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06日 13:35 来源于 财新网 张五常《经济解释》研讨会
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奇迹和潜在社会危机提供一个解释的框架,对ZF竞争要有一个更全面的看法
我想讲的题目是ZF竞争、成本收益及其轨迹,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奇迹和潜在社会危机提供一个解释的框架。对ZF竞争恐怕不能简单的只从一个方向来看,要有一个更全面的看法。
首先来看ZF竞争的性质。ZF竞争是和市场竞争比较,市场竞争和价格竞争是一种横向竞争,竞争者之间是平等的,是一种自由竞争,没有人可以把它的意志强加于你,但是ZF竞争比市场竞争复杂得多。ZF竞争有三个方面:第一,它是一种市场竞争;第二,它是一种兄弟竞争。兄弟竞争就是如果你活不下去,到最后不管是父母还是兄弟会施以援手;第三,ZF的竞争是一种权力竞争。我觉得这可能是ZF竞争里面最重要而经常被忽视的东西。ZF竞争的权力竞争里面,既有对下属的优惠和照顾,也有对下属的压迫和掠夺。像对农民征地,就很清楚地表现了这个问题。所以ZF权力竞争既违背了平等原则又取消和限制了自由。这种竞争不是横向的竞争,而是纵向竞争,或者说是以纵向竞争为手段来进行横向竞争,这样可能造成的问题是很多的。
再讲一下ZF竞争的成本和收益。在中国,由于ZF处在社会经济生活的主导地位,ZF竞争的全部成本既包括经济发展的代价,也包括行政运作的支出,还包括生态环境和环境污染的成本。如果我们从成本承担的主体上来看,我想可以得到一个ZF竞争的成本结构,一个是ZF应该承担的成本,一个是ZF实际承担的成本。相反也有社会应当承担的成本和实际承担的成本,而应当承担的成本和实际承担的成本之间的差,恐怕ZF有一个很重要的特性,就是转嫁成本。这一点在现实生活中大量发生。事实上在市场中间,也在转嫁成本,主要是通过价格或者是变相地提高价格的办法,把企业的成本转嫁给消费者,但是在ZF竞争里面,由于特殊的地位,ZF转嫁成本的事情经常发生,而且大量发生,主要的我想可能有财政上的赤字、金融上的赤字,甚至从宏观上来讲,还有一个就是大量的出超,这几种情况现在恐怕大量存在。
另一个问题是讲一下市场均衡和ZF竞争的租值耗散。因为ZF竞争的目标是各种各样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但是在不同的条件、不同的发展阶段之下,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需要的类型是不同的,需要的数量也是不一样的。那么从类型来看,发展初期一是基础设施很差,二是投资的资金很少。所以在这个阶段里面,可能它主要的是要解决这样两个问题,在解决这样两个问题里面,我觉得ZF是有效的。所以ZF对于中国经济增长是有很大的贡献的,用这个来解释中国的奇迹,是有一定道理的。
我们可以看到,开始时资金很少,所以ZF开出了一系列的优惠条件,引进了大量的资金。但是到了今天基础设施已经发展起来,资本也有了大量的储蓄,所以这时候我们所需要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就和过去不一样,这个时候需要的可能是技术和制度的创新,以及ZF的限权改革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搞基础设施和招商引资是ZF擅长的,但是搞另外的东西,就刚才说的这些东西就不是ZF擅长的。从技术和创新角度来看,恐怕企业要主要起很大的作用。至于限权改革和发展社会事业,不仅对ZF和官员的既得利益不利,也是ZF的行为短板。
所以ZF搞了大量形象工程、面子工程,过剩以后就会出现租值耗散。此时ZF竞争可能就出现了问题。ZF竞争也有它的轨迹,是一个抛物线的曲线。为什么会这样?第一,ZF有种自我膨胀的趋势,前期成功了就以为自己一切都可以,ZF可以万能,可以无所不为、无所不能,这一点ZF本身恐怕很难改;第二,和ZF的转嫁成本和掠夺收益也有很大的关系,因为ZF不会受到ZF预算的约束,而在中国的条件之下,社会发展迟滞,更缺乏社会监督,所以这个问题就更大;第三,ZF不仅要有约束,而且真正要转到一个宪权的有限的ZF,这件事情是不容易的,ZF自己恐怕很难完成这个改革。■
(本文系天则经济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席张曙光在张五常新著《经济解释》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由财新网编辑,未经作者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