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学(理论版)
5321 4
2014-11-14
    物联网、消费电子、智能管理等应用的发展,使我国传感器市场快速成长起来。但是必须正视的一个问题是,目前我国高端传感器大部分需从国外引进。这与我国传感器产业核心技术不过关、掌握程度较低密切相关。在近日召开的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一研究所、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元器件行业发展研究中心、科技部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协会、德国传感技术专业协会(AMA)、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主办,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杭州钱江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杭州市商务委员会、杭州麦乐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承办,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传感器分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仪表元件分会、仪表工艺分会、浙江省物联网协会、杭州市物联网协会协办的"2014国际(杭州)物联网暨传感技术与应用高峰论坛"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提升我国传感器产业的整体实力,既要立足产业链整合,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也需在知识产权策略等方面下工夫,合力推进。

    处于向新型传感器转型阶段

    作为物联网服务实现的载体,传感器在物联网领域的地位至关重要,无论是智能电网、智能医疗、智能交通,还是智能家居、智能监控、智能楼宇等各大物联网应用系统中,传感器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离开了传感器,所有关于智能世界的美好畅想都将化为乌有。对此,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毛伟明指出:"传感技术应同计算技术与通信技术一起合称为信息技术领域的三大支柱。以传感器为代表的感知制造业将是未来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信息系统的源头,是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的核心。"

    但是,我国传感器产业在迎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挑战。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李力表示:"目前,我国的敏感元器件与传感器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还很大,国内企业提供的产品还远远满足不了物联网和IT行业等的需求。"论坛上,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副所长李新社发布了《中国传感器产业发展白皮书(2014)》。白皮书中表示:"我国市场上使用的高端传感器核心芯片大量来自进口,国内大多数企业只能集中于中低端市场。2013年我国传感器市场销售额突破1000亿元,但进口占比较大,其中传感器约60%,传感器芯片约80%,MEMS芯片基本 100%。由于半导体芯片/MEMS技术进展较慢,国产可用于智能终端、可穿戴设备等产品的传感器种类及数量较为有限。"

    白皮书还指出,更为重要的是,当前传感器产业正处于传统型产品向新型传感器转型的阶段。以MEMS等为代表的新型传感器,不仅促进了传统产业的改造,而且在工业化、信息化推进过程中作用巨大,属于战略性产业。同时,传感器产业也是我国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产业之一。中国不应在这一领域有所缺失。

    积极卡位新产品、新技术

    尽管与国际先进水平尚有差距,但是中国依托庞大而多样的市场,完全有机会追赶,甚至超越。"追赶国际发展步伐,整合产业链,加快企业的技术创新,特别是在新技术、新产品的布局上不要落后,十分关键。应用是关键,技术突破是核心。"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尤政表示。

    近年来传感器在应用端需求的推动下,新技术、新产品发展很快。如MEMS传感器、磁阻传感器、热敏传感器等领域都出现了许多新的技术进展。中国应在新技术发展之初即积极卡位。

    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副主任黄开胜教授专题演讲中也提到了:"传感器才是中国与美、欧、日等国家和地区在车联网感知领域的关键差距,传感器是车联网'看似配角,实为核心'的基础核心部件,只有大力发展传感技术,鼓励研究创新,才能缩小我们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差距。"

    创新技术的开发与掌握对于包括传感器在内的电子信息产业来说至关重要,事关基础实力的提升。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技术发展固然重要,但是企业还应重视和灵活应用知识产权策略。它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的辅助效应极为明显。

    专家观点

    工信部科技司倪小龙处长 :

    新型传感技术走向移动互联网化

    当前,传感器正处在传统型传感器向新型转型的发展阶段,对物理、化学、生物感应的传感技术成为热点。新型传感器的特点包括微型化、数字化、智能化、系统化、网络化、移动互联网化等,多媒体信息采集、地理位置、生物识别、MEMS等发展迅速,微型无线感知技术成为重要技术手段。美国提出第三次工业革命,欧洲提出工业4.0,传感器都是重要发展内容。

    传感器产业既有机遇也存挑战。国内企业只能集中于中低端市场,在供给能力与应用需求差距上存在挑战。中国传感产业要想取得战略突破,企业是先锋,应用是关键,技术突破是核心。应积极进行基础产业提升,整合产业链,同时重视应用创新、知识产权策略,协调发展。

   工信部电子科技情报研究所所长洪京一

   专利情报对传感器企业有重要作用

    传感器是一门新兴的产业,尚存巨大的发展空间,也为我国追赶国际水平提供了机会。专利情报对传感器企业有重要作用,可促进企业技术价值的最大化和产业价值链地位提升、提高企业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和控制力,增强企业在国际竞争和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要发挥专利在企业发展方式选择和技术升级、产品结构调整等工作中的引领作用,为企业发展决策提供支撑。

   中国电子学会敏感技术分会主任委员范茂军

   传感器产业发展空间巨大

   近几年来,随着物联网的发展,敏感元器件与传感器行业也得到较快发展,出现了许多新产品。智能机器人、可穿戴设备以及智能终端等,都对传感器提出了更多和更新的需求。但是我国的敏感元器件与传感器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还很大。国内企业提供的产品还远远满足不了物联网和IT行业等的需求。

    近几年工信部将敏感元器件与传感器作为发展的重点,在政策上向行业倾斜,给予支持。希望在政府的支持下,业内人士通过自己的努力迅速赶上国际水平。目前,物联网的发展整体上仍然不尽如人意,与前几年的期望相差甚远。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是感知层,即敏感元器件与传感器的发展水平还远远满足不了物联网的要求。

    中电49所副所长吴亚林

    创新跨界引领传感行业发展

    创新跨界,引领行业发展,提质增效,助推企业辉煌。作为物联网服务实现的载体,传感器在物联网领域的地位至关重要,无论是智能电网、智能医疗、智能交通,还是智能家居、智能监控、智能楼宇等各大物联网应用系统,传感器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离开了传感器,所有关于智能世界的美好畅想都将化为乌有。

    但传感器在迎来下一个春天的同时,同样面临着新一轮的挑战,那就是传感器产业核心技术的掌握程度。目前我国高端传感器大部分是从国外引进的,这跟我国传感器产业面临的核心技术不过关、掌握程度较低等因素有关,如果没有及时进行自主技术的创新发展,那么未来国内传感器产业有可能在竞争中失去行业优势。

   杭州麦乐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吕晶



    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

    随着物联网、自动化设备的不断演绎,传感器市场将得到广阔的应用与发展。杭州麦乐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传感器产业已经发展了十几年时间,公司专业生产从近红外到远红外的各种红外滤光片,并为客户提供从设计到试制,到批量生产的全程优质服务 。

    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杭州麦乐克以掌握核心技术为长期战略,积极探索产学研相结合与创新之路,大力引进人才,推进新产品开发步伐。在红外传感、光敏传感等产品开发生产上取得良好效果。麦乐克是目前全球信噪比、透过率、截止率和敏感度最高的红外传感器及其特征敏感元器件制造商,在全球拥有近600家高端客户,已建立美国(华盛顿)、加拿大(多伦多)、德国(斯图加特)、日本(东京)、韩国(首尔)五个办事处(分公司), 销售网络遍布全球,拥有国际性的营销网络和研发团队, 是全球中高端红外特征敏感元件生产厂家中现货品种最齐全、性价比最高的供应商,是德国传感技术专业协会(AMA)第一个中国成员, 被AMA评价为全球最高端的4家红外探测敏感元件生产厂家之一。

    吕晶认为构筑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是中国推进传感产业发展进步的重要途径。企业要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必须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产学研结合是企业技术支撑的重要形式,国内企业人才普遍缺乏,试验设备不足,相反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遍布,技术力量相对较强,但与实际生产结合不足。产学研结合就是学术走向应用的最佳途径。

    具体措施要得当,应鼓励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企业,积极推进科研院所与企业的新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建设,突破传统模式,积极探索新的产学研合作之路。技术创新要灵活,产学研结合要与科研单位及人员的利益挂钩,或以企业为主体成立独立运作的公司,或以市场为导向按实际需要进行有效研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11-15 13:43:24
传感器产业发展空间巨大,是我们应该关注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1-15 13:45:36
这个我可是认可了
时代在进步,对企业有重要作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1-28 13:31:54
感谢楼主分享。楼主辛苦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8 16:02:28
qqqqqqqqqqqqqqqqqqq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