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教师之家与经管教育
1337 1
2014-11-21
  一、在学习一段时间后,应以协调性训练和节奏训练为主
  协调性是所有艺术门类和各项肢体运动的基础,协调性和节奏感在学生年龄越小的时候越好训练。舞蹈艺术对学习者的协调性和节奏感要求很高,而很多教师往往忽视了这点,尤其是在专业舞蹈的初级阶段过多的以技巧和难度训练为主了,这样,不但不符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而且对于舞蹈学习和训练也是不科学的,没有遵循学习的规律,以至于学生半途而废,或者到了专业提升阶段出现瓶颈现象还不得而知。
  二、学生在学习一个学期之后,应该以地面简单技巧训练和软开度为主
  为将来的教学和训练打基础,适当灌输“不怕痛、不怕苦、勇于克服困难的思想”,软开度要以静态为主,例如,耗腿、耗腰等等,适当结合动态训练。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训练,身体和心理初步适应专业舞蹈训练,这时,可以推进一些难度和强度,例如,让学生感知一下体位倒置时,身体和器官的各种感觉,为今后的技巧训练打好基础;增强动作的幅度等,但都要以专业的标准为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理念,就会缩短或者避免出现学生身体伤害事故和心理的恐惧感等现象。这个阶段,教师要做好这几点工作:
  1.动作讲解准确生动;
  2.保护措施完善;
  3.思想激励要到位。准确生动的讲解可以使学生准确的把握动作要领,提高学习进度和训练标准;完善的保护措施可以消除学生畏难的紧张心理;思想上的激励有助于使学生树立坚强的意志品质。
  三、学生随着深入的学习舞蹈,对舞蹈艺术的规律有了进一步了解
  这时要以舞蹈意识的培养和专业方向为主,使学生进一步触摸舞蹈的轮廓,感受舞蹈的内涵。在这个阶段上课时,教师要训练学生的舞蹈神韵。舞蹈演员要具备跳跃、旋转、翻腾、柔软、控制等高难度的技巧能力,但是,在舞蹈作品中表演高难度的技巧动作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种表现人物思想感情、塑造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的一种手段。
  如果在舞蹈作品中,以手段作为目的,演员高超的技艺不以反映生活、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为其存在的前提,或是不以舞蹈内容出发采选取相应的舞蹈动作技巧,而是以展示演员所掌握的舞蹈技巧能力出发,那就会使舞蹈作品由于内容和形式的脱节,或是缺乏艺术的完整性,而流于表面,舞蹈演员的技艺本身也就沦入了杂技性的技巧表演,而丧失了舞蹈艺术的内在品质。舞蹈神韵是舞蹈艺术的灵魂,教师要在这个阶段适时的渗透舞蹈神韵的意识。本文来源:http://www.caigaowang.com/lunwen_caigaowang.htm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11-22 10:15:27
你应该选些精品,主题恰当的论文来这里发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