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教师之家与经管教育
1485 0
2014-11-14

  一、汉语词语表达的伦理观念

  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其中伦理观念是汉民族传统心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伦理观念中有等级观念、尊卑心理、重血统、重亲疏等传统的观念意识。这种传统的伦理观念包含在汉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中。

  (一)汉语词汇反应汉民族的等级观念

  汉民族由于长期受封建伦理观念和皇权至上思想的影响,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尊卑分明、贵贱有序的观念。这种封建伦理等级观念,在汉语的词序结构上最有反映,双音节并列合成词的词素序列中表示尊敬的词素在前面,表示卑下的在后;表示长者的词素在前,幼者在后;表示男性在前,女性在后;表示褒义在前,贬义在后;表示重要的语素在前,次要的在后;表示大者在前小者在后等等。这种表示尊卑等级观念的并列合成词的语素序列,形成了一条约定俗成的构词规律。例如:反映社会人际关系的合成词:君臣、后妃、臣民等;表示事物关系的并列合成词:胜负、胜败、兴亡、文武等。

  (二)词汇反映的男尊女卑观念

  封建伦理观念中,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的思想在词汇中也有反映。如在有关男女的词语中,在词序顺序中总是男在前面,女在后面。例如夫妻、夫妇、男女、父母等;封建伦理道德要求妇女要“三从四德”,所谓“三从”即“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所以妇女在家庭中是没有任何地位的在社会上更是最底层。团此,古代妇女常自称“奴家、贱妾、卑妾”等。

  二、词汇的运用与汉民族的中庸思想

  在封建社会,儒家思想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因此汉民族的一个重要的传统观念便是是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中庸和谐思想,也称为中庸之道。提倡中和、和谐的思想所谓中庸之道,就是主张为人处世要采取公正不阿、公正和谐的公允态度。反对“过犹不及”或固执一端而失之于偏激、片面的思想和作法。中庸之道的思想贯穿于社会人际交往之中,主要表现在:对人要有雍容恭顺的态度、和平温良的风度和谦和忍让的性格;反对待人处事感情冲动,主张对任何事不走极端,提倡一切要“公允和谐”。对自己则主张“克己自足”,认为人性本身可以自足而完善,可以自我净化,强调“克己复礼”。总之,要事事克制自己的欲望和感情,通过心灵的净化,从主观上可以消除各种矛盾。这种儒、道、佛三位统一的文化思想观念,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的“中庸”处世的哲学。

  汉语中有大量表现中庸的词汇:息事宁人、过犹不及、适可而止、克己奉公、随遇而安、安分守己、知足常乐、和衷共济、不大不小、不偏不倚、不快不慢、不文不火等等。本文来源:发表论文www.caigaowang.com/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