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1279 1
2014-11-20

近日,随着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相关协议的签署,以及中国出资400亿美元设立丝路基金,“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概念在网络上被热炒。

中国推进亚太全方位互联互通的举措,能够通过增加对外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手段,达到增加对外投资、化解过剩产能和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多重目标,有助于中国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但通过对比不难发现,中国推进亚太互联互通的措施和美国当年的“马歇尔计划”有很大的不同。

美国的“马歇尔计划”由时任国务卿马歇尔提出,实际名为“欧洲复兴计划”。二战之后,欧洲满目疮痍,基础设施受到严重破坏,生产能力大幅下滑。美国出于对当时国际形势和自身战略的综合考虑,开展了一项总规模达130亿美元、旨在帮助欧洲经济复兴的贷款援助。由于这些贷款援助中的大部分资金用来采购美国生产的产品,因此美国因战时而增加的产能得到了有效利用,美国经济增长也一改战后初期的颓势。

中国推进亚太互联互通的举措与美国“马歇尔计划”的差别十分明显。首先,美国当年实施马歇尔计划,意在奠定美国在欧洲的政治影响,以此对抗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阵营。在“马歇尔计划”中,美国享有绝对优势的地位。有历史学家甚至认为,“马歇尔计划”是“美国经济帝国主义的表现,其实质目的是控制西欧,就像苏联控制东欧一样”。而中国实施的对外援助贷款,并不针对第三国,并不具有明显的政治色彩。

其次,美国版马歇尔计划只是推动欧洲复兴的进程,而中国的相关举措更多的是发展模式和全球治理的一种探索。二战之前欧洲的制度和经济已经达到相当发达的水平,战前的制度和人力资本在战后大多保留下来了。而目前中国相关计划涉及的伙伴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这些地区发展的基础薄弱得多,基础设施总体非常落后,制度和发展模式尚不成熟。这就意味着,中国推进互联互通所涉及的具体措施更多的是发展模式的尝试,而这种尝试必然暗含着更多风险和挑战。

中国推进互联互通,是中国通过开放型经济建设推动中国经济增长和转型的努力,也是对全球经济合作与治理的探索。客观地说,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普遍薄弱的基础设施,已经严重阻碍了其经济发展和民生的改善,从基础设施投融资入手,是推动相关经济体发展、加强国际经济联系的有效手段。将中国推动亚太互联互通说成是“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提法并不妥当。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相关计划是互利互惠的合作,而不是中国谋求霸权的行动。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系博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11-20 14:41:23

股市是个填不满的坑,弱市中更是如此,如果自己没有好的消息渠道和过硬的技术,不要瞎操作,买一次,套一次,套一次,割一次!你的钱经得起几次这样的折腾?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帮你做,不要被打得残废才想起练武功,不要被输得精光才想起寻求帮助,亡羊补牢也要趁早!加6146..27..391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