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字,仅供参考)
11月17日迎来“沪港通”的正式启动,香港证券交易市场与大陆A股首次实现互联互通,其战略意义有二:
一是,“沪港通”可以倒逼A股市场的改革,打破A股过去封闭的死循环以及那“独树一帜”的A股旧习,使国内市场更快与境外成熟市场拉近距离,到时投资理念、操作模式、资金结构、风险控制等方面都必须作出改变。新世界必将造就新的英雄。
二是,“沪港通”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一步先行棋子,诸如香港这样的人民币离岸中心,人民币结算金额已有大幅上升,2013年香港的人民币贸易结算总额为3.8万亿。拓展境外人民币的投资功能和人民币资本项下的开放是国际化棋局的组成部分。
另外,很多人热盼“沪港通”之后,A股能早日被国际资本市场认可,纳入全球基准股指,但被认可的前提是开放的资本流动和宽松的外汇管制,不知那一天何时到来。下面参考台湾和韩国的资本开放进程,甄别一下我们已经走到哪里了。
以下是台湾股市被纳入MSCIEM 指数所走过的路程:
  第一步(1983年始):境外投资者通过在纽交所交易的美国存托凭证(ADR)和证券投资信托间接投资台湾股市。
  第二步(1991年):允许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投资台湾股市(发放配额)
  第三步(1991年):允许投资3个月期货币市场工具(发放配额)
  第四步(1994年):扩大3个月期货币市场工具配额
  第五步(1996年):允许资本自由流出
  第六步(1996年):MSCI EM 指数首次纳入台湾股市(以台湾股市市值的50%计入)
  第七步(1997年):向境外投资者开放期货市场
  第八步(1999年):允许境外投资者购买可转债和各类金融证券
  第八步(2003年):取消QFII配额制
  第九步(2005年):全面被纳入MSCI EM (台湾股市市值100%计入)
以下是韩国股市被纳入MSCIEM所走过的路程:
  第一步(1981年始):允许境外投资者通过外资托管银行投资韩国股市
  第二步(1992年):向境外投资者开放部分国内股票市场
  第三步(1992年):首次被纳入MSCI EM指数(以韩国股市市值的20%计入)
  第四步(1995年):允许外企在韩交所(KSE)上市
  第五步(1996年):允许境外投资者发行固定收益证券
  第六步(1996年):MSCI EM指数扩大韩国股市市值的计入比列至50%
  第六步(1998年):放开境外投资者对私营和国企的持股限制(分别上调至55%和30%),同时取消对境外投资者投资活动的诸多限制。
  第七部(1998年):全面被纳入MSCI EM
那么,中国走到哪里了呢:
  第一步(2002年):发放QFII配额
  第二步(2004年):允许香港开展人民币业务
  第三步(2006年):发放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配额
  第四步(2007年):扩大QEII限额、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
  第五步(2010年):允许境外投资者以人民币参与银行家债券市场
  第六步(2011年):发放人民币合格境外投资者(RQFII)配额、公布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管理办法
  第七步(2012年):个人人民币业务拓展至境外
  第八步(2013年):前海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启动
  第九步(2014年):沪港通开通
除了“沪港通”的战略意义,还需要从战术上考虑,以便分取“沪港通”投资的盛宴。首先要了解港、沪两个市场的区别,详见申万报告,其次,沪港通热议已久,AH价差等股价历史走势值得一探究竟,参考海通的报告,再次,投资港股到底有哪些好的标的公司,国际金融大鳄又看好哪些A股的公司,则要细读中金等的报告了。
最后感谢坛友ydy88,hualalad在行业分析报告版的资料上传。
 中金:
https://bbs.pinggu.org/thread-3366988-1-1.html
https://bbs.pinggu.org/thread-3366994-1-1.html
https://bbs.pinggu.org/thread-3367001-1-1.html
国信证券
https://bbs.pinggu.org/thread-3366431-1-1.html
方正证券
https://bbs.pinggu.org/thread-336244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