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7717 61
2014-11-12

关于资本有机构成理论5个谬误

---湖北省黄冈市陈才天----

由于马克思理论中,剩余价值率是由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率构成的即C:V。这样就意味着社会财富增加就是由剩余价值量决定的,即只有剩余劳动创造剩余价值量才是社会财富增加、增大、增长的计算标志和标准,而剩余劳动只能由产业资本雇用工人才能提供。众所周知,所谓利润实质上就剩余价值,虽然这个假定是在讨论平均利润,所以不影响问题讨论。下面我们由对马克思这段话语的分析来看其中含有的谬误。

马克思说:从对可变资本的这种考察中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如果在生产部门A的一个投资中,总资本每700中只有100用在可变资本上,600用在不变资本上,而在生产部门B的一个投资中,600用在可变资本上,只有100用在不变资本上,那么,A的总资本700就只能推动100劳动力,按照以前的假定,也就是只能推动100劳动周或6,000小时活劳动;而B的一个同样大的资本却能推动600劳动周或36,000小时活劳动。因此,A的资本只能占有50劳动周或3000小时剩余劳动;而B的一个同样大的资本却能占有300劳动周或18,000小时剩余劳动。可变资本不仅是它本身所包含的劳动的指数;在剩余价值率已定时,它同时还是超出这个限度所推动的超额劳动或剩余劳动的指数。在劳动剥削程度相等时,在前一个场合,利润率700分之100=7分之一=14又7分之2﹪;在后一个场合=700分之600=85又7分之5﹪,是前者六倍的利润率。但是在这个场合,利润本身实际上也是前者的六倍,对B来说是600,对A来说是100,因为用相等的资本,B所推动的活劳动为A所推动的活劳动的六倍,所以在劳动剥削程度相等时,生产了六倍的剩余价值,也就是生产了六倍的利润。(《资本论》第三卷,第165页。)

亚当·斯密已经提出“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概念,《资本论》提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概念。不变资本与固定资本这二个概念在内涵与外延上基本相当,而可变资本与流动资本这二个概念内涵的区别在于,前者主要指资本家购买雇用劳动力支出的资本,主要是工人工资。马克思认为购买雇用劳动力支出的资本是唯一能够创造剩余价值的资本,所以就称之为“可变资本”。马克思区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为他的剩余价值理论增加了一个可靠的支柱,因为他主张只有可变资本才能创造剩余价值使资本或财富增长;同时,它也是剩余价值理论产生一系谬误的理论根源。

首先,马克思“在劳动剥削程度相等时”的假定,是不能够成立的。正如马克思自己所说这种假定只能在一个国家内才有可能发生,而在国与国之间是不能成立的。但是,我们认为即便是在一国内尤其是大国内,这种假定仍然是不可能成立的。在同一国家内有许多不同的生产行业部门,由于生产对象、产品属性、劳动力性别、劳动强度、技术含量等都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形成所谓“在劳动剥削程度相等时”这种假定几乎是不可能的。

其次,我们即便以马克思所谓“在劳动剥削程度相等时”这种假定成立,C:V比率理论观点仍然有如下四个谬误:

谬误49机器应用使资本家获得的剩余价值减少

根据马克思上面论述,在某甲资本家用600元投资不变资本(厂房机器设备等),用100元投资可变资本(雇用工人)按照马克思说:“剩余价值只是来源于资本的可变部分。”(《资本论》,第一卷,446页)这样,某A资本家与某B资本家用相等的资本,某A资本家所推动的活劳动为某乙资本家推动的活动的六分之一。所以某A资本家只获得了某B资本家六分之一的剩余价值或利润。如果剩余价值即利润是这样生产出来的,那么就没有资本家愿意使用机器生产了,因为使用机器生产的资本家是无利可图的。这就是说,机器的应用是不利于资本家的,机器应用使资本家获得的剩余价值减少。这显然是一种谬误,因为在无产阶级革命史上,是以工人阶级砸毁机器反对机器应用于生产的“运动”开始的,这就从反面证实了机器应用使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减少的结论是错误的。

实际上资本家是愿意使用机器的,因为机器的应用使资本家的利润极剧增加。我们假定一台机器(不变资本)价格量相当于10名工人年工资量,但这台机器应用后使工人劳动生产力提高了10倍,而且这台机器可以使3年,这样就使资本家能获得3倍利润。这说明机器的使用价值本身同样具有创造价值源泉的属性。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却不承认这铁一般的事实。

谬误50手工业生产能够使资本家获得更多剩余价值

根据马克思上面论述,在B资本家600元用在可变资本上,只有100元用在不变资本上。这样B与A用相等的资本,B所推动的活劳动为A所推动的活劳动的六倍,所以B获得了比A六倍的剩余价值或利润。这样,那些越是使用手工业生产的资本家越能够获得超额剩余价值即利润。马克思说:“这说明,在同一不可分割的过程中,劳动保存价值的属性和创造价值的属性在本质上是不同的。纺同量的棉花所必要的劳动时间越多,加到棉花上的新价值就越大;在同一劳动时间内纺的棉花磅数越多,保存在产品内的旧价值就越大。” (《资本论》,第一卷,227页)这就是《资本论》中阐述的资本家要增加剩余价值总量的两个途径之一:增加可变资本总量,以雇用更多的工人,扩大剥削范围。

果真如此,就没有资本家愿意使用科学技术和机器了,工场手工业应当保留至今。然而,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工场手工业早已绝迹。人类社会发展史、科学技术发展史和现实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上述理论与事实却完全相反,这显然是一种谬误。

谬误51工人阶级应当感谢不使用机器的资本家

根据马克思上述理论观点,由于B资本家没有使用机器生产,他为工人阶级创造了比A资本家更多的就业机会,所以工人阶级就应当感谢B资本家。但是,B资本家与A资本家在资本相等和劳动剥削程度相等的条件下相比,B资本家却获得了六倍于A资本家的剩余价值即利润。难道工人阶级应当感谢那位剥削他们更多的某B资本家吗?显然,这是一种谬误。

谬误52工人阶级应反对资本家应用机器

根据马克思上述理论观点,工人阶级应当反对A资本家,因为A资本家使工人失业。为了不失业,工人阶级应当反对资本家应用机器生产。但实际上,A资本家对工人阶级剥削只有B资本家六分之一。这就是说,工人阶级要支持一位剥削更多工人获得更多剩余价值的资本家,而去反对一位剥削少量工人获得少量剩余价值的资本家。显然,这是一种谬误。

谬误53既说资本家不使用机器能够获得更多剩余价值,又说资本家使用机器提高了对工人剥削程度。

根据马克思上述理论观点,在资本相等与剥削程度相等的条件下,B资本家不使用机器获得剩余价值量六倍于使用机器的A资本家。但是,马克思在对于剩余价值理论的分析中,在理论上表现出支持工人砸坏机器的革命运动的偏向和色彩。比如,马克思说:机器是生产剩余价值的手段。(《资本论》第一卷,408页)因此,机器从一开始,在增加人身剥削材料,即扩大资本固有的剥削领域的同时,也提高了剥削程度。(同上,434页)等等。显而易见,在《资本论》理论中表现出,一方面说资本家不使用机器能够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另一方面又说资本家使用机器提高了对工人剥削程度。竟然是如此地自相矛盾。

综上所述,诸多谬误导源于一个其核心谬误:即剩余价值只能由可变资本创造,即只有产业工人阶级劳动力使用才是创造价值的源泉,由此引起一系的谬误。并且,人们不难看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具有明显的反科学技术的特征和属性。(作于2013/4/27/)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11-12 15:47:43
《资本论》第一卷编造出了一个剩余价值的谎言后,后面的第二、三卷都是为第一卷诡辩的。所以就不能称之为谬误了。只能说是无法自圆其说罢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1-12 23:21:4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1-13 12:16:14
leijy 发表于 2014-11-12 23:21
楼主读不懂《资本论》,别丢人现眼,滥竽充数,胡说八道。
假若一位医生自以为医术高明,不问病情、不知病理,故弄玄殊乱开药方,结果把病人弄成残废或把病人致死亡了,这个医生还是好医生吗?这样的医师是要承担责任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1-13 12:33:31
陈才天 发表于 2014-11-13 12:16
假若一位医生自以为医术高明,不问病情、不知病理,故弄玄殊乱开药方,结果把病人弄成残废或把病人致死亡 ...
看你初来乍到,提个醒。
老雷基本上是不会说理的,只会复制黏贴一大推他自己都没搞懂的东西,要不就是直接指斥你胡说八道。
友情提示:论坛上什么人都有,诡辩家、装傻充愣的、不着边际的,人才辈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1-13 22:19:0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