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第一期线下读书会很有趣,9个小伙伴参加,一共带来交换的有16本书,有学术性质如哈耶克、《城市化转型与土地陷阱》,有纪实文学如《江城》,有小说如《布鲁克林有棵树》、《活着》、科幻小说《三体》,有自传《我的美国之路》等等,但讨论和推荐的则不止这些。这是我和朋友们第一次举办线下读书会,也是我第一次参加这样的读书会,想来总是要谈一些收获的。
最大的收获,是听到了很多不同的观点,换到了自己想要阅读的书籍,认识了一群可爱的小伙伴儿。听到过一种说法,如果一位具有相当聪明才智的人跟我意见不同,那么对方的主张必定有我尚未体会的奥妙,值得加以了解。如果两个人观点总是一致,或者两个人彼此附和,那么哪里还会有个体的进步?
本想对读书会做一个完整的记录,但大家的讨论很难以文字的形式全部展现给大家,只能将大家推荐的书籍以及对书籍的简单介绍展示给大家,说不定你也能够从中发现一两本自己感兴趣的书。
黎米:推荐彼得海斯勒(中文名何伟)的书《江城》、《甲骨文》、《寻路中国》,喜欢看纪实文学的人可以读一读。作者是一名土生土长的美国人,作者本人亦被《华尔街日报》赞为“关注现代中国的最具思想性的西方作家之一”。想要了解中国社会,也许这个老外写的书能够给你提供一个入口。
Yuer:给女生推荐的书《女人明白要趁早》,这本书讲了一些我们经常会考虑的一些话题,比如追求理想还是踏踏实实过自己的日子,过程重要还是结果重要,创业时老板和员工的心态等。另外推荐了刘瑜的《送你一颗子弹》,《陈丹青对话集》,还有一本是提高工作效率的书籍《麦肯锡工作法》。
昕:推荐《向前一步》,这本书是facebook的女性COO写的一本关于女性在职场该如何去做,怎样平衡家庭和事业。另外推荐了一本英国小说《一个人的朝圣》,这是一本关于一个英国老人如何做出生活的改变,去努力完成心中的梦想这样一本书。还推荐一本写给女生的书——《只有医生知道》。
稻草人:推荐了《漫谈哈耶克》、《哈耶克文选》,熟悉经济学历史的人应该知道,哈耶克是一名自由主义经济学家,与凯恩斯主义针锋相对。中国现在面临市场化的转型,需要一些经济理论来进行支撑,而要掌握这个过程,读一读哈耶克就成为你的选择之一。稻草人从事互联网工作,但一直在涉猎经济学书籍,如果你也喜欢经济学书籍,那么不要错过,也欢迎参加我们的读书会一起讨论。
彦圣:推荐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是一本关于发现自我,帮助心灵成长的书。有一些心灵鸡汤的味道,但每个人会处于不同的阶段,也许现阶段的你正需要用这本书去解剖并探寻自我。
阿哲:推荐阅读《城市化转型与土地陷阱》,目前城市化转型面临的问题已不再是“农村、农民、农业”的老三农问题,而是“农地流转、农民离乡务工、农地非农用”的新三农问题。中国的城市化道路要从“土地城市化”真正走上“人的城市化”,并成功实现现代化转型。如果你对中国现阶段面临的城市化转型有兴趣,那么可以读一读。
九天游:推荐三本小说余华的《活着》、《布鲁克林有棵树》以及一本科幻小说《三体》,前两本是关于人在面对苦难时是如何顽强生存下去的,而文中的主人公面临的苦难却都有各自的历史背景。《三体》则是中国科幻名家刘慈欣的经典之作,最近刚被译成英语,这是一本充满想象力的关于人类与外星生命的较量,以及人类内部之间的争斗的一本书。另外还推荐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以及《学会提问》这类职场和个人生活中值得了解的方法论类书籍。
Tmsonhust:推荐了两本书:《我的美国之路》和《写给大家看的设计书》。第一本书是美国前国务卿鲍威尔的自传,读这本书,能够让你在生活不如意时不那么悲观,在顺风顺水时保有几分谨慎。Tmsonhust读完这本书后给组里的同事一人买了一本,可见他对这本书的推崇以及这本书的确能够带给人力量。《写给大家看的设计书》出自一位世界级设计师之手,复杂的设计原理在书中凝炼为亲密性、对齐、重复和对比4 个基本原则。不论是制作PPT、编撰文档,适当的设计总会给阅读者带来愉悦,此书适用于各行各业需要从事设计工作的读者,也适用于有经验的设计人员。
这次读书会从下午两点聊到了五点多,大家分开时已是夕阳西下,黄昏中北京的街道依然拥挤,但我想每个人都带走了一些感触与回忆吧。
以上只是简单的总结。大家提到了很多其他的话题,比如对互联网产品的讨论,如何读书等等。其中很多问题是没有答案的,但是答案本身也许并不重要,讨论的过程才是最值得重视的。就像余华的《活着》所说,人们也许只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我们的线下(上)读书会QQ群:北京(366908212)/深圳(64146330)/其他地区(384452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