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魅族在官微宣布产能告急,“开售的备货计划是MX3的10倍,可由于我们无能,仅仅达成5倍左右”,并宣称,MX4
现货供应要等到4周以后。魅族 CEO 白永祥微博宣称“MX4的预订量目前已经突破770万台”等,如此高密度的主动爆料,其引导舆论和煤油们增强“参与感”的目的并不难理解,而稍后将向小米的饥饿营销致敬的企图,更是昭然若揭。
  魅族需要的就是这种气势,也预示着魅族正在从不需要太多营销的小众市场,向时下被各种口水战、营销战、价格战搅乱的无以复加的
大众市场转型。
  一直以来很低调的魅族,不得不顺应形势,开始高调起来,哪怕之前,它如何地看不起小米模式。生存的需求,迫使它战略转型。
  战略上的大转移
  作为一次挑衅,魅族成功地利用小米、锤子的参与达到了既定的战术目的。但作为魅族而言,这还不够。
  小米一直以来是以制造口碑来占据市场,其产品更多的以价格为突破口。而魅族这是完全两样的形态。在魅族,快速迭代是被明确禁止的,黄章一直的思路就是如何做出精品手机,来让用户以自发的超强体验和口碑,去影响周边的人,从而占据市场。
  前者讲求的是一个“快”字,后者讲求的是一个“精”字。然而,魅族最终开始选择“小米化”,从过去的一年一款手机,到2014年突然大转向,一年发布四款手机,其实和黄章自身思维的转向以及大环境的变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雷军有个著名的“互联网七字诀”:专注、极致、口碑、快。前3条一直是魅族的特点,但一年一款,自然谈不上快。
  而此刻,魅族不能再只是专注在产品上玩命钻了。市场占有率的跌落是其战略方向错误的表现,而调研机构GfK预测,2014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零售量将达3.93亿部,同相增长仅为12%,而2013年这一数字是82%。智能手机市场从增量市场变为存量市场的转型,已经十分鲜明。魅族如果不能快推新机,则一切将无可逆转。
  今年春节,黄章在魅族会议厅的几百人面前,宣布魅族要改变,其讲话内容大意就是,魅族要丰富产品线,价格要延展到千元以下。
  这是应战之举,除了公司结构上,开始接受小米的股权模式,将拿出20%左右的股份,作为已有和未来员工的股份池。魅族的营销策略也必须有根本性变革。
  此前,魅族创始人黄章对这家公司的追求是“小而美”,要“做心中的手机,卖给喜欢的人”,并非服务大众市场。一年一款极致精品的手机,是这一路线的最好例证。然而,一年四款手机,则无法延续魅族过去仅仅让用户自主传播口碑的策略,有目的性的进行引导势在必行。毕竟自主发酵口碑,效果尽管更好,但周期实在太过绵长,一年一机刚刚好,一年四机则会变得无所适从。
  其实,魅族的转变,也预示着整个国产智能手机的变局,口水战更多将是常态,也同时是智能手机走“短平快”路线的一种直接表现。而更为重要的是,从功能机换代到智能机的红利已经不再之时,其实小米“快”得略显浮躁和人为痕迹过重的产品策略,一旦被广泛模仿,或许会导致整个国产智能手机行业,走向更为浮躁的概念大战和外形大战。
  在快的理念下产品的硬件特征和应用环境,将不可避免地被忽略,小米这些年的用户体验越来越低,“参与度”不靠主动“饥饿营销”引导,难以凸显,本身就是这种互联网思维导致的隐患爆发的迹象。
  更遑论,周围还有苹果、安卓的大量手机产品在环伺,亟待一直以更低的价格占据市场的国产智能机们,自动口碑“崩坏”。
来源:
销售与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