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管考试 九区 经管考证 金融类
1602 0
2014-11-07
资本成本法,cost of capital method,COC,是最新几年很红火的方法,应用于多个领域。比如随机准备金评估,按照欧盟 Solvency II的指引,准备金=最佳估价+风险边际,其中的风险边际就采用了COC方法。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COC中的Capital怎么确定,是一个大问题。尤其在定价的时候。


有人用“实际分配资本”Allocated Capital做,但一个现实的问题是,在定价的时候,我们还不知道有多少业务存在,如何分配资本就成为了一个死循环。

比如,举个简单的例子,去年公司有10个大保单,公司有10亿元的总资本去分配,给每个保单1亿元的资本分配。但今年10个大保单是否能够都续转成功,是个很大的问题。如果10个保单只有8个能续转,那么每个大保单的分配资本就需要是12.5亿元。而且,到底能够续转成功几个大保单,还未必好预测。

当保单数量众多,都很小的时候,比如对直保公司,这可能不是一个大问题。但是,但单体保单的体量很大,比如再保险公司的再保险合同,这个可能就是一个大问题了,尤其是当客户集中度较高的时候。

所以,参考Guy Carpenter的 MetaRisk软件的一个方法论指引,不采用分配资本,而是直接使用单体合同的 risk capital 风险资本(RC)是比较好操作和可行的。因为它不会受到其他合同是否续转的影响,完全基于单体合同的自身风险去做定价。

采用economic capital(EC)分配的经济资本做定价也是同样的问题。是先有业务还是先有EC?显然,是先有业务才有EC。如果业务变了,EC肯定也会跟着相应变化。所以,在定价时,所谓采用分配的EC去做定价,这个从逻辑上也是一个不成立的理论。

EC本身其实就是一个考虑了风险分散效应的各个单体RC之和,从某种意义上讲,EC和标准差,变异系数没有区别,都是用来度量业务组合的风险波动性的。因此,也就必然是先有业务,然后再去计算EC或者标准差了。

文章来源:精算部落博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