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对于二战的考生来说意味着太多太过复杂的东西,这种感觉在血液中沉淀,好像已经和生命融合,挥之不去。再走一遍考研路,就不似首战的考生,身上已经有着很多的承载,负担着这些承载前行,于是只能迈着别样艰涩的脚步。他们更知要好好的去加以准备,虽早已风尘仆仆,却仍一心奔赴战场,只为了夺取那最后的胜利!
  其实对于他们而言,所有的战法排兵之术早已烂熟于胸,各种技巧策略可自成一派,唯一要面对的敌人就只剩下一个,那就是自己,失败的惨痛记忆,周遭的种种怀疑都在无形之中消磨着斗志,摧毁着决心。究竟该如何与自己战斗,克服心中的不安,好好迈上考研的成功之路?今天,聚英与你一起和他们好好谈谈。
  考研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这个战场上,考生除了要打好英语、政治、专业课这三场战役,更要打好心理战。考研战场的主体是人,有人就有人的心理活动。考生的心理活动对考生及其行为的制约和支配作用是众所周知的。想要取得考研这场战役的最终胜利,不仅要靠专业知识功底决定胜负,还较量着人的意志品质,因而心理较量必不可少。
  对于一直风平浪静的学生生涯而言,考研失利是二战生在人生中所遭遇的一次较大打击,相对于应届考生,二战生的紧张和压力更具份量,除了考研失利带来的精神压力外,高昂的复读费用给家庭造成的经济负担,以及难以预料的前途等等都催生了其内心的忧伤和焦虑。在沮丧的情绪状态中,他们很容易对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产生怀疑,甚至于对自己的考研失败作出消极的归因和评价。尤其是那些因低分而落榜的二战生,他们甚至会将考试失败的影响泛化到生活中去,缺乏自信。
  自卑心理容易造成二战生心境压抑、注意力分散,非常不利于正常的学习和考试。因此,在二战时能否正确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相当重要。只有富于理性地面对现实,客观地分析自己的失利原因,总结经验和教训,发挥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才能科学地、有针对性地制定学习计划,采用适合个人特点的复习方法,扎扎实实地走好每一步,接近来年的考试目标。需要强调的是,不同层次的二战生起点不同,能够提升的空间也存在差异。正所谓“因材施教”,每一个二战生在树立新的目标时,一定要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如果过分苛求,只会使自己陷入低落的心理状态。
  心理学试验已表明,学习的焦虑程度和压力与学习效率之间呈倒“U”形关系。在倒“U”曲线的前半段,随着焦虑水平的上升,学习效率也随之加快;但一旦过了曲线的顶点,超过一定的焦虑程度时,学习效率反而会降低。相当多的二战生都难以逃脱焦虑的困扰,变得相当敏感和脆弱,尤其表现在相当在乎平时考试的成绩,成绩稍有下降,焦虑、烦躁等消极情绪就会接踵而至。如果此时自己的学习状况和自己所期待的情况相差甚远,则更会感到无地自容,使其随着心理压力的增加而产生更强烈的焦虑情绪。
  所以,面对各种压力,考生要要紧的一点是要学会并善于去自我减压,给自己释放的空间,木刚则折,弦紧则断,要通过积极、科学、合理、健康的方式宣泄和转移焦虑情绪,而不要让它愈演愈烈,最后变得不可收拾。可以选择一项自己喜欢的运动,坚持日日执行,既能增强体质,又能达到放松的目的。另外,要学会去正确对待平时的考试,把它看作是对自己知识掌握情况的检验,及时查漏补缺,不要纠缠于分数的囹圄中而无法自拔。
  和谐的的人际状况有助于学生心情舒畅、情绪稳定、自信心增强,以昂扬的斗志、良好的心理状态投入到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而人际关系恶劣、充满冲突和冷漠的环境会直接导致学生的压抑情绪。身处艰难困境的二战生,非常需要拥有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而寻找合适的考研伙伴,亲人的理解和支持就是最强大的力量,这不仅需要家人朋友的配合也需要考生能积极主动的去构建。总之,二战生只有调适积极的情绪,主动适应新环境,才能够为自己的成材创设良好的外部条件。
  既然有勇气选择二战,那为什么没有勇气面对自己呢?请相信自己,相信自己可以做到,一次的失败并不代表永远的失败,跌倒时为了更快的奔跑,加油吧,胜利已经在为你摇旗呐喊。
本文转载自:www.wifigx.com/forum.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