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1044 0
2014-11-11

先看看我们生活中的那些童言无忌

  1、孙子的愿望

  壮壮,爷爷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哪有钱去上幼儿园呀。爷爷对刚上幼儿园的孙子语重心长的说。

  !爷爷,那你替我上幼儿园吧!”

  2、给你点颜色看看

  一日下班回到家中,我惊讶地看到儿子脸上用水彩笔画了横七竖八的好几道颜色,赶紧问:壮壮,你的脸怎么回事?”

  儿子不紧不慢说了一句:爸爸说了,谁欺负了壮壮,壮壮就给他点颜色看看!……”

  妈妈:……?

  3、你会来接我吗

  小学开学了,刚满六岁的冬冬不肯到学校注册上学。妈妈向冬冬解释,法律规定小朋友满六岁就要到学校上学,一直到十五岁。

  最后冬冬终于在学校书桌前坐下来,眼里含着泪水的对他妈妈说:等我十五岁的时候,你会记得来接我吗?”

  4、拿破仑的椅子

  有一群孩子到博物馆参观,小伟明在四处参观后觉得很累便坐在一张椅子上。老师从博物馆的解说员身后惊讶地看见了,幸好解说员尚未看到。

  老师生气地小声的对伟明说:快起来!你疯啦?那是拿破仑的椅子啊!

  老师,可是我的脚实在好酸喔!如果他来了,我马上就起来,让位给他!伟明说道。

  孩子童言无忌如此可爱,可是幼教“抢跑”,让童年过早消逝,眼瞅着到了九月份,北京市民石先生有点犯愁,幼儿园快开学了,女儿却闹着不想去,说上课累。这个年仅4岁的小姑娘,在幼儿园不仅要学五六门课程,课外还有舞蹈、小主持人等才艺培训。

  石先生的烦恼,代表着很多家长的无奈。目前,幼教小学化与成人化的现象屡禁不止,让孩子们的成长乐园沦为学前集训营

  惊

  从“魔鬼训练”到题海战术,孩子“伤”在起跑线上

  近日,一份2013年北京市某幼升小学前班的课表,让许多成年人看后咋舌不已。除了识字阅读、口算、英语、国学、音乐、美劳等项目,还包括彩泥、钢琴陪练、魔术、视唱练耳、右脑记忆训练等多种课后班内容。据说,这些孩子还是经过专门测试之后,才有机会接受魔鬼式学前训练

  这种填鸭幼教,虽然有些极端,但绝非个案。一些幼儿园班级甚至把每个孩子的作业试卷布满整个教室,小小的孩子居然也得应付题海战术。大连理工大学幼儿园老师李敏如此写道。据介绍,有的幼儿园还以成长教育的名义,为孩子开设大量成人体验课程。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抢跑教育正从幼儿园蔓延到家庭。有的家长以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为由,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有的家长带着孩子奔波于各种选秀节目、试镜现场等。

  成人将自己的规则、愿望强加给儿童,干涉了儿童的自由发展,会耽误孩子一生的幸福。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说。

  忧

  知识训练取代素质培养,功利教育导致童年过早消逝

  在很多教育学者看来,幼教的小学化与成人化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童年的过早消逝。

  学习兴趣、行为习惯、个性、思维、创造性等素质训练都不是一下子看得见的,需要日积月累方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但英语、识字、算术等知识训练都是立竿见影的。李敏说,一些幼儿园认为开展小学化教学既可让老师省心,又能获得家长好评。

  除了功利的教育理念,幼小衔接体制的不平衡也为幼教走偏推波助澜。长期以来,幼儿园在教学组织、作息制度等方面向小学靠拢,但小学却很少考虑主动与幼儿园对接。由于很多孩子学前抢跑,导致一年级新生入学时起点不齐,老师只能根据班级里大部分学生的情况开展教学,以至于给家长一个错误信号:新生入学前一定要有相应的学习基础。

  记者在调查中也发现,如何顺利通过小学入学考试、给老师留下好印象,往往被很多家长视为当务之急。于是,家长们绞尽脑汁给孩子打提前量,进一步造成学前教育的恶性循环。

  童年不是未来生活的准备期,而是一段独特的、不可再现的生活。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认为,孩子自出生到5岁,在智慧、情感、意志和性格诸方面从周围世界中摄取的,要比他5岁之后所摄取的多许多倍,孩子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起决定作用的是他的童年。

  管

  要建立督导与问责制度,责令违规幼儿园限期整改

  其实,对于当前幼儿教育的走偏,教育部门并非没有觉察。教育部早在2011年就下发通知,要求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今年又专门印发《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倡导正确的幼教途径与方法。近日,上海市教委还出台新规,全市小学一年级新生将严格执行零起点教学,以扭转家长学前教育的观念误区。

  不过,有专家认为,要根治幼教小学化的老问题,仅靠指导性的文件显然力度不够。要严禁一切形式的小学入学考试,规范小学招生程序,更不能将各种竞赛成绩作为招生的依据。他认为,教育行政部门还要定期对小学化现象进行专项检查,对违反规定的,责令其限期整改。

  记者注意到,《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对老师的素质作出明确规定,包括尊重幼儿人格、尊重个体差异、注重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的想象力等。这些要求比教会孩子算数、识字的要求更高,更考验老师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一位学者表示,加强师资培训是幼教纠偏的重要措施。

  此外,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立法也迫在眉睫。朱永新等学者都曾建议制定《学前教育法》。据悉,教育部已全面启动学前教育法起草工作。

  要建立学前教育的督导评估与问责制度。朱永新还建议,将各级ZF发展学前教育的职责及落实情况、规划实施、经费投入与教师编制、待遇、培训、队伍建设情况等,作为考核各级ZF、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及其领导的重要内容。(源于千人智库,EWW141111ZYY)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