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供稿人:殷媛媛<p></p>&nbsp;从1474年在意大利的威尼斯取得第一项现代专利,到最近印度专利局新增了计算机软件的专利保护条款,全球专利的发展历经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尽管全球专利局之间的合作越来越密切,但是其格局仍维持着多面性。过去主导着全球专利格局的欧洲专利局、美国专利商标局和日本专利局被并称为“三边局”,其它发展经济体例如印度和中国的专利局正在迎头追赶。全球申请量的持续增加,给每个专利局带来了特别的挑战:在当今这个快速增长的全球化世界,面对日益增长的工作量,专利局之间谋求合作变得更加重要。<p></p>&nbsp;<p></p>本篇主要描述“三边局”的概貌及其关键区别。<p></p>一、三边局<p></p>1、欧洲专利局(简称EPO)<p></p>设立于1977年的EPO采用《欧洲专利公约》来为所有缔约国创建一个集中申请和授权的系统,EPO旨在支持有利于欧洲公民的创新、竞争和经济增长。截至2007年3月,《欧洲专利公约》已经在32个欧洲国家生效,包括所有的欧盟成员国,覆盖人口近6亿(EPO成员国见表1)。<p></p>&nbsp;<p></p>EPO负责审查和授权“欧洲专利”,专利申请文件只要符合形式要求,就能在《欧洲专利公约》的成员国范围内获得像各成员国的国家专利一样的状态和影响。<p></p>&nbsp;<p></p>在2006年末,EPO共有6500名雇员,其中审查员约3500名。EPO接收的专利申请逐年稳定增长,从2004年的181,000件增至2006年的208,000件。<p></p>2、美国专利商标局(简称USPTO)<p></p>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专利制度的国家之一,在具有两百多年历史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的影响下,设立于1802年的USPTO旨在“为发展科学和实用艺术,给予作者和发明人在有限的时间内对其作品和发明享有独占权”。<p></p>&nbsp;<p></p>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专利局,USPTO共有7300名雇员,主要办公地点位于弗吉尼亚州亚历山大城,其中约3000名专利审查员和400名商标审查员。USPTO受理的申请量从2000年的250,000件增长到2006年的400,000件。<p></p>3、日本专利局(简称JPO)<p></p>自前任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在2002年2月发表关于知识产权重要性的演讲,日本ZF一直为实现“知识产权立国”不断努力。日本期待通过创新促进其经济新生,通过使用新的知识产权系统增强对创新成果的保护。2003年至2006年期间,在ZF最高首领的亲自推动下,日本围绕知识产权创造领域、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知识产权商业开发领域、内容促进领域、人力资源开发领域这五项优先领域,通过一系列行动,帮助“日本成为领先知识产权国”这一目标创建了强壮的机制。<p></p>&nbsp;<p></p>日本专利局有2651名员工,其中含审查员1358名,年度预算约8亿欧元(折合约87亿人民币)。在1998年后,日本专利申请量基本保持稳定。<p></p>二、关键区别<p></p>尽管三边局间的技术合作是全球专利局间最密切的,但是由于各国的法律和文化不同,他们之间仍然存在关键区别。<p></p>1、先申请和先发明<p></p>事实上,包括EPO和JPO在内的几乎世界上所有的专利局都是基于先申请系统,在这样的系统下,每件申请案的发明者为申请文件上或者优先权文件上确定的发明人,而不追究其实际的发明日期。<p></p>&nbsp;<p></p>然而,USPTO采用的是先发明系统,即专利权授予最先构思和实现该发明的发明者,而不是授予先申请者。<p></p>&nbsp;<p></p>这两种系统各有千秋:先申请系统无需依靠外部证据或开销,即可方便的从文档上得到客观标准,由于申请日期很少被改变,因此具有程序上的确定性。与USPTO相比,大大削减了授权过程中的时间花费和经费开销。然而,反对者却认为,先申请系统倾向于保护大公司的利益,因为大公司往往有能力快速的撰写申请文件,而不利于资源稀缺的个人发明者。<p></p>2、不同的申请量<p></p>USPTO和JPO处理的申请量明显比EPO多,出现这种现象不在于市场的区别,而源于其不同的标准和处理方式。<p></p>&nbsp;<p></p>美国认为“太阳下的任何人为的事物都可被专利”,甚至包括了商业方法和软件。USPTO不要求专利具有技术效果,这一点跟EPO不同。而且,美国的发明者可以用后续的改进申请文件来更新现有的申请文件。<p></p>&nbsp;<p></p>在日本,处理专利群的方式与欧洲有明显的区别:假设EPO授予某发明系统一项专利权,同样的发明在日本可能会被分解为10项不同的专利,这10项专利文献会独立的从每一个技术侧面来反映发明创造。<p></p>3、积压问题<p></p>USPTO和JPO受困于增长的专利申请量。日本专利局审查程序慢的情况维持有30年了,申请人通常需要等待30个月左右才会收到来自JPO的第一封审查信件。<p></p>&nbsp;<p></p>日本申请文件的积压问题十分严峻,从2003年的522,000件增长到2005年的755,000件。为了减缓这种趋势,JPO已经改进了审查程序并扩大外包。在2005年,75%的工作量都被外包。另外,JPO还计划在五年内招聘500名以上的审查员,减少专利审查的沉积现象。2005年4月,日本知识产权高级法院确定,将通过技术专家的帮助加快案件的判决速度。<p></p>&nbsp;<p></p>USPTO也因专利审查周期紊乱而受到过批评,尤其体现在对商业方法领域的专利审查中。在2005年,商业方法领域的专利审查员甚至还在审查2001年的申请文件。美国申请文件的积压量在2005年达到590,000件。为了避免更糟糕的局面出现,USPTO计划大量增员:在2011年前,每年至少招聘1000名专利审查员。美国还计划把一些简单的工作外包出去,接受其他专利局的检索结果,以及鼓励发明者将相关检索结果作为申请文件的一部分提交,发明者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可以被降低申请费用。<p></p>&nbsp;<p></p>EPO尽管在2005年的时候也存在284,414件的积压量,但由于拥有大量雇员和相对有效的申请系统,其专利的平均初审周期维持在6至9个月间,远快于美国的21个月和日本的26个月。与其他的专利局不同,EPO未采用外包措施。<p></p>&nbsp;<p></p>表1&nbsp;EPO成员国一览表<p></p>国家<p></p>国别代码<p></p>加入日期<p></p>国家<p></p>国别代码<p></p>加入日期<p></p>奥地利<p></p>AT<p></p>1979年<p></p>冰岛<p></p>IS<p></p>2004年<p></p>比利时<p></p>BE<p></p>1977年<p></p>意大利<p></p>IT<p></p>1978年<p></p>保加利亚<p></p>BG<p></p>2002年<p></p>列支敦士登<p></p>LI<p></p>1977年<p></p>瑞士<p></p>CH<p></p>1977年<p></p>立陶宛<p></p>LT<p></p>2004年<p></p>塞浦路斯<p></p>CY<p></p>1998年<p></p>卢森堡<p></p>LU<p></p>1977年<p></p>捷克<p></p>CZ<p></p>2002年<p></p>拉脱维亚<p></p>LV<p></p>2005年<p></p>德国<p></p>DE<p></p>1977年<p></p>摩纳哥<p></p>MC<p></p>1991年<p></p>丹麦<p></p>DK<p></p>1990年<p></p>马耳他<p></p>MT<p></p>2007年<p></p>爱沙尼亚<p></p>EE<p></p>2002年<p></p>荷兰<p></p>NL<p></p>1977年<p></p>西班牙<p></p>ES<p></p>1986年<p></p>波兰<p></p>PL<p></p>2004年<p></p>芬兰<p></p>FI<p></p>1996年<p></p>葡萄牙<p></p>PT<p></p>1992年<p></p>法国<p></p>FR<p></p>1977年<p></p>罗马尼亚<p></p>RO<p></p>2002年<p></p>英国<p></p>GB<p></p>1977年<p></p>瑞典<p></p>SE<p></p>1978年<p></p>希腊<p></p>GR<p></p>1986年<p></p>斯洛文尼亚<p></p>SI<p></p>2002年<p></p>匈牙利<p></p>HU<p></p>2003年<p></p>斯洛伐克<p></p>SK<p></p>2002年<p></p>爱尔兰<p></p>IE<p></p>1992年<p></p>土耳其<p></p>TR<p></p>2000年<p></p>(表格出处:国家知识产权局)<p></p>参考文献<p></p>EPO:Patents around the world<p></p>http://www.epo.org/topics/patent-system/patents-around-the-world.html<p></p>&nbsp;<p></p>上海情报服务平台:国家聚焦:知识产权革命——日本如何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p></p>http://www.istis.sh.cn/list/list.asp?id=4401<p></p>&nbsp;<p></p>SIPO:欧洲专利局情况介绍<p></p><p>http://www.sipo.gov.cn/sipo/gjhz/qkjs/200705/t20070518_171200.htm</p><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