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自2004年以来,中国一直在追求国际收支平衡,但无论是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还是产业政策的霸王硬上弓,中国的国际收支从未驯服,更多地是中国的外汇储备仍在倔傲不驯地顽强增长。
毋庸置疑,推高油价对于利润正在下滑的中国企业来说,肯定是雪上加霜,不过,这与中国外汇储备泡沫越吹越大最后失控的风险相比,却是小巫见大巫。很显然,“断臂”还是“断头”,这就是摆在中国面前的现实选择,日本上世纪七十年代和九十年代的遭遇就是前车之鉴:高油价最多就是经济衰退,泡沫破灭最后是十年不振。
高油价改变热钱的预期转变远比人民币升值见效:高油价、高进口,贸易顺差缩小甚至逆差,人民币升值压力减少,国际支付能力减弱,国际热钱自然转向。事实上,贸易顺差和经常项目顺差规模每次都是国际热钱方向改变的导火索。
当然高油价的外部性作用,也是显而易见,正在风雨飘摇中的东南亚经济,很有可能又将被一次金融危机击中,不断飚升的油价和粮价将把他们的经常项目顺差吃个干净,从而斩断这些国家的国际支付来源,使国际热钱恐慌出逃。正在迸发的越南危机虽然还只是“成长的烦恼”,但只要国际油价和粮价,在高位盘旋,东亚肯定会有第一块多米诺骨牌倒下。
对于中国来说,东南亚只要任何一个国家出现货币贬值,中国就不可能独善其身,很显然,一个小国的货币贬值不能动摇中国的经济,但是这些小国的贬值,会动摇其他小国的出口,从而推翻一大片多米诺,而当几个国家叠加起来,肯定会对中国的出口产生威胁,从而动摇中国的国际支付来源,不过对于中国来说,这未必是一件坏事,还可以更加加速地剌破正在越吹越大的外汇储备泡沫。
美国—这个由过去二十多年的全球化红利吹大的全球最大经济体,将会急剧告别他的霸权泡沫,虽然在看得见的将来,还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取代她。中国推高油价,不仅会直接推高它的通胀水平,而亚洲国家的热钱抽逃,会直接导致这些国家套现美国国债,尤其是中国,从而有可能将美国的长期利率推到意想不到的高度,并有可能诱发第二次信贷危机,更多的美国金融机构也许还没来得及幸运上次的逃脱,就会接着迅速倒下。
这一点与1997-1998年的金融危机不同,当时美国和亚洲的货币政策各司其职,而自2001年的这轮经济周期起,整个亚洲的经济和货币政策都通过外汇储备购买美国国债,从而把美国的货币政策绑在一起,一荣俱荣,一损皆损。
当然,对于中国来说,这并非坏事。无论是从财政状况、还是居民储蓄,企业储蓄来看,中国对经济危机的承受能力都比其他国家强,虽然中国可能会受到损失,但不至于像1998年印度尼西亚一样失控,尤其是美国金融机构的倒闭,和亚洲“小龙们”经济体的制造业关门,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无疑是收购的良机,当然,这并不是中国很乐意看到的后遗症。
但是,如果中国仍延续目前的经济政策,很显然,国际资金仍将像过江之鲫一样追逐人民币的升值,外汇储蓄仍像气球似的急剧膨胀,可以肯定的是,一旦人民币一次性升值和大幅升值之时,也是国际资本,和国内资本外逃的时候。
现实就是这样残酷,目前的全球经济就像一场“俄罗斯转盘”赌局,在目前美元本位制的国际货币体系下,尤其是核心国家不负责任的货币政策,根本就不要有指望共赢的局面,更可能的是看谁先出局。但从目前看,对于中国来说,原油价格,是中国掌握全球经济主动权最好的武器,至少是自卫的最好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