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ZF所制定的农业现代化目标,不仅关注农业生产的发展,还注意社会的公平和进步,并把社会的公平和经济的增长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这种情况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资本主义国家中并不多见。之所以如此,是有其特定的原因。这些原因概括起来有:
其一,社会主义浪潮的影响
直到20世纪初,西方国家一直是亚非拉落后国家现代化的榜样、效仿的目标。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一方面反抗外来资本主义侵略,另一方面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特种萧条以及两次世界大战彻底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缺陷。对资本主义的怀疑不仅在西方有识之士中产生,更在广大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领导人中蔓延。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作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对立面,其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越来越引起广大民族解放运动领导人的兴趣。国家独立后的发展道路有了更多选择。尤其是苏联社会主义中的社会平等、劳动人民的解放与当家作主,贫富两极分化的消除更是成为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领导人考虑国家建设时的首选。印度民族独立运动领导人甘地和尼赫鲁便深受当时社会主义浪潮的影响。
其二,领导人的价值观念
甘地的平等观:甘地在领导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运动中,形成了他的平等观,给予普通百姓深切的关怀。他通过宗教式的生活方式、亲身的苦行和大量的劳作,不断地提醒人们注意那些“甚至一天得不到一顿丰盛的饭菜而不得不依靠一片陈面包和一撮咸盐艰苦度日的千百万劳苦大众和失业大军”。他经常不断地告诫国大党工作人员要参加农村的建设活动并帮助农村群众自己达到经济、社会和道德上的更生。他认为古代光荣的道德传统正是保存在农民身上,“你一跟印度农民谈话,他们一开口,智慧就从他们嘴唇边流露出来。在粗鲁的外表的后面,你会发现一座深邃的精神宝库。就一个印度农民来说,一个古老的文化就隐藏在一个粗鲁的外表之下。取下这个外表,消除他的长期贫困和文盲状态,你就会看到一个有文化的、有教养的自由公民所应具备的最美的品质。”
尼赫鲁的民主社会主义思想:尼赫鲁早在英国学习时,就接触到社会主义思想。他后来说道:“我应该说确实在剑桥时,广泛地说来某些社会主义观念,部分是一些更激进的社会主义的观念发展起来了。”1927年尼赫鲁参加了布鲁塞尔被压迫者大会,被选为会议期间成立的“反帝大同盟”的执行委员,成为他政治思想发展的里程碑。特别是这年11月去苏联参加十月革命10周年庆祝活动。几天的访问中,他被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所打动,他后来说:“这次苏联之行使我从新的角度看待历史和现实。”面对印度的实际问题,“我们不可避免地只能得出唯一可能的解决办法,那就是建立社会主义秩序。”此后,便自称成为一个社会主义者。尼赫鲁认为,“社会主义不仅仅是一种经济学说,而且是一种人生哲学。”“它意味着最终改变我们的天性、习惯和愿望。简而言之,它意味着与目前资本主义秩序全然不同的新文明。”也就是说,意味着对社会彻底改造,消灭贫困与不均,实现社会正义与平等。在尼赫鲁亲自定稿的“印度第二个五年计划”中对“社会主义类型”社会,作了准确地描述:“社会主义类型最根本的意思就是,决定一条发展路线的基本标准是要有利于社会,而不是有利于私人,发展的模式和社会经济结构的设计,不仅为了最终国民收入和财富的显著增长,而且也要使收入和财富的占有更加公平。”[32]到1964年1月国大党布巴内斯瓦尔年会上,尼赫鲁把他的社会主义类型社会正式命名为“民主社会主义”,作为国大党的指导思想。概括地说,他的民主社会主义的主要目标就是:政治上实行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经济上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不断地改善人民生活,使社会财富的分配更趋合理。本文来源:发表文章www.qikan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