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行业分析报告
1192 1
2014-11-04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面临巨大压力,正寻求先进技术以破局,为此零部件供应商巨头加速向中国输出技术,旨在从自主品牌获得更多业务。

    自主品牌:更适合的技术输出对象


    中国自主品牌在销量上“压力山大”,前9月市场份额跌至37.6%,再缩水2.5个百分点,外资品牌则升至62.4%;因而自主品牌急于改进汽车产品质量,积极采用先进技术,以争取被蚕食的市场份额。从跨国供应商视角而言,这将带来较高的增长预期。


    类似德国大陆和美国李尔等大型零部件制造商,其在华收入大部分来自于合资企业。但这些制造商巨头高管却纷纷表示,未来更多业务将来自中国自主品牌。


    例如奇瑞、吉利和长城等自主品牌车企都特别渴求获得先进技术,而中国本土零部件供应商无法满足需求,尤其是在最新的安全系统或节能的传动系统技术领域。


    因此,跨国零部件供应商正在中国加大投资力度,满足日渐增长的需求。像大陆公司未来5年内将在中国投资10亿美元(约合61.1亿人民币);李尔则计划到2016年年底在中国新增4家工厂,并扩建目前现有的5家工厂。


    技术挑战:自主车仍有明显上升空间


    本月在武汉全球汽车论坛上,大陆集团中国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柯冉福特殊符号_4RalfCramer)表示,中国本土零部件供应商需要跨越两大步骤才能追上跨国供应商:第一步是达到跨国供应商目前的水平,第二步是达到跨国供应商届时的水平。其对比自主和外资供应商经验时抛出惊人之语:“我们的经验是他们的10倍。”


    得一些专有技术。但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一直在下跌,部分原因是自主品牌无法获得最新技术,无论是来自本地供应商还是跨国车企的合资企业。


    Kunkel表示:“(ZF)期望的技术转让并未真正成功,对于我们来说,这实际上是机遇,我们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关注中国自主品牌。”


    本土制造商的奋发与外资在华受困


    中国ZF正在收紧排放法规,将导致汽车市场局面更加复杂,给本土品牌和跨国车企合资企业带来了相同的压力,然而跨国车企的响应能力更有优势。


    部分中国零件制造商已经走向全球,如万向集团今年2月收购了破产混合动力豪华车企菲斯科的资产。但中国的行业和ZF领导仍旧承认本土供应商缺乏竞争力,并将此视为建立真正世界级本土品牌的主要障碍。


    中国机械产业联合会会长王瑞祥表示:“中国缺乏创新,我们若要将中国转变成汽车发展的火车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跨国供应商在华成功也导致其成为中国ZF反垄断的重点目标。今年,中国发改委已经调查并约谈了几乎所有主要跨国汽车企业和数十家跨国供应商,多数豪华品牌及几大市场主要品牌下调了维修备件的价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11-4 17:20:10
特斯拉不是已经公开了部分专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