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2440 9
2014-11-25
如题,天涯上的一个帖子
http://bbs.tianya.cn/post-university-552128-1.shtml
为什么总会有很多的师生矛盾?私以为导师的原因居多吧(个别奇葩学生除外),每个故事的具体内容不讲。从简单的人生经验上推理一下:读到博士的大多在30岁上下,当下以80后为主体,多少还受到传统尊师思想的影响,而且读到这个层面的人,大多已经很少再青春热血了,考虑的方方面面的事情也多了,一般不会去主动找导师麻烦的,即便是老师稍微过分一点,忍忍就过去了。如果双方真的走到了很激烈的地步,主因在谁一方。。。
还有一个我经常想问的问题:为什么在师生矛盾很激烈后,相关部门就是不同意换导师呢?
如果没有其他导师愿意接受,学院可以成立导师组啊,或者就让学生自己搞研究呗(理工科需要试验条件的除外,社会科学类只要看文献就可以,不用花大价钱的实验设备),学生成果达到毕业条件,、组织答辩不就行了。非得把学生弄到杀人跳楼的地步。缺乏学生对导师的反制机制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11-25 20:16:20
我也觉得,特别是社科领域的,完全可以成立一个导师组~研究兴趣在哪就去找相关的导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1-25 20:16:36
有些导师的确是为师不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1-25 23:17:58
T.Yue 发表于 2014-11-25 20:16
我也觉得,特别是社科领域的,完全可以成立一个导师组~研究兴趣在哪就去找相关的导师~
这么说其实也不实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1-26 00:16:45
美国的大学指导博士都是导师组,而且导师与学生之间可以双向动态调整。中国这种僵化的导师制度确实应该反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1-26 09:56:15
有时候是的,导师差距太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