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09-7-12 16:49:16
第五章 生产要素配置
一.理想均衡条件
        理想均衡条件就是全社会各生产体的生产力水平和生产力发展完全一致的生产力条件。理想均衡条件下,社会生产过程中具有如下现象:
        1.社会生产中作为生产要素的自然资源,无论是数量上、品质上,还是空间上,都不再是一定量的个体劳动转换为一定量的社会劳动的变因。现实生产中,在不同富饶程度的土地上种植,等量的个体劳动因为土地的富饶程度不同而转化成不等量的社会劳动,收获的粮食也不同。但是在理论分析的理想均衡条件下,认为土地富饶程度是相同的、不稀缺的,或者说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土地富饶程度已经不会影响个体劳动的转换,即等量的个体劳动就能得到等量的社会劳动。自然资源数量上不稀缺、品质和空间上不影响等量个体劳动转换为等量社会劳动,是理想均衡条件的第一要素。
        2.各劳动者的单位劳动力价值相等。现实生产中,受到教育水平、社会习俗、职业特点,甚至人际关系、垄断等因素的影响,各劳动者的劳动力价值不等,即等量的个体劳动时间转换为不等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但是在理论分析的理想均衡条件下,认为所有劳动者的受教育水平是相同的,除劳动时间以外的因素不再是一定量的个体劳动时间转换为一定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变因,等量个体劳动时间转换为等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即各劳动者的劳动力价值相等,这是理想均衡条件的第二要素。
        3.各生产体在生产过程中剩余价值率相等。理想均衡条件下,第一要素和第二要素可以保证各生产体在生产过程中剩余价值率相等就是商品经济下的利润率相等。
        4.每个生产体内部的资源配置达到最优化。资源配置的最优化,本质上就是生产体在生产过程中的剩余价值率最大化。
如果理想均衡条件能够实现的话,那么在这样条件下的经济现象将是非常清晰而且简单的——每个劳动者只有劳动形式的差别,而没有高低贵贱的区分,只要工作相同的时间,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能创造等量的价值;每个生产过程创造剩余价值的能力都是相同的。
        但是理想均衡条件又是非常苛刻的,理想均衡条件的第一、第二要素要求社会生产力非常高,人类的物质生活水平也非常高。这种要求的苛刻程度让人怀疑理想均衡条件是否真正实现。当然,这只能怀疑,因为我们除了能知道生产要素配置逐渐向理想均衡条件发展外,既无法证实可以达到,也无法正式不可能达到。
        理想均衡条件是经济学理论中最完美的分析条件,价值、剩余价值等概念就是在理想均衡条件中分析提炼出来的。但是理想均衡条件下的结论较难用于现实经济现象的指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2 21:34:22
好东西  感谢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26 14:01:33
二.客观均衡条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26 14:01:53
三.劳动力价值差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26 14:02:16
四.价值差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26 14:04:03
五.生产要素配置与价格计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26 14:04:27
第六章 对几个价值问题的解释
    一.非商品的社会再生产品是否有价值的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26 14:04:51
二.价值概念的相对性和绝对性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26 14:05:33
三.经济危机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26 14:05:53
四.价值转型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26 14:06:28
第七章 生产关系预言
    一.合作制生产关系
    合作制生产关系发展于雇佣劳动制生产关系,其产生的原因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劳动者在生产要素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资本所有者用资本购买劳动力价值来组织生产的劳动关系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只有改变雇佣劳动关系为平等合作关系,才能更好的激发劳动热情,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目前还看不出触发合作制生产关系出现的生产工具是什么,但可以肯定的是,随着生产力发展,资本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劳动者的主观能动性比物化生产要素更能促进生产力发展时,合作制生产关系将出现。
    在合作制生产关系的社会里,生产方式表现为平等合作下的商品生产。商品生产仍然是社会生产的主要形式,劳动力价值仍然归劳动者私有,劳动者仍然需要将自己的劳动力价值转移到商品中去来占有自己生活所需的生活资料,除了劳动者和资本所有者之间的劳动力商品交换消失以外,各种各样的商品交换依然存在。生产力发展导致生产方式上的变化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劳动者不再依附于以资本家为人格化的资本下,劳动者不再是把自己的劳动力价值通过交换的方式交给资本家组织生产决定分配,而是与资本所有者合作生产共同分配。生产方式上的这一点变化,导致了生产关系中所有关系的渐进性变化,和劳动关系与分配关系的重大变化。
    合作制生产关系中的3大基本关系中,所有关系表现为,私有关系、可分解共有关系与不可分解共有关系并存,并且可分解共有关系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被分解为私有关系的比例逐渐减少,不可分解共有关系在各种所有关系中比例逐渐增加,而不是雇佣劳动生产关系中以私有关系为主,可分解共有关系最终都将被分解为私有关系,不可分解共有关系占比例很小;劳动关系和分配关系表现为,资本所有者与劳动者平等合作共同分配剩余价值,资本所有者以所有资本、劳动者以劳动力价值,合作投入到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按投入的价值比例共同分配剩余价值,而不是雇佣劳动生产关系中资本所有者购买劳动者的劳动力,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全部价值归资本所有者所有,剩余价值只在资本所有者内部分配。
    合作制生产关系在当前生产力条件下已经处于萌芽状态。在一些新兴的高科技企业中,重要的劳动者在企业中不需要投入任何资本,仅仅以自己的劳动力价值参与企业生产,就可以通过劳动力入股等方式获得一定的股权,获得企业分红的权利,也就是参与了剩余价值的分配。这样的劳动者,不仅仅通过将劳动力价值转移到商品中来获得等量的价值交换,还可以以劳动力价值参与剩余价值的分配。
    用一个例子来说明雇佣劳动生产关系和合作制生产关系在分配上的不同。一个生产体中有3个价值所有者,分别是A、B和C,其中A只出了物化价值10万,B既出了物化价值5万,也出了劳动力价值2万/年,C只出了劳动力价值3万/年。这15万物化价值中有8万是固定资本,用于购买设备,7万是可变资本,用于租厂房、购买原材料和其他经营费用,5年时间后固定资本全部折旧完毕,一共生产出100万价值的商品并全部交换,另外为了问题简单,假设不考虑贴现问题。那么,可以简单认为,5年时间内总共投入的价值总量为:C=10+5+2X5+3X5=40万
    生产总价值为:W=100万
    剩余价值为:L=W-C=100万-40万=60万
    如果生产关系中的劳动关系是物化价值所有者购买劳动力价值组织生产,可以类比的理解成一个常见的企业,利润在资本所有者内部分配。那么这60万在A、B和C之间的分配比例为:A:B:C=10:5:0=2:1:0
    A和B分配的剩余价值分别是40万和20万,C分配不到剩余价值。
    A最后的总收入是10万+40万=50万
    B最后的总收入是5万+2X5万+20万=35万
    C最后的总收入是3X5万=15万
    如果这个生产提中的劳动关系是物化价值所有者和劳动力价值所有者合作生产,可以类比的理解成现在的一个小型高科技企业,在生产前3人就已经约定B和C作为高级劳动者,以自己的劳动力价值作为股份参与股权分配。那么这60万在A、B和C之间的分配比例为:A:B:C=10:(5+2X5):3X5=2:3:3
    A、B和C分配的剩余价值分别是15万、22.5万和22.5万。
    A最后的总收入是10万+15万=25万
    B最后的总收入是5万+2X5万+22.5万=37.5万
    C最后的总收入是3X5万+22.5万=37.5万
    从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到,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中所有关系不发生变化,劳动关系从雇佣劳动关系变成合作劳动关系后,分配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26 14:07:01
二.计划生产关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26 14:07:36
三.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26 14:08:10
四.共产主义生产关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26 14:08:30
五.后共产主义的生产关系发展过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