下两点问题:第一,调查者们在设计问卷的时候并不完全知道应该询问哪些问题,没有一个规范的模板作为参考;第二,不同层面的问题答案,应该是需要在加总时给予不同的权重的,但这个权重在现有的框架下是未知的。

本文的目的就在于解决上述的两点问题。首先,文章给出了一个非常全面详细的清单,告诉调查者们应该询问的问题。除了经济学家们往往会关注的幸福(happiness)和生活满意度(life satisfaction)之外,文章还指出目标和成就、自由、存在感、道德感、自我表现、情感关系、和其他人的福祉程度都是调查中间应该关注的一些话题,因为这同样影响到人们的福祉。其次,在权重上面,有一些被经济学家忽视的层面在决定人们的效用中起到了同样重要的作用,这其中就包括:家庭(福祉,幸福,恋爱关系质量等),安全(财务,身体等),价值(道德,意义等)和选择权(选择的自由,自愿等)。

论文原文:

Beyond Happiness and Satisfaction: Toward Well-Being Indices Based on Stated Preference

http://www.jijitang.com/article/543b87d85508ec2f16146b36

国家间贫富差距.jpg

国家间的贫富差距:是人力资本积累,还是全要素生产率?

为什么有些国家穷有些国家富呢?这可能是宏观经济学里面最受到关注的一个问题。在解释国家间的贫富差距时,研究者们往往关注了两个因素:一个是国家之家人力资本积累的不同,另外一个是国家间全要素生产率的不同。前者体现在国民整体教育程度上,而后者则体现在公司的生产效率上。在先前的研究中,研究者们发现了完全不同的两类结论:有些发现国家间的贫富差距主要来自人力资本的跨国差异,有些则发现其主要来自国家间全要素生产率的不同。

本文的中心观点支持前者。文章发现,人力资本的积累比全要素生产率更能解释国家间的贫富差异。这篇文章的创新之是在其计算人力资本的时候不仅仅考虑了教育的时间(Quantity)而且还考虑到了教育的质量(Quality)。方法上,文章使用了劳动经济学里面常用的模型(Becker,1964),考虑一个人在最大化收入的时候不仅仅考虑教育的年限还考虑教育的质量,方法上实现了创新——这可能就是本文能够做出不同结论的原因吧!

论文原文

Human Capital and the Wealth of Nations

http://www.jijitang.com/article/543b8c195508ec2f16146b3b

公共交通.jpg

公共交通对于道路堵塞的影响:公交车对于减少城市交通堵塞大有益处!

在美国,大部分人的出行都是以私人交通工具的方式进行的,公共交通仅仅占据了大家旅游出行很小的一部分比重。然而,公共交通在ZF中得到了非常多的支持。这是为什么呢?

这篇文章的主要观点是:那些选择乘坐公共交通的人,往往是因为他们所住的地段或者出行的时候交通拥堵;如果没有公共交通而导致需要通过私家车出行,他们的出行会给交通带来更严重的堵塞。因此,尽管公共交通仅仅占据了少数人少量时间的出行,但却能保证整个道路的畅通。

文章进一步选择了2003年洛杉矶公共交通的罢工事件来作为一个天然实验(natural experiment)。他们发现,罢工持续的一个月里交通堵塞增加了47%,对于整个城市的运转带来了巨大的不便。作者进一步计算发现,公共交通每年为洛杉矶在道路堵塞上节省的费用超过介于12至41亿美元之间,说明了ZF和公民对于公共交通的支持是有据可依的。

论文原文

Subways, Strikes, and Slowdowns: The Impacts of Public Transit on Traffic Congestion

http://www.jijitang.com/article/543b8cab5508ec2f16146b40

华尔街之狼.jpg

华尔街之狼与房地产泡沫:华尔街的雇员们预计到了房地产泡沫吗?

房地产价格的下跌往往被认为是2007年金融危机的导火索。这其中,很多人责怪华尔街的金融大鳄们动机不纯,虽然早就已经意识到了房价的虚高,却为了利益而继续放贷。这一说法在众多媒体中非常普遍,在危机之后的ZF公文中亦有所体现。

本文中,作者们希望了解这些华尔街之狼们是不是真的已经预计到了房地产泡沫而不顾。他们所采取的方法是看这些银行家们自己的房地产购买情况。令人惊讶的是,和对照组相比,这些银行家们在危机之前不仅没有减少自己的房地产购买,而且增加了房屋的购置。他们在房价下跌之后的损失,比对照组所遭受的损失更为严重。这表示,这些银行家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其可能存在的理由是因为他们的信念(belief)已经被不断上升的房价所影响,以为房价只升不降。

值得一提的还有本文的一位作者是来自普林斯顿大学的熊伟老师。他年纪轻轻,从科大少年班毕业后先去哥大读了物理硕士,后转去杜克大学读金融学博士,毕业之后一直留在普林斯顿大学,现在已经拿到了普林经济系的终身教职。熊老师的研究范围广,做的研究都十分有趣且影响深远,是金融学界里华人的骄傲。

论文原文

Wall Street and the Housing Bubble

http://www.jijitang.com/article/543b8d1c5508ec2f16146b45

债务减免.jpg

债务减免所导致的投机行为

在2007年的金融危机之后,由于诸多房贷出现违约,很多人争论说应该给房贷者比较宽松的政策,在他们出现少量的违约之后不会被征收走房屋。这类政策叫做债务减免(Debt Relief)政策。在一个不稳定的经济中,债务减免可以起到稳定民心的作用,也能够促使房屋拥有者去更多消费,在危机中加速经济的恢复。另外一方面,债务减免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道德风险——有一些可以支付房贷的人会故意违约,从而获得债务减免的资格。如果这样的行为十分普遍,就回导致债务减免的成本升高,同时提高长期的贷款成本。

本文中,作者利用2008年的一个法律诉讼判决结果来判断债务减免对于房贷者所造成的影响。2008年10月,美国检察院和Countrywide Financial Corporation(Countrywide)达成协议,同意对那些拖欠应付款已经超过60天的人提供减免政策。结果发现,同其他的公司相比,Countrywide的借款者违约的比例明显提高了,说明有不少本来可以不违约的人为了获得债务减免而主动违约了。这样说明,虽然债务减免政策可以起到稳定民心的作用,但是在实行这类政策时还是需要考虑到潜在的投机行为。

论文原文

Mortgage Modification and Strategic Behavior: Evidence from a Legal Settlement with Countrywide

http://www.jijitang.com/article/543b8d8d5508ec2f16146b4a

-------------------------------------------------------------------------------------------------------------------------------------

转载自 唧唧堂  jijitang.com

微信号jijitang_com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