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保险:总保额超80亿元人民币
文化中国-中国网 cul.china.com.cn 时间: 2014-04-15 08:56 责任编辑: 趙楠
如此昂贵的艺术品,在漫长旅途中万一有所闪失怎么办?全程保险自然是这些名画出远门儿中必不可缺的。按照国际惯例,像这样珍贵的艺术品旅行时,必须是“墙到墙”、“钉到钉”的全程无免赔保险。也就是说,一幅名画从原博物馆墙上的钉子上卸下来开始,一直到在国博墙上的钉子上挂好期间,无论因什么情况出现损坏,保险公司都必须赔付。
正因如此,这些天价艺术品哪怕出现一点意外,对于任何一家保险公司可能都将是致命的事故,因此业界通常对这类项目采取保险再保险的模式予以分担。此次这10幅法国名画也不例外,据北青报记者了解,至少有三家法国保险公司参与了这项业务。
由于涉及商业机密,北青报记者并未能获得此次的投保详情,但这10幅名画的总保额据称超过了80亿元人民币。其中保额最高的一幅是凡尔赛宫的《着加冕服的路易十四》,投保金额就有1.2亿欧元!
而在整个过程中,这些名画的保险责任也被划分得非常精密,比如从法国博物馆出发至荷兰或法国机场期间主要是陆运保险;飞行途中则是空运保险;从首都机场至国博期间又是陆运保险;国博展出期间则为展出险等。除了这些常规保险,这些名画还涉及“第三方疏忽险”。这是一个在我国目前还没有的险种,有了它,假如工作人员布展时不小心损坏了画作,或者观众参观时无意损坏了作品,也都能获得保险公司的赔偿。
全程押运:
五家法国博物馆派四名押运员
除了全程的周密保护,在这些名画的整个运送过程中,还有一个特别的团队,他们就是这些名画的押运员。按照惯例,博物馆的“宝贝”出远门儿,必须要有自家博物馆的人员全程陪同,他们的任务就是全程从始至终不能离开那些外包装贴有封条的“宝贝”。
此次的押运员是由提供名画的五家法国博物馆选派出的四名工作人员。不过据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受到客观因素的限制,其实这些押运员也不可能无时无刻贴身跟随“宝贝”。比如运送名画的飞机在首都机场停机坪降落后一直到报关完毕的三四个小时中,同机抵达的押运员只能在其他区域干等。但这时也会有中方代理公司的工作人员在现场全程监控货物出舱情况。
作为全球博物馆间艺术品交流的惯例,艺术品押运员的职责是从艺术品出了自家博物馆的大门开始,直到艺术品在展出馆安置妥当正式开展为止,展览期间的安保责任是由展馆负责。此次的押运也是如此,直到4月11日正式开展,这四位押运员才算大功告成。布展完成之后押运员就会回国,撤展时博物馆通常要派另外一批押运员再将这些宝贝“接回去”。
全程封条:
各方全都在场才能启封
在各种名贵艺术品的整个押运过程中,看上去并不起眼的小小封条其实成为贯穿整个行程最关键的保险锁。而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的封条有不同的作用和含义。
首先,每件画作从各自所属的博物馆出发前,都要由专业公司进行具有相当科技含量的技术进行包装,以确保画作在路途中不会损坏。当这些画作包装完毕后,每家博物馆都会在自己作品的包装上贴上自己的封条。只要这个封条没有被开启,就可以保证名画平安无事。
这些名画经飞机运抵首都机场后,首都机场海关为这批名画办理通关后,由海关监管的专用密闭车辆运输至下一地点与北京海关展览品监管人员交接,而这个密闭货箱外也是有机场海关施加的铅封,保证期间车厢不被打开。当画作运至国博后,在场的北京海关展览品监管人员还将在包装上再加封条,然后将在多方共同监管下把完整包装箱运至国博库房,库房门将加贴国博封条。
等到海关查验时,在中法两国博物馆、北京海关、文物鉴定站等多方工作人员的共同见证下,各封条被依次打开,直到这些画作露出真容。这时海关工作人员会根据报关单进行仔细查验,在确保单货一致后予以放行。直到这时,这些顶级名画才算以合法身份来到了中国,正式开始它们在中国的博物馆时光。本版文/本报记者 张钦
海关口述
头一批“观众”不好当
“不管多高端的艺术品展览,我们都有幸能成为第一批近距离目睹这些真迹的观众,这次也是一样!”负责这些法国名画查验任务的北京海关现场业务二处展览品监管科的一位工作人员这样告诉北青报记者。
不过,他们的工作毕竟不是欣赏,因此他们实际无暇品味这些艺术品的魅力。在他们眼中,这些名画只是一批货品,他们要做的是通过火眼金睛查验这批货品与报关单是否一致。
而对于这些有很强专业性的艺术品,海关工作人员在查验前往往要先做很多功课,比如上网搜索一些与这些艺术品相关的常识等等。当然,这些作品的真伪鉴别等也会由同时在场的文物鉴定工作人员一同把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