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本论坛“
真实世界”的帖子《美国物价和中国物价真实对比 中国平均贵出10倍》的跟帖
https://bbs.pinggu.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956012&from^^uid=1165198
美国人与中国人的工资比较(为什么中国工人高物价,低工资;美国工人高工资,低物价?)
在经济学中,有一个指标叫分配率。它是指劳动者的工资总额占GDP的比重,是衡量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公平与否的重要指标。分配率中劳动者的报酬总额占GDP的比重越高,表示劳动者的工资性收入在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所得份额越大,社会分配越均等、公平。
市场经济成熟国家,分配率普遍都在54%-65%之间,如日本1999年分配率为54.18%,美国2000年分配率为58.31%,德国2000年分配率为53.84%,英国2000年分配率为55.27% 。而我国职工工资总额占GDP比重一直偏低,全国平均在12-16%之间,如果再加上工资额30%的福利,则在15-20%之间。自1978年以来,最高的年份1980年为17.09%,最低的年份为1998年的11.91。
年份 工资/GDP (工资+福利)/GDP
1978 15.70% 20.41%
1980 17.10% 22.23%
1985 15.43% 20.06%
1990 15.91% 20.68%
1995 13.85% 18.01%
2000 11.91% 15.48%
2002 12.51% 16.27%
2003 12.57% 16.35%
从地区上看,各地差别也很大,2003年,工资总占GDP比重最高的北京为30%,最低的是江苏,只占7.36%,二者相差4.07倍,而与江苏的人均GDP之比是1:0.52,而分配率却是1:0.24。北京的人均GDP并不是全国最高的,人均GDP最高的上海,分配率也只达到12.3%,北京的人均GDP相当于上海人均GDP的69%,而分配率却是上海的1.91倍。
地区 工资/GDP (工资+福利)/GDP
北 京 30.00% 39.00%
西 藏 21.03% 27.34%
甘 肃 17.70% 23.01%
新 疆 17.66% 22.95%
青 海 16.27% 21.16%
贵 州 15.43% 20.06%
天 津 13.29% 17.28%
云 南 12.78% 16.61%
内蒙古 12.66% 1***6%
上 海 12.30% 15.99%
黑龙江 12.09% 15.71%
重 庆 11.29% 14.67%
广 西 11.16% 14.51%
广 东 11.12% 14.46%
四 川 11.08% 14.40%
河 南 10.22% 13.29%
湖 北 9.63% 12.52%
安 徽 9.09% 11.81%
浙 江 8.35% 10.86%
河 北 7.72% 10.04%
山 东 7.68% 9.98%
江 苏 7.36% 9.57%
分配率除表示社会分配是否公平之外,还反映出社会谈判能力在地区间的差异,遗憾的是这种分配差异并不能真实反映要素提供者对经济与社会生活的贡献情况。
本数据依据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4)有关数字计算而得。2005年底,国家公布了修订了的2004年GDP,比2005年版的《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要多出2.3万亿元。这样一来,我原来计算的“工资总额”与GDP的比例也要修改了。
照此说,比起美国,中国的“剩余价值率”实在是太高了!这样高的剩余价值率,中国还会有什么“内需”?还会有什么“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所以说,中国的经济实际上很脆弱。如果没有持续增长的“引进外资”、出口、及所谓投资热,那么中国的经济平衡将无法维持。不错,中国今天像念经一样在不断说着“扩大内需”的空话,但是人民收入这么低,人们怎能因为国家的口号动听、就全不顾性命地大把花起钱来?难道不怕钱没了只能喝西北风度日吗?
过高的剩余价值率,对于任何社会的经济,都肯定是一个灾难。
此外,除了“内需”不足外,人们工资部分太低,还会毒化和败坏社会风气。由于“工资”过低,迫使得人们去寻觅工资以外“阴暗的”收入,据网上材料,据中央电视台对京沪穗调查,37%的人说他们有工资外收入。不难明白,人们为了得到灰色收入,往往会通过不正当的关系和途径。这是逼良为娼的办法,西方发达国家都不是这样的。
工资太低,还会使得许多生性老实的技术人才远走他乡,漂洋过海。
工资太低,人工便宜,又会使得企业不思改进技术以节约人工。在西方国家,人工很贵,这促发了人们改进技术的热情。
工资太低,才会“省”出大量金钱和财富,让那些贪官污吏和不法劣商有钱财可贪。
工资太低,能够使“少数人先富起来”的理想得以尽快实现,这是不假。所以不少学者使劲鼓吹“低工资”。例如经济学家王梦奎说过,“现在低工资制是应该说是我们对外经济的一个优势。”这种短视的、应和上面的学者的论述,目前很普遍。原因是,学者们自己不会去当工人、拿低工资的。而不同地位的人,就会说出不同的话来,这毫不奇怪。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真实世界的经济学(含原财经时事) 版,详细出处参考:
https://bbs.pinggu.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956012&page=1&from^^uid=1165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