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样设计完全可以的,但是你在后期做分析时,要注意你的variable (或者说scale)中各个item的一致性,有时候要做reverse coding.比如在做信度测试之前要做以下处理:
例子:假设你设计了两个item来测量“interest to the products"
item 1: 你对我们的产品感兴趣吗?
1. 非常感兴趣。。。。。。5.非常不感兴趣
item 2. 我们的产品吸引你的注意吗?
1.一点兴趣没有。。。。5.非常不错,我一直在关注
下面在做信度reliability test的时候,就要把其中一个做reverse coding. 做法:在SPSS中利用“compute”命令,造一个新变量,其值等于(6-item2的值)。这样就可以啦。要不然,你的变量就完全错啦。
你这样的设计是好的,可以避免填写问卷的人三心二意,一路5-5-5-5或者1-1-1-1的写下来。你可以在收上来问卷之后,提出掉那些在回答相似问题时前后严重不一致(是因为你下的“陷阱”)的observation.当然,前提是你的数据足够多。
市场调查公司不少有类似的陷阱题,但是在研究型的调查中,好像还比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