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月,4套方案。11月3日,各人身险公司收到“偿二代” (即以风险为导向的偿付能力监管体系)寿险一支柱技术标准测试稿预通知。在前面两轮测试的基础上,负债端选定了“750天移动平均+终极利率法(一轮中方案三,二轮中方案一)”方案。
依据第二轮测试方案的结果,全寿险行业预估实际资本约有1万亿规模释放,最低资本要求相应有5000亿左右增加,最终资本溢额(实际资本减去最低资本的差额,或称偿付能力溢额)的增长预计在5000亿左右。
实际上在测试中,对应的负债端准备金直接要求减少了,实际资本增加,但更多的风险计量体现在了最低资本要求上,所以最低资本增加了5000亿。偿二代与现行监管规则相比,最大区别就是资本要求更好地反映了公司业务、投资及经营管理等多方面的风险情况,与公司规模不再直接挂钩。
从公司规模来看,“偿二代”测试中,整体上大公司和小公司的偿付能力相对上升,而中型公司平均看来是下降的。从业务结构来看,(长期)传统险占比高的公司其偿付能力是上升的,反之下降。
有效识别、计量风险,并将之转化为资本要求和约束标准,是保监会执行监管的核心要素。“偿二代”启动是里程碑事件,近期保监会关注的全行业信托投资“体检”、保险资金投后五级风险分类管理等,均引导行业在风险控制上增加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