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经济史与经济思想史
12515 2
2008-06-27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1990年~2006年)

 

1990年—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简介

 

 1990年

 

     哈里·马科威茨(Harry M.Markowitz,1927~ ),美国人。1947年毕业于芝加哥大学;1950年与1954年先后获芝加哥大学文学学士和哲学博士学位。60年代任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1983年起任纽约市立大学教授;现兼任日本大和证券公司顾问。主要著作有:《证券选择理论》。他获奖主要是由于发展了有价证券投资选择的理论,分析了如何根据预期收益来选择最优投资。

 

      威廉·夏普(William.F.Sharpe,1934~ ),美国人。现任斯坦福大学教授。他以马科威茨理论为基础,创立了金融资产价格构成理论  “资本资产定价模式”,这一模式有助于计算与投资和合并有关的资本消耗,控制公共事业的公司股票。

 

    默顿·米勒(Merton Miller,1923~  ),美国人。1943年获哈佛大学文学学士,1952年获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哲学博士。1952年任伦敦经济学院讲师;1956~1961年任教于卡内基学院;1961年后一直任教于芝加哥大学;1947~1949年曾在联邦储备局工作。主要著作有:《财政理论》(与他人合著)、《宏观经济学》(与他人合著)。他因为对公司财政理论和公司在市场上演化理论的贡献而获奖,其理论阐述了公司的资本资产结构和红利政策与它们的市场价值的关系。米勒的公司财务理论,解释了什么因素决定公司在应计债务和分配资产方面的选择。他的这一理论基于这样一种假设,即股票持有者可以像公司一样进入同样的资本市场,因此,公司保证股东利益的最佳办法就是最大限度地增加公司财富。米勒认为,通过资本市场所确立的公司资本资产结构与分配政策之间的关系,同公司资产的市场价值与资本之间的关系,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因而,在完全竞争(撇开税影响)条件之下,公司的资本成本及市场价值与公司的债务—资产率及分配率是互为独立的。也就说,一定量的投资,无论是选择证券融资还是借款,对企业资产的市场价值并无影响;企业的分配政策对企业股票的价值也不起作用。

 

 

 

 1991年

 

    罗纳德·哈里·科斯(Ronald.H.Coase,l910~  ),出生于英格兰。1932年毕业于伦敦经济学院。先后任教于丹地经济学院、利物浦大学、伦敦经济学院、布法罗大学、弗吉尼亚大学和芝加哥大学。曾长期主编《法律经济学》杂志。主要著作有:《企业的性质》、《社会成本问题》。科斯理论体系的核心范畴是"交易价值",即交易中发生的费用。其主要学术贡献也就在于揭示了"交易价值"在经济组织结构的产权和功能中的重要性。

 

 1992年

 

    加里·贝克尔(Gary Becker,1930~ ),出生于美国。1951年获普林斯顿文学学士学位;1953年和1955年分别获芝加哥大学文学硕士和哲学博士学位。1954~1957年任教于芝加哥大学;

 

]957~1968年任教于哥伦比亚大学;1968~1969年任阿瑟·莱曼讲座经济学教授;1970年后任芝加哥大学教授,现任经济系主任。主要著作有,《歧视经济学》、《生育率的经济分析》、《人力资本》、《家庭论》。贝克尔获奖主要是由于他把经济学的理论延伸到对人们行为的研究,其研究成果不仅对经济学,而且也给其他社会科学带来影响。

 

1993年

 

罗伯特·福格尔(1926-)

 

1926年出生于纽约市。1948年在康奈尔大学获学士学位,1960年获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1963年在霍普金斯大学获博士学位。1958年执教于霍普金斯大学,1959年转到罗切斯特大学。1964年进入芝加哥大学。1975年到哈佛大学任教授。1981年回到芝加哥大学。1977年曾任经济学史学会会长,1980年任社会科学史学会会长。1993年,因其在“运用现代统计方法来重新考察以往经济是如何发展的”这一领域内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与另一经济学家(诺斯)一同获得当年的诺贝诺经济学奖。

 

福格尔的主要著作有:《联邦太平洋铁路》(1960)、《铁路与美国的经济增长:计量史文集》(1964)、《美国经济史的重新解释》(合著,1971)、《不公正时代:美国黑奴经济学》(合著,1974)、《“科学”史学与传统史学》(合著,1974)、《通向过去之路》(合著,1983)。

 

 

 

道格拉斯·C·诺斯(1920-)

 

1920年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州坎布里奇市,1942年获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学士学位,1952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开始在伯克利校任教,1950年成为华盛顿大学教授,1961年担任华盛大学研究所所长。1979年任教于赖斯大学,1981-1982年任教于剑桥大学,1982年重新回到华盛大学大学。1993年获诺贝诺经济学奖。

 

诺斯对经济学的贡献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用制度经济学的方法来解释历史上的经济增长;第二,作为新制度经济学的开创者之一,诺斯重新论证了包括产权制度在内的制度的作用;第三,将新古典经济学中没有涉及的内容――制度,作为内生变量运用到经济研究中去,特别是将产权制度、意识形态、国家、伦理道德等作为经济演进和经济发展的变量,极大地发展了制度变迁理论。

 

诺斯的主要著作有:《1790-1860年的美国经济增长》(1961)、《美国过去的增长与福利:新经济史》(1966)、《制度变迁与美国的经济增长》(合著,1971)、《西方世界的兴起:新经济史》(合著,1973)、《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1981)、《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1990)。

 

 

 

1994年

 

纳什(1928-)

 

1928年6月13日出生于西维吉尼亚州勃鲁费尔。早年求学于卡内基-梅隆大学,获科学学士和科学硕士学位。1950年在普林斯顿大学获博士学位。先后在普林斯顿、麻省理工学院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

 

长期以来,纳什主要在纯数学领域从事学术研究,其数学成就十分显著。他对经济学研究产生的重大影响体现在对策论上,他阐明了合作与非合作的区别,并在此基础上定义了著名的“纳什均衡”。由于在非合作博弈的均衡分析理论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对博弈论和经济学产生了重大影响,1994年与泽尔腾、哈萨尼一同获得当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奖。

 

纳什的主要著作有:《非合作博弈》(1950)、《博弈论文集》(1996)。

 

 

 

泽尔腾(1930-)

 

1930年10月10日出生于德国布鲁塞尔。1951-1957年在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学习数学,1957年获硕士学位。1961年获法兰克福大学数学博士学位。1967-1968年度,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客座教授,1969-1972年在柏林自由大学任经济学教授。1972-1984年在比勒菲尔德大学从事研究工作,1984年起任教于波恩大学。泽尔腾还是德国科学院院士,欧洲经济学会主席,美国经济学会名誉委员。

 

  泽尔腾主要学术研究领域为博弈论及应用、实验经济学等。1994年因其在“非合作博弈理论中开创性的均衡分析”方面的杰出贡献而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其经济学方面的主要著作有:《价格制定者厂商的一般均衡》(1974);《博弈均衡选择的一般理论》(合著,1988);《战略理性模型与决策理论丛书》(1988)。

 

 

 

约翰·哈萨尼(1920-)

 

1920年5月29日出生于匈牙利的布达佩斯,1944年在布达佩斯大学获药学硕士学位。1947年获布达佩斯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53年获悉尼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1954-1956年,在布里斯班的昆士兰大学任经济学讲师。1956年,获得洛克菲勒研究基金的支持,去斯坦福大学学习。1958年获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61-1963年,在底特津的韦恩州大学任经济学教授。1964年后任教于加州大学,直至1990年退休。哈萨尼是美国国家科学院的成员,美国艺术与科学研究院院士、计量经济学会会员、美国经济学会荣誉会员、美国西北大学名誉博土。

 

哈萨尼最有影响力的成就是创立和发展了不完全信息博弈论,极大了拓展了博弈理论的分析范围和应用范围。由于其在博弈理论研究中的卓越成就,1994年与纳什、泽尔腾一同分享了当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哈萨尼的主要著作有:《博弈和社会中的理性和行为与讨价还价均衡》(1977);《关于伦理学与社会行为及其科学解释的论文》(1976);《博弈论论文集》(1982);《博弈均衡选择的一般理论》(合著,1988)等。

 

 

 

1995年

 

罗伯特·卢卡斯(1937-)

 

理性预期学派的重要代表。1937年出生于华盛顿的雅奇马。1959年毕业于芝加哥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1964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70-1974年任卡内基――梅隆大学经济学教授,1974-1975年任芝加哥大学福特基金会客座经济学研究教授。1975年任芝加哥大学经济系副主任、经济学教授。

 

卢卡斯从70年代初起,率先将理性预期假说成功地运用于宏观经济分析,开创并领导了一个新的宏观经济学派――理性预期学派。卢卡斯在宏观经济模型构造、计量方法、动态经济分析以及国际资本流动分析等方面都做出了卓越贡献。1995年因其“发展和应用了理性预期假说,并因此转换了宏观经济分析和加深了我们对经济政策的理解”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卢卡斯的主要著作有:《理性预期与经济计量实践》(合著,1981)、《经济周期理论》(1981)、《经济周期模式》(1987)、《经济动态学中的递归法》(1989)。重要论文有:《预期和货币中性》(1972)、《对经济周期的理解》(1977)、《实际工资、就业和通货膨胀》(1977)、《失业政策》(1978)。

 

 

 

1996年

 

詹姆士·莫里斯(1936-)

 

莫里斯1936年出生于苏格兰的明尼加夫。1957年获得爱丁堡大学数学硕士学位,1963年获剑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63-1968年任剑桥大学经济学助理讲师、讲师,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研究员。1969正式聘为牛津大学教授。1995年任教于剑桥大学。曾担任皇家经济学会会长、国际经济计量学会会长,是英国科学院院土、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土。莫里斯以激励经济理论的研究见长,由于其“在不对称信息下对激励经济理论做出的奠基性贡献”,1996年与美国经济学家维克里一同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莫里斯的主要学术著作有:《发展中国家项目评估与规划》(合著,1974)、《詹姆士·莫里斯论文精选》(1977)。

 

 

 

威廉·维克里(1914-1996)

 

维克里,1914年出生于加拿大,1935年获耶鲁大学理学士学位,1937年获哥伦比亚大学文学硕士学位,1947年又获该校哲学博士学位。1945年起任职于哥伦比亚大学,1946年-1967年任哥伦比亚大学经济系主任。1967年任加利福里亚斯坦福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研究员与经济计量学会会员。1937年出任美国经济研究局局长。1974年出任联合国发展规划预测和政策中心财政顾问,并成为美国文理研究院研究员。1979年获芝加哥大学人文学博士。去世前任哥伦比亚大学麦克维尔政治经济学讲座教授。1996年10月8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决定把该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维克里和剑桥大学的莫里斯,以表彰他们“在不对称信息下对激励经济理论做出的奠基性贡献”。(维克尔教授的两项研究奠定了信息经济学的基础。一是他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对所得税的研究,另一是他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对投标与喊价的研究。)

 

维克尔的主要著作有:《累进税制议程》(1947)、《微观静态学》(1964)、《突变论和宏观经济学》(1964)、《公共经济学》(1994)。

 

 

 

1997年

 

罗伯特·默顿(1944-)

 

罗伯特·默顿1944年出生于美国纽约。1966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获工程数学学士学位。1967年获加州理工学院应用数学硕士学位。1977年获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博士学位。1970-1988年任教麻省理工学院,1988年后执教于哈佛大学。从1982-1988年,一直担任美国金融协会委员,并于1986年聘任美国金融协会主席。由于其在期权定价理论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1997年和斯科尔斯一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默顿的主要著作有:《连续期金融学》(1990)、《金融工程:金融创新的应用研究》(1995)、《全球金融系统:功能展望》(1995)、《金融学》(1998)。

 

 

 

迈伦·斯科尔斯(1941-)

 

斯科尔斯出生于1941年,1961年获Mc-Masler大学工程学士学位,1964年获芝加哥MBA学位,1969年获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68年-1873年任教于学院,1973-1983执教芝加哥大学,1983后任教于斯坦福大学,在工商管理学院担任Franke Buck财务讲座教授,同时也是胡佛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由于其在期权定价理论方面的杰出贡献(“布莱克-斯科尔斯模型”),和默顿一同获得1997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斯科尔斯的主要著作和重要论文有:《期权合约定价和市场有效性检验》(合著,1972)、《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合著,1972)、《期权与公司债务定价》(合著,1973)、《股利发放和股利政策对普通股价格和收益的影响》(合著,1973)、《税收和期权定价》(1976)、《股利和税收》(合著,1978)、《全球金融市场,衍生证券和系统、风险》(1996)。

 

 

 

1998年

 

阿马蒂亚·森(1933-)

 

1933年出生于印度桑蒂克尼坦。曾就读于加尔各答大学,剑桥大学。1955年获剑桥大学文学学士学位,1959年获得剑桥大学博士学位。曾在印度、英国和美国多所著名大学任教。先后担任过一些重要学术团体职位,包括1982年美国经济学会外籍荣誉院士、1984届经济计量学会会长、1986-1989届国际经济学会会长、1989年担任印度经济学会会长、1994年任美国经济学会会长。还曾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写过人类发展报告,当过联合国前秘书长加利的经济顾问。由于其在福利经济学方面的成就,1998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奖,成为此项殊荣的首位第三世界国家公民。

 

森的主要著作有:《技术选择》(1960)、《集体选择与社会福利》(1970)、《论经济不公平》(1973)、《就业、技术与发展》(1975)、《贫穷和饥荒》(1981)、《选择、福利和量度》(1982)、《资源、价值和发展》(1984)、《伦理学与经济学》(1987)、《饥饿与公共行为》(合著,1989)、《不平等的再考察》(1992)。

 

 

 

1999年

 

罗伯特·蒙代尔(0932-)

 

蒙代尔1932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金斯顿,先后在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和华盛顿大学完成大学教育,继而在伦敦经济学院开始研究生学习。1956年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哲学博士学位。1956-1957在芝加哥大学做政治经济学博士后研究。之后在斯坦福大学和Johns Hopkins Bologna高级国际研究中心任教。1961年进入IMF参谋机构。1966-1971年担任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和《政治经济学》杂志编委。1974年后任教于哥伦比亚大学。蒙代尔除了做专职教授外,还有许多社会兼职。他担任过许多著名的高级研究中心的教授,也是许多机构的高级顾问,包括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欧洲共同体、拉丁美洲和欧洲一些政府、联邦储备委员会、美国财政部、加拿大政府等。

 

蒙代尔对经济学的伟大贡献主要来自两个领域,一是经济稳定政策,二是最优货币区域理论。1999年因其“对不同汇率体制下的货币和财政政策以及最优货币区域的分析”所做出的伟大贡献,获得诺贝尔奖经济学奖。

 

蒙代尔著述颇丰,专著主要有:《国际货币体系:冲突与改革》(1965)、《人与经济》(1968)、《国际经济学》(1968)、《货币理论:世界经济中的利息、通胀和增长》(1971)。代表性论文主要包括:《最优货币区域理论》(1961)、《固定和弹性汇率下的资本流动和稳定政策》(1963)等。

 

 

 

2000年

 

詹姆斯· 赫克曼(1944-)

 

1944 年生于美国芝加哥,曾就读于科罗拉多学院。  1971年获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从1995年起,在芝加哥大学获任亨利-舒尔茨杰出成就经济学教授。赫克曼在经济学领域的研究内容涉及诸如社会项目评估、非连续选择和纵向数据的计量经济学模式、劳工市场经济学以及收入分配的模式选择等等。2000年他以“对分析选择性抽样的原理和方法所做出的发展和贡献”获得诺贝尔奖经济学。

 

詹姆斯· 赫克曼的主要著作有:《评估福利状况》(合著,1998)、《相关性随机系数模型的变量方法》(1998)、《社会的计量评估》(2002)、《因人而异的教育回报估计》(2002)。

 

 

 

丹尼尔·麦克法登(1937-)

 

1937 年出生于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的罗利。1953年进入明尼苏达大学,1956年获物理学学士学位,1958年获物理学硕士学位。1962年获得行为科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62-1963年在美国匹茨堡大学做博士后。1963-1977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学任教。1977年执教于麻省理工学院经济系,1986年成为其统计中心主任。1991年回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经济学教授和计量经济学实验室主任。2000年他以“对分析离散选择的原理和方法所做出的发展和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奖经济学奖。

 

麦克法登的主要著作有:《谨慎选择分析的替性估计和样本设计》(1981)、《经济选择》(2000)、《观察性研究:基于样本的选择》(2001)、《怎样量化环境损坏或改善的经济价值》(2002)。

 

 

 

2001年

 

阿克尔洛夫(1940-)

 

1940年出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的纽海文。1966年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博士学位。1966年加盟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系。自1980年开始,一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经济学首席教授。由于其“对充满不对称信息市场进行分析”领域所做出的重要贡献,和斯宾塞、斯蒂格利茨一同分享了2001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阿克尔洛夫的主要著作有:《资本、工资与结构失业》(1969)、《“柠檬”市场:质量不确定性与市场机制》(1970)、《种族经济学与无休止的激烈竞争及其他可悲的陈述》(1976)、《货币需求基金流通理论的微观模型》(1978)、《失业影响的社会习俗理论》(1980)、《货币需求短期趋向:对老问题的新展望》(1982)、《劳动力市场效率工资模型》(合著,1986)、《非理性行为的理性模型》(1987)、《泡沫经济学》(1989)、《社会悬殊与社会制裁》等等。

 

 

 

斯宾塞(1943-)

 

1943年出生于美国新泽西州的蒙特卡莱。1962-1966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并获哲学学士学位。1968年在牛津大学获数学硕士学位。1972的在哈佛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72-1975年在斯坦福大学担任经济学系副教授,之后一直在哈佛大学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为该校经济学教授及工商管理学教授,历任哈佛大学企业经济学博士部主任、经济系主任、艺术及科学学院院长。1990年回斯坦福大学担任商学院院长,同期(1991-1997)还担任国家科技及经济政策研究委员会主席。由于其在不对称信息市场研究领域的重要贡献,2001和其他两位经济学分享了当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斯宾塞的主要著作有:《劳动力市场中的信号问题》(1973)、《市场信号:雇佣及相关程序的信息传递》(1974)、《工资水平的竞争、可信任和获得工作的必要信号条件》(1975)、《垄断、质量与规制》(1975)、《产品的选择、固定成本与垄断竞争》(1976)、《非线性价格与福利》(1977)、《新市场投资、战略与增长》(1979)、《开放经济中的产业组织》(1980)、《开放经济中的竞争:加拿大模式》(1980)、《学习欺诈与竞争》(1981)、《金融投资竞争组织》(1983)、《投资银行的竞争结构》(1983)、《博弈论:经济学家的新工具》(2000)等。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出生于印第安纳州格雷,1967年获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先后执教于耶鲁、普林斯顿、牛津,斯坦福等大学。1979年,获得美国经济学会两年一度的克拉克奖。1993年成为克林顿总统经济顾问团的主要成员,并且从1995年6月起任该团主席。1997年出任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资深副行长。2001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斯蒂格利茨博士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信息经济学的创立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主要研究了不完全和高成本信息怎样影响经济行为和市场均衡,以证明完全竞争的存在、特征和福利原理的不健全。他还把该理论具体运用于垄断者和政府行为以及劳动力、资本与产品市场的均衡中。他是世界上公共部门经济学领域最著名的专家。

 

斯蒂格利茨著述颇多,涉及面广,几乎遍及西方经济学的所有领域。其中已译成中文的有《政府经济学》、《经济学》、《政府为什么干预经济》、《社会主义向何处去》。他所写的《经济学》是继萨缪尔森的《经济学》之后西方具里程碑意义的经济学入门教科书。

 

 

 

2002年

 

丹尼尔·卡尼曼(1934-)

 

1934年出生于以色列的特拉维夫,拥有美国和以色列双重国籍。1961年获加利福里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学位。拥有以色列希伯来大学、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和加利福里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教授头衔。1993年起担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和公共事务教授。2002年和弗农·史密斯分享当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心理学教授卡尼曼对经济学的贡献在于“将心理学的前沿研究成果引入经济学研究中,特别侧重于研究人在不确定情况下进行判断和决策的过程”,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奠定了基础。

 

卡尼曼的主要著作有:《预测的心理学》(合著,1973)、《前景理论:风险条件下的决策分析》(合著,1979)、《不确定条件下的判断:直观推断和偏误》(合著,1982)、《公平和经济学的假设》(合著,1986)、《原则式效应的试验检测及科斯定理》(合著,1986)、《谨慎选择以及大胆预测》(1993)、《投资者的心理侧面》(1998)。

弗农·史密斯(1927-)

 

史密斯1927年出生于美国堪萨斯州的威奇托。1955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拥有珀杜大学、马萨诸塞大学和亚利桑那大学教授头衔。2001年担任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经济学和法律教授。

 

史密斯奠定了实验经济学的基础。他将经济分析引入实验室,发展了一系列的经济学实验方法,并为通过实验进行可靠的经济学研究确定了标准。2002年,由于其“通过实验室试验进行经济方面的经验性分析,特别是对各种市场机制的研究”与卡尼曼一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史密斯的主要著作有:《竞争市场行为的实验研究》(1962)、《社会选择中的一致性、自愿性同意原理》(1977)、《作为一门实验科学的微观经济学体系》(1982)、《偏好、财产权和讨价还价博弈中的匿名问题》(1994)等。

 

 

 

2003年

 

罗伯特·恩格尔

 

1942年生于美国纽约的锡拉丘兹。1964年从威廉姆斯学院毕业,获物理学学士学位。1966年和1969年在康奈尔大学获物理学硕士和经济学博士学位。1969-1974年任麻省理工学院助教,然后在圣迭亚哥加州大学任副教授,1977年晋升为教授,1990-1994年任经济学系主任。2003年,他和格兰夫分享了当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现为美国纽约大学金融服务管理学教授。

 

恩格尔的研究范围很广,跨越金融计量经济学的各个领域,令其摘取桂冠的是其提出的ARCH理论模型。瑞典皇家科学院称赞恩格尔的分析方式对经济学研究具有“重大的突破性意义”,而且他的ARCH理论模式已成为经济界用来进行研究以及金融市场分析人士用来评估价格和风险的必不可少工具。

 

恩格尔的主要著作有:《长期经济关系:协整阅读材料》(合著,1991)、《计量经济学手册(第四册)》(合著,1994);《ARCH:阅读精选》(1995)、《协整、因果和预测》(合编,1999)。

 

 

 

克莱夫·格兰杰

 

1934年生于英国威尔士的斯旺西。1955年获诺丁汉大学学士学位,1959年获统计学博士学位。1974年移居美国,任教于美国圣迭戈加州大学经济学院,开创了该学学院的计量经济学研究工作,并使之成为全世界最出色的计量经济学研究基地之一。2003年和恩格尔一同获得当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格兰杰的研究涉及统计和经济计量学,特别是时间序列分析、预测、金融、人口统计学、方法论等领域。据瑞典皇家科学院介绍,格兰杰对经济学研究的一大杰出贡献是,发现非稳定时间数列的特别组合可以呈现出稳定性,从而可以得出正确的统计推理,提出了根据“共同趋势”进行经济时间数列分析的方式。瑞典皇家科学院说,格兰杰的发现对研究财富与消费、汇率与价格以及短期利率与长期利率之间的关系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格兰杰的主要著作有:《经济时间序列的谱分析》(合著,1964)、《股价的可预测性》(合著,1970);《商品价格的投机、套利和预测》(合著,1970);《经济时间序列预测》(合著,1977);《双线性时间序列模型导论》(合著,1978);《经济序列模型:经济计量方法阅读材料》(1990)、《经济学的实证建模》(1999)等等。

 

 

 

2004年

 

基德兰德,1943年出生于挪威。1973年在卡内基梅隆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为卡内基梅隆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圣巴巴拉校区的教授。

 

  普雷斯科特,1940年出生在美国的纽约州。1967年在匹兹堡的卡内基梅隆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为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教授、联邦储备银行明尼阿波利斯分行的研究员。

 

  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论述了经济政策的时间连贯性和商业周期的驱动力量,对动态宏观经济学做出了重要贡献。商业周期的驱动力量和经济政策的设计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的贡献不仅体现在宏观经济分析领域,而且还应用于许多国家的金融和货币政策之中。

 

  如果家庭预计未来资本税收将走高,那么他们就会减少储蓄额。如果企业预计货币政策将更为宽松、通货膨胀率将增涨,那么企业将会提高价格和工资。两位获奖者阐述了这种对未来经济政策的预期所导致的时间连贯性问题。如果经济政策的制订者缺乏提前作出某种特定决策能力的话,那么他们通常就无法在稍后的时间里执行最理想的政策。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在货币政策的目标是物价稳定的情况下仍然会出现高通货膨胀率。他们的工作奠定了经济政策可信性和政治可行性研究项目的基础。这一研究项目的结果在过去十年对许多国家的中央银行改革和货币政策的设计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两位获奖者的研究工作还改变了商业周期的理论,他们将商业周期的理论融入经济增长的理论之中。先前的研究强调了宏观经济的震荡对经济需求方面的影响,这两位经济学家则阐述了对供应方所产生的震荡也可能会产生广泛的影响力。在他们的商业周期模型里,技术发展的现实波动使国内生产总值、消费额、投资额、工作时间都产生了变化。先前的商业周期模型都是建立在主要宏观经济变量的关系之上的。这两位获奖者建立的商业周期模型则更为合理,它认为家庭和企业对消费、投资、劳动力供应等许多因素的预期都影响到商业周期的变化。他们的模型已在现代宏观经济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005年

 

罗伯特·奥曼(Robert J. Aumann)1930年6月出生于德国的法兰克福,拥有以色列和美国双重国籍。1950年毕业于纽约大学并获得数学学士学位,1952年和1955年在麻省理工学院分别获得数学硕士学位和数学博士学位。自1956年开始在以色列希伯莱大学数学系任教,1966年至1968年担任数学研究院院长,1966年,当选为经济计量协会会员,1968年晋升为教授。目前他仍担任耶路撒冷希伯莱大学数学研究院教授、纽约州立大学斯坦尼分校经济系和决策科学院教授以及以色列数学俱乐部主席、美国经济联合会荣誉会员等职务。其主要著作有用希伯莱语写的《博弈论》(合著)、《博弈论演说集》(合著)、《博弈论与经济学运用手册》(合编)、《重复博弈与不完全信息》(合著)等等。获奖原因:因“通过博弈论分析加强了我们对冲突和合作的理解”所作出的贡献而获奖。

 

托马斯·谢林(Thomas C. Schelling)1921年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奥克兰市,1944年获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文学学士学位,1948年获得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学位,1951年在哈佛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从1948年到1953年,他先后为马歇尔计划、白宫和总统行政办公室工作,1953到1958年任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1958年被聘为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1969年到哈佛大学肯尼迪研究生院兼职,是该院知名的政治经济学教授。1978年,他从哈佛大学辗转来到马里兰学院研究公共事务。1992年当选为美国经济学联合会会长。其主要著作有《国民收入行为》、《国防经济学》、《冲突的战略》、《战略与军备控制》(合著)和《军备及其影响》等等。获奖缘由:因“通过博弈论分析加强了我们对冲突和合作的理解”所作出的贡献而获奖。

 

 

 

2006年

 

    埃德蒙德·菲尔普斯(Edmund·S·Phelps)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就业与增长理论的著名代表人物。1933年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的埃文斯顿,1955年获得美国阿姆赫斯特学院文学士学位,1959年获得耶鲁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师从诺奖得主詹姆斯·托宾教授。菲尔普斯曾经执教于耶鲁大学和宾西法尼亚大学,1971年起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同时担任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社会科学院院士、纽约科学院院士、美国经济学协会副会长、布鲁金斯经济事务委员会资深顾问、美联储学术会议专家、美国财政部和参议院金融委员会顾问、《美国经济评论》编委等。主要著作有《经济增长的财政中性》、《经济增长的黄金律》、《就业和通货膨胀理论的微观经济学基础》、《私人需求和公共需求》、《经济增长的目标》、《通货膨胀政策和就业理论》、《经济公平》、《个人预期和总产量:理性预期的考察》。获奖理由:以表彰他在加深人们对于通货膨胀和失业预期关系的理解方面所做的贡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8-8-22 09:57:00
3q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14 19:11:00
xiangxi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