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地址:http://bbs.ngacn.cc/read.php?tid=7509348&_ff=-7&_fp=2
[size=1.085em]我不是什么经济学家,只是一个实体店主,而我之前是做财务的,我从我的的角度来说说淘宝的问题:
(1)2013年淘宝的营业额大约为1万亿,在基本不交税的情况下,国家增值税损失约为(按照毛利10%计算,成本90%部分已经交税,毛利部分未交税)150亿。减少流通环节而减少的增值税未计算。
(2)实体店营业额减少1——1.3万亿,按照中小型实体店年均营业额30万计算,死掉333万家店,就业岗位减少1000万以上。淘宝从业人员能有100万吗?目前没有权威数据。
(3)实体店营业额减少1——1.3万亿,按照中小型实体店年均营业额30万计算,死掉333万家店,商铺减少、换行业数字也是333万家左右。增加其他行业竞争,减少收益。
实体店越来越难做,利润越来越低,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关掉的、在业的实体店,各项税费损失越来越多。长久下去,国家经济会陷进困境。
中国经济本来可以以更快的速度增长的,就是因为中国人喜欢存钱,不消费,不拉动经济更快繁荣,这是共识,全世界人都知道。
减少流通环节,消费者是能买到便宜的东西了,但是经济受到的影响却远大于省下的钱。
打个比方,全国就一家制衣厂,服装全部直营店卖;就一大片农田,粮食全部供销社卖;其它东西类似,全是只有一家,然后全部直营,全部没有“流通环节”。那么这个国家的经济,会是什么样子?北棒子不知道算不算一个勉强的实例????
我本人就是一个例子:
我开了一家竞彩店。现在网站购彩越来越多,实体店的营业额越来越少。买彩票的人会因为网站方便手机点点就能买而多买多少?一倍、二倍?之前一个月花100,现在能有300?但是几个大网站能提供多少就业岗位?死掉一个竞彩店,四个人失业换工作,店铺转行,增加其他行业竞争,本来是几十万人一起吃饭的东西现在被几百人搞定,这几十万人要去从别人饭碗里抢吃的。
13亿人绝大部分都是普通人,是老百姓,不是每个人都是精英,都有能力去竞争,一屋一床一碗饭就满足的路人甲而已。国家要解决的是13亿人的生存,不是增加精英们的银行存款。
所以我个人观点是:任何社会的进步,不应该是在损失绝大部分国民利益的背景下进行(淘宝的股东现在可是歪果仁!!!),国民失业,政府税收锐减,这是可怕的进步。等电子商务做到50%的时候(王健林跟马云的赌),就是中国经济陷入极大困境的时候(以目前不变的趋势下去的话)——该买的还是买,不该买的还是不买,中国人喜欢存钱的观念在这,你就算便宜了买多点,又能多多少?骨牌效应压倒自己的牌的时候,就知道了。
网购带来的,应该是便捷,而不该是“倾销”!!!更不该是“逃税”!!!绝不该是“垄断”!!!
低于成本销售的倾销行为,对经济的打击有多大各国政府很清楚。
逃税,这个不要说了吧?
解决淘宝问题,其实只要做到以下几点,网购与实体店相辅相成,共同为经济做贡献才是正确的:
(1)所有产品提供进货的增值税发票以确定最低成本,销售价格不许低于成本。
(2)包邮、满**减**的成本再计入最低成本。
(3)每件商品的毛利一分不少的缴纳增值税。
(4)因为没有实体店,各项成本很低,企业所得税按50%缴纳。
水区淘宝店主多,做好了被喷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