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正致力于成为科技业的伯克希尔哈撒韦。
10月底,在灵魂人物、联合创始人Larry Page的筹划下,Google完成了重要的战略重组。Page将Google现有的搜索、地图、广告等核心产品的领导权交给Sundar Pichai,而自己将转而负责创新类的新业务和新部门。
在上周五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Page表达了自己的战略愿景:要向沃伦巴菲特一样,建立一个像伯克希尔哈撒韦那样的多元化投资公司。后者从一家艰难挣扎中的纺织公司, 逐步发展为一个全球最大、最赚钱的庞然大物,业务覆盖保险、铁路、零售、珠宝、冰淇淋、内衣等领域。
巴菲特的策略就是,挑选一批有着卓越管理层的优秀公司,将其收购下来,让那些高管们不受干扰的经营公司,最终从公司的成长中获得巨大收益。
Page上周宣布的对Google的重组正是朝着这个方向:CEO将会重点管理全新的Access and Energy(Google新成立的部门)、Nest和Calico等业务。
在Google的保护伞下,这些业务将享有更大的独立性。Page将对这些业务的管理者给予充分信任,让他们随心所欲地发展业务。前苹果设计天才Tony Fadell将经营Nest;生物科技新秀Genentech的前总裁和CEO Art Levinson将主导新锐公司Calico;前Wi-Fi芯片制造商Atheros的CEO Craig Barratt则负责Access and Energy部门。
Page多年来一直很推崇巴菲特。2004年Google上市的时候,Page和另一名联合创始人Sergey Brin就曾引用巴菲特的话称,他们将从公司的长期利益出发来管理公司,不会过分关注季度营收。
“我们不会‘修饰’季度或年度报表:如果到了季末盈利数据很糟,那么一定会让你们看到。”他们表示,如果短期内的牺牲能够为股东们带来长远的利益,Google会这么做。
在上周五的访谈中,Page表示,Google对于这些新业务将采取类似的策略。Google将为他们提供“长期的、耐心的资金支持”。
Page认为,巴菲特一直以来都避免投资科技类公司,这给Google留下了很多机会。
Page还学巴菲特那样,对未来做出了不少预测。他预计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生产效率越来越高,物价将大幅下降。
而且科技进步还将减少企业对工作岗位的需求,但并不值得担心,因为低物价会让生活更加舒适。
“当我们的电脑能够承担更多工作,我们的思维和工作方式也将随之改变。”
2014.11.4 华尔街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