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5548 33
2014-11-19
科研经费拨款相差超20倍容易引发争抢经费“跑部钱进”加剧教育就业不公

国家主导科研设置与十八大提出的市场起决定作用的精神已不相符合改革是大势所趋

近日,中南大学校长透露教育部将取消“211”“985”工程建设。这一消息后虽被教育部否认,但引发了全社会对“211”“985”工程的再次关注。走过了近20年历史的“211”“985”工程,虽然在促进中国高校水平、能力提升上起到了一定作用,但由于其在获得国家科研经费拨款、学生就业方面的“含金量”越来越大,出现的一些问题和未来走向值得关注。

“211”“985”成高校“贫富分水岭”

旨在为建设世界一流高水平大学而设的“211”“985”工程,是在近20年前以行政计划手段配置教育资源的结果。

“211工程”、“985工程”分别是国家在上个世纪末先后提出的高校重点建设工程,前者是指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目前总共有112所高校进入“211”;后者是在“211”范围内进一步甄选世界一流大学,仅有39所高校“上榜”“985”。

两个工程不仅给高校划出了“三六九等”,更决定了大学的“贫富”——它的背后就是教育经费拨款。高校对“211”“985”的角逐,说白了就是对专项经费的争夺。这笔可观的经费既有国家拨款又是省级配套,入围与否对高校的发展是天壤之别。

这从各级ZF财政拨款占高校科研经费的比重中可见一斑。2013年,作为“211”“985”序列的清华大学科研总经费最多,为39.31亿元,财政拨款为27.75亿元,占了70.6%,而非“211”“985”的高校科研经费最多的西南石油大学,4.6亿元中仅有26.1%为财政拨款,约1.2亿元,两者科研经费所获的财政支持相差23倍多。

表面上,“211”评审主要指标有学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科研、师资、研究生规模等,实际上却受很多与“办学水平”无关的因素影响,如经济实力、学科地位,以及行政思维中的平衡主义、贪大求全等。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说,哪个地区的经济实力强,争“211”的可能性就大得多,最典型的就是江苏。其他经济实力相对弱的省市,“211”评选就受到影响。

为突击上马学生被拉搞“接待”

在湖南的“211”工程大学中,目前已有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和国防科大4所。同样位于湖南的湘潭大学,是该省教育部共建大学、唯一没有经过大规模合并的老牌综合性全国重点院校,在武书连2013年中国大学排行榜中,综合实力位居第79位,然而,它却至今没能评上“211”。

另一方面,一些教育水平、科研能力、学科建设都非常一般的高校,出于搞地区平衡的行政需要,“分果果”一样均在“211”之列。

为了能上马“211”、符合各项指标,不少高校采取了“运动式”突击战:上马基建项目、增加学科专业、招兵买马“挖”老师。

据一些当年评“211”的在校生回忆,“那时候学校要评‘211’,到处是美化工程,一些从来没有的专业突然冒出来,学生、老师甚至没几个,我们学生会干部都被拉去搞各种‘接待’”。

“恶性竞争”手段也相当普遍。储朝晖说,有一些学校为了评上“211”“985”,从其他高校“挖”了很多师资。

我们是否还需要“211”“985”

一些教育专家指出,近20年前制定的“211”“985”工程,与现今的中国高校发展现状并不太完全适应。比较明显的一个弊端就是争抢经费、加剧教育不公。

一些高校即便有了“入围”资格,也需要“跑部钱进”拿项目。广东省ZF督学钟院生说,专项资金不是采取公开竞争的分配方式,完全依靠行政手段、长官意志,专家依据上报材料评审,封闭运行,有寻租空间,所以很多高校在北京设了“资金办”,“跑部进京”争经费。

另外,由于有“211”“985”的存在,导致一些招聘单位以此作为“门槛”设限招聘大学毕业生,导致很多非“211”“985”高校的毕业生难以获得公平的竞争机会,进一步加剧了大学生就业难。

教育专家指出,有比较浓重的行政干预色彩的“211”“985”,现今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阻碍中国高校在一个公平环境中良性竞争、协同发展的“负能量”。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历史上已经基本完成使命的“211”“985”,未来如何调整和改革,值得期待。(据新华社)
--------------------------------------------------------------------------------------------------------------
楼主认为:
张尧学是教育部高教司原司长,他说教育部将取消“211”“985”工程建设,这能是空穴来风、信口开河?傻子才信!
教育部的官方微博虽然明确说“不存在”取消的情况,但从其行文来看,也不是继续支持,而是变换花样花钱。再加上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全面深化改革,教育部肯定也要有多方面的动作来配合这个大局,原有的很多安排都会随之改变。所以,我看“211”“985”工程虽不会明令取消,但会作淡化处理。
尽管如此,我断定“211”“985”的社会影响仍将持续5年以上。
任何行政主导的高校分层和“分果果”,我都不看好。但在现行体制下,恐怕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如果取消终身制,引入竞争,动态管理,能进能出,“211”“985”工程还是可以继续搞下去的。但评选(评比)过程中的造假和浪费却仍然不可避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11-19 11:47:21
去行政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1-19 11:52:34
教育需要公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1-19 12:42:44
文化经济 发表于 2014-11-19 11:43
科研经费拨款相差超20倍容易引发争抢经费“跑部钱进”加剧教育就业不公

国家主导科研设置与十八大提出的 ...
充分竞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1-19 13:23:11
一些教育水平、科研能力、学科建设都非常一般的高校,出于搞地区平衡的行政需要,“分果果”一样均在“211”之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1-19 20:45:28
高等教育实质是去行政化后引入市场经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