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产业经济学
7275 23
2005-07-19
看了一些反对建设京沪高速铁路的帖子,产生了几个疑问,我想请这些反对者先解释清楚这些问题再来考虑是赞成还是反对建设京沪高速铁路的问题。
    1.关于“新干线耗资250亿美元”,我查了老半天,没查到这个数据,我查到的数据是铁道部的评估为1300亿人民币,折合美元156亿,而日本厚生省的宣传数据为20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大约1660亿。窃以为,铁道部的数据为静态投资额,而日本厚生省的数据应该比较接近最终投资额,但不管怎么说,离250亿美元都差之甚远。
    2.关于建设京沪高速铁路是“送给日本的250亿美元”这个结论。我先姑且相信这个工程投资总额为250亿美元,那么在我粗浅的常识里,道路工程的投资额里,无疑是要包括土地征用、房屋拆迁、配套市政设施的费用,而且这笔费用相当庞大,如果我不是完全听错了,看错了的话,我们要建的不是北海道高速铁路吧,那么这笔费用无论如何也不会给日本人的。
     而且在我粗浅的常识里,日本新干线的实际运营时速为210公里,新建成的秦沈铁路实际运营时速为200公里,“中华之星” 动力车组在试运行时也曾跑出321公里的时速,而且秦沈铁路使用的无缝钢轨最长的一根长达188公里,换言之,我们的技术储备相比日本的新干线的差距不是非常大,在动力车组、路轨建造方面完全可以国产化,据我所知,在建设高速铁路方面,需要引进的技术是列车运行控制技术,而高速铁路建设费用的大头是路基和路轨建设费用。
        因此,我无论如何也得不出建设京沪高速铁路是送日本人250亿美元的结论。      
3.反对建设京沪高速铁路的另一个理由是京沪间的各种形式的交通建设已经足够发达,不需要重复建设。对此我又有几个疑问,据我所知,“京沪线是我国客货运量最大、世界上最繁忙的铁路线,货运量已达到1亿吨,客运密度3300人/公里。京沪线路长度仅占全国铁路线路长度的2.6%,而货物周转量占8.8%,是全国铁路平均值的3.5倍,旅客周转量占14.3%,是平均值的5.5倍。”,这是一条已经超负荷运转的铁路,它的年龄足够当网上大多数人的爷爷,现有线路技术改造潜力已经基本挖尽,没有什么提高的余地。
此外京沪间的航班密度已经接近公交车了,而且每班飞机人还挺满,这足以说明京沪间人流的密集程度,但是问题是,我国目前不能制造民航干线飞机,大把大把白花花的银子让美国人或法国人赚走了(我个人认为其实这个问题更值得批评),航空运输能耗巨大,需要消耗巨量的高品质航空油,我国石油大量依赖进口,而高速铁路采用电气化,无论是火电还是水电,我国都有丰富的资源。
因此我怎么就得不出建设京沪高速铁路是重复建设的结论呢。
4.有人认为,建设京沪高速铁路还不如拿这笔钱去改善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之间或沪蓉间又或贫困地区的交通状况。那我就不懂了,从上海到广州,如果从上海出发,走沪杭线到杭州,走浙赣线经鹰潭到衡阳,再走衡广线到广州,这条线路绕道绕在哪儿了,或者有那位高人能选出一条能够不经过闽西山区、赣南山区,也不用翻越南岭山脉的线路来建设高速铁路。
说到沪蓉间交通不方便的问题,据我所知,“沿江铁路”正在规划论证中,这条铁路正以分段建设的方式在某些地段建设中。至于拿贫困地区的交通状况来说事就有点无聊了,九五期间建成通车的京九铁路连通了众多的贫困老区,南昆铁路被称为最大的扶贫项目,在建中的青藏铁路更是把火车开到了世界屋脊上。需要说明的是,广大的西部地区地质复杂,条件恶劣,勘定线路、工程建设的难度极大,比如青藏铁路就论证试验了五十年才具备开工条件。
5.有人说“250亿美元可以建设3万公里的普通铁路”,我也姑且相信这个工程投资总额为250亿美元,我算了一下,也就是每公里普通铁路造价折合人民币692万,这一算就算出了问题,我在网上随便查了查,查到了这样几个数据,京九铁路总造价400亿,全长2536公里,每公里造价1577万;内昆铁路总造价120亿,全长872公里,每公里造价1376万;青藏铁路总造价139.2亿,全长1118公里,每公里造价1245万(95年价格);南昆铁路的资料没查到,不过倒是看到介绍说南昆铁路的造价是中国铁路建设史上最高的。我就不知道“250亿美元可以建设3万公里的普通铁路”是如何算出的。
6.京沪高速铁路的技术争论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原先在网上也看过一些讨论,基本还都是在技术范畴内进行讨论,偏偏在最终方案可能是高速轮轨技术的消息传出来之后,网上一下就热闹起来了,很多帖子更是言辞凿凿将京沪高速铁路建设与中日关系联系起来,这我就不懂了,如果采用磁悬浮技术的话,造价是采用轮轨技术的三倍,而且这将是一条专门线路,与原有的铁路线不能兼容,其效益很值得打个问号;我国有一定的高速轮轨技术储备,这一点前面已经论述过了,而磁悬浮技术,我国完全没有基础,从上海磁悬浮线路的建设情况来看,连机车和车厢都是在德国制造的,而且上海磁悬浮线路试运行半年已经因技术故障停运了,这样的技术用了能放心吗?
最关键的是,在技术方案还没有最后决定的时候,那么多把矛头指向中日关系的论点凭什么说京沪高速铁路就一定是全部引进新干线技术的,根据我前面的分析,我不认为京沪高速铁路建设需要全部引进技术,需要引进的只是一些目前国内没有掌握的技术,就算是全部引进,还有法国TVC技术这个选项。值得深思的是,一项完全没有国产化基础,价格又贵得离谱,完全是送钱给外国人的技术遭到的批评却远比一项价廉物美,大部分可以国产化的技术遭到的批评要少得多,这究竟是正常的批评还是在借题发挥。
总而言之,我认为,京沪高速铁路建设是有必要的,技术上是可行的,价格也是可以接受的。在这个问题上进行技术方面的讨论是可取的,拿国家关系来说事就有上纲上线的嫌疑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5-7-26 12:18:00
我们做了一项大型调查,结果大部分中国消费者更加倾向于选择德国磁悬浮技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7-26 14:47:00
<P>大部分的中国消费者有说理由么?磁悬浮技术一旦成熟,是有其可取之处的.</P><P><FONT face=宋体>空间电磁悬浮技术简介 </FONT></P><P><FONT face=宋体>  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模拟微重力环境下的空间悬浮技术已成为进行相关高科技研究的重要手段。目前的悬浮技术主要包括电磁悬浮、光悬浮、声悬浮、气流悬浮、静电悬浮、粒子束悬浮等,其中电磁悬浮技术比较成熟。 </FONT></P><P><FONT face=宋体 color=#000000><b>  电磁悬浮技术</b></FONT><FONT face=宋体>(</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electromagnetic levitation </FONT><FONT face=宋体>)简称</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color=#000000><b>EML</b></FONT><FONT face=宋体>技术。它的主要原理是利用高频电磁场在金属表面产生的涡流来实现对金属球的悬浮。 </FONT></P><P><FONT face=宋体>  将一个金属样品放置在通有高频电流的线圈上时,高频电磁场会在金属材料表面产生一高频涡流,这一高频涡流与外磁场相互作用,使金属样品受到一个洛沦兹力的作用。在合适的空间配制下,可使洛沦兹力的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通过改变高频源的功率使电磁力与重力相等,即可实现电磁悬浮。一般通过线圈的交变电流频率为</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SUP>4</SUP></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SUP>5</SUP>Hz</FONT><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size=2>。 </FONT></P><P><TABLE cellSpacing=1 align=right border=1><TR><TD width="100%" bgColor=#000000><img src="http://cai.tongji.edu.cn/pcai/p03/ch03/pch1/gif/pfes1.gif"> </TD></TR></TABLE></P><P>  同时,金属上的涡流所产生的焦耳热可以使金属熔化,从而达到无容器熔炼金属的目的。目前,在空间材料的研究领域,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color=#000000><b>EML</b></FONT>技术在微重力、无容器环境下晶体生长、固化、成核及深过冷问题的研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P><P align=left>  </P><P>  </P><P> </P>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7-26 16:32:00
<P><b>zwh7059</b>长时间以来,积极参与本版讨论,回答网友问题</P>
<P>在这里给与现金200奖励</P>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7-26 17:05:00
<P>谢谢!我对人大经济论坛是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啊.</P><P>我爱你,人大经济论坛:我爱你的火焰啊,熔化了喜马拉雅山巅千年的积雪!</P>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7-26 17:39:00
难得看你写了一篇还站得住脚的文章,不过,为了200就那么激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