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008-8-3 22:25:00

关于新都的问题,我倒是对堪培拉有了点兴趣,

搜到些资料,确实是一篇好文。

希望大家对比一下,看看北京是否可以学学。

花园之城──堪培拉

堪培拉是澳大利亚联邦首都。面积约2395平方公里,人口32.5万余(2004)(数字已经核对过,无误),为澳洲第八。居民绝大多数为英国移民的后裔,多信奉基督教。

堪培拉位于澳大利亚阿尔卑斯山脉东南部山麓的一片大牧场上,海拔760米,濒临马兰比季河,市区依山傍水,四周为布满茂密森林的丘陵所环绕。风光秀丽,是世界著名的花园城市。

堪培拉是一个比较凉爽的地方,夏天(1月)的平均气温只有21℃,冬天(7月)平均气温为6℃,地面难得见雪。

堪培拉是世界比较年轻的首都。100多年前,这里还是澳大利亚阿尔卑斯山麓的一片不毛之地,既无森林,也无湖泊。1820年,堪培拉这块地方被人发现。3年以后,第一位移民开始在这里建立牧场。1841年,这里开始发展成一个镇,当时只有一座邮局,一个铁匠铺,还有教堂及所属学校。1901年,澳大利亚联邦成立以后,为了定都问题,悉尼和墨尔本两大城市争执不下,都希望把首都建在自己的城市。开始,首都还在全国第二大城市墨尔本,作为第一大城市的悉尼,对此不能接受,要求改都悉尼。争论拖延了八九年,于是联邦政府在1911年元旦通过决议,采取折衷方案,决定在墨尔本和悉尼这两个城市之间,选择一个风调雨顺、水源充裕的地方,也就是在悉尼之南238公里、墨尔本以北507公里的这块空地上重建新都。为此,澳大利亚政府在1912年主持了一次世界范围内的城市设计比赛,准备从中选择最优胜的方案作为建设新首都的蓝图。一年多以后,由各国著名的城市设计专家绘制的137个版本送到了澳大利亚国会。经过慎重选择,美国著名风景设计师,36岁的芝加哥人沃尔特·伯利·格里芬夺得桂冠,当年他设计的蓝图上绘制了各种弧形的、圆形的、三角形的和六角形的图案。1913年3月13日举行了开工典礼。中间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而陷入停工状态,于14年后的1927年方告建成,迁都于此。当时它的人口只有5000人,现在已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布局合理和建筑新颖美丽的城市。

堪培拉给人们的第一印象是:“一城山色半城湖”。北面和西面岗峦起伏,中间莫伦格鲁河穿城而过,在城中形成长约8公里的格里芬湖。格里芬湖湖区辽阔,碧波荡漾,景色十分美丽,可供人们游泳、驾驶帆船和垂钓。湖旁有一处硕大的铁制空心地球仪,有线条标志从大不列颠首次到达澳大利亚的路线。这既是装饰品,又是纪念物。湖中岛上建有雄伟壮观的钟楼,钟楼内的53只钟,定时奏出悦耳的钟声。湖中有一个引人注目的“库克船长纪念喷泉”,水柱有137米之高。它靠的是两层抽水系统的泵力。喷射口的动力达750马力,喷速为每小时200公里。站在全城任何地方,均可看到它高大的白玉水柱直奔长天。微风吹来,柱体呈浪潮形弯曲,水珠如烟似雾,极富诗情画意。受此影响,堪培拉到处安设人工喷泉,成了世界上罕见的喷泉城市。格里芬湖左边有“联邦桥”,右边有“国王桥”对称互应。

格里芬湖把市区分为4个部分:湖的南面是行政区,联邦政府办公机构、外国领事馆、国防部大厦、法院、中央储备银行和造币厂等都设在这里。湖的北面是商业区,有许多大百货公司、大餐厅饭店、商业银行和大剧院等。湖的西面是文化区,有国立大学、图书馆、科学院和医院等。这一带大多数是永久性的现代化建筑物,配有现代雕刻和抽象壁画,充满了艺术的气氛。湖东面还在开发中,现在是军官学校和飞机场所在地。每个小区的建筑千姿百态,各具特色。整个市区街道宽阔、布局整齐,四处栽种了大量观赏树木和名花异草。堪培拉街道上汽车川流不息。据统计,堪培拉的私人汽车,平均两人就有一辆,但这里的交通秩序井然,很难听见喇叭声,文明行车已蔚然成风,给人们留下和谐美观、繁华而不噪杂的感觉。

堪培拉可谓是世界上名列前茅的花园城市,有“大洋洲的花园”之美誉。堪培拉公用绿地加上住宅花园用地,占城市总面积的 58%,人均绿地面积达70. 5平方米,比“欧洲花园”日内瓦高出4倍,仅次于华沙而居世界第二位。在6万人口的闹市区,辟有10多个公园,市民出门几步,最多800米,就能碰到一处公园。每4000人居住的小区,都有一个小型园林体系。堪培拉市共种有600万株各种树木,世界上的各种色彩美丽的树木在这里差不多都可见到。因此,空气新鲜、绿荫蔽空、绝少尘埃。宽广的街道两旁,是两三排并列的观赏林木。地毯似的草坪,把地面覆盖的严严密密。各式大小花台、花圃,一年四季落英缤纷,清香沁人,五彩花卉,千姿百态。鲜红的杜鹃、幽香的蔷薇、瑰丽的天竺葵等,竞相怒放。

由于政府规定,全城除总理府有一围墙、一个岗亭外,所有住宅不得造围墙,所以人们庭院外面往往以桉树合欢花树作绿色花篱笆。这里有一个打动人心的惯例,政府从它规模巨大的植物园中拿出40丛灌木和10棵树给每座新房子的主人作为礼物。房前舍后都有一片美丽的草坪,上面点缀一些奇花异卉。豪富之家多植兰桂,普通人家则多种梨树蔷薇。一夜春风吹来,幽芳雅韵,沁人心脾。有人用“三春有不谢之花,八节有长青之草”来描述堪培拉的市容,可谓贴切逼真。

堪培拉有一座总面积近1000亩的植物园,种植着各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人们正对近200种濒危植物进行抢救,而且其中的1/4被引种栽培成功。园内保存着许多澳大利亚特有的植物,如桉树就超过100种,还有合欢树、银桦、假山毛榉,以及澳大利亚广泛栽培的各种乔木、灌木和形形色色的草木植物。园内处处花草繁盛,树影婷婷,千姿百态。这里还有许多从国外引进来的树种、花草。如中国的银杏和水杉、鲜红的杜鹃、幽香的蔷薇、瑰丽的天竺葵等,在园内茁壮成长,破绽怒放,清香宜人,加之澳大利亚珍贵的黑天鹅、白鹭,悠闲地在水边啄食,鹦鹉扑闪着它那美丽的羽毛,园林内到处生意盎然,不愧是花园之都。

在堪培拉郊区的公园里,可以见到澳大利亚特有的各种珍禽异兽,例如:袋鼠、鸸鹋、树熊等等。特别是袋鼠,数目之多,令人数不胜数。它已经成为澳大利亚的象征,在澳大利亚的国徽上就画有一只大袋鼠。在堪培拉,如果你应邀去作客,热情好客的主人往往把刻有袋鼠图案的纪念章赠送给你留念。

堪培拉城市建筑群落布局严整。除格里芬湖旁一些摩天大楼外,都是低层建筑,90%以上的房舍都是单家独户的2层楼房。各家各户庭前是精巧的小花园和如毯的草坪,屋后是家庭游泳池。每到春花烂漫的季节,澳大利亚的迎春花——金合欢在阳光下盛开,像一条条金色的彩带,绚丽夺目;那雪白的梨花怒放,又如一片片银色的花帘,芳香飘逸,引人入胜。

联邦政府议会大厦建于1927年,是一座临湖的用巨石砌成的白色建筑物。正面中间嵌有国徽,显得庄严肃穆。它仿效美国国会大厦,内设参、众两院会议厅。会场装饰则效法英国的上院和下院,参议院是红色的,众议院则用绿色。这个大厦建造粗糙,原因在于原来只是打算把它当个暂时会址。除了开会时间外,议会大厦还对外开放,供人参观。

澳大利亚国立图书馆藏图书200余万册,是一幢银灰色的5层方形大楼。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于1968年建成,是全国图书、情报、文化中心。楼四周围有一圈柱廊,由44根21.3米高的白色大理石柱组成。它以垂直线条为特征,清秀挺拔、形体匀称。它在绿色草坪和蓝天白云衬托下,分外雄伟,而投入格里芬湖中的倒影,亦显幽雅端庄。

科学院建筑新颖别致。它看上去只是一只底部切成许多扇形面的浅浅的半球体,好像轻巧地搁在12根细柱子上似的。紧贴着这些扇形底边的内沿,是一条壕沟,沟水把光线反射到建筑物内。

澳大利亚世界战争死难者纪念馆,位于格里芬湖北面安扎古校阅场内侧,是一个集忠烈祠、博物馆、艺廊和资料室于一身的地方,并是澳大利亚战争中牺牲的三军将士的灵墓所在地。它始建于1941年,1971年竣工,面积有1.3万平方米,四周环绕着12公顷草坪。内部分成纪念堂、荣誉榜、展示馆和资料室等4部分,从空中俯瞰,这座纪念馆呈十字架形,中间突起交叉处是圆顶的纪念堂,它的前面是长方形的水池,池的两侧有东西两个拱廊,内有荣誉榜;纪念堂两侧和后方,则为展示馆和资料室。纪念馆通过照片、遗物、油画、雕刻及战争实景模型,向人们展示了澳大利亚军事史。

黑山电讯塔高195.2米,装备着各种先进的设备,能满足无线电通讯、电视、广播等日益发展的需要。它的设计新颖独特,腰部有两个圆形的“包包”:一个安装着无线电通讯设备,另一个是专为旅客观赏市容的设备——离地面54~62米,分为3层,下层是旋转餐厅,中层是了望厅,上层是露天了望台,人们来到这里,能够从不同方向,一览无遗地看到堪培拉的旖旎风光。

作为政治中心的堪培拉,也是科学文化教育的中心。其中有格里芬湖南岸五层方形大楼的国立图书馆,科学院、音乐学院、联邦高等军事学院都设在这里。

堪培拉的交通运输业发达,交通布局也很合理。全市共有七条交通干线,又同许多支线交错在一起,使市内6个区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交通网,汽车可以直接开到每家住宅的门口。堪培拉拥有大量的私人汽车,小汽车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堪培拉机场每年输送旅客可达100万人次。铁路运输主要来往于悉尼和墨尔本等大城市之间。

堪培拉的工业未居要津,食品、印刷、建筑材料等工厂寥寥无几。它基本上是一个政治中心,真正的权力集中在这里。就业人口中有1/3担任公职,所以也有人认为它是个公务员的城市。

恬静、幽雅、年轻、美丽的都城堪培拉充满青春活力。它像一颗晶莹闪亮的宝石,愈来愈更加灿烂辉煌。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8-3 22:30:05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3 22:56:00
以下是引用winston1986在2008-8-3 22:18:00的发言:

回到原始社会~~~~ 

是回到和谐社会!当你看到大都市人成堆的时候,你可能没想到,山区农村上十里看不到一个人。平原丘陵农村很少看到青壮年,富裕乡村则很少看到年轻姑娘。农村的学校大量空置,农村的卫生院萧条冷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4 10:45:00
以下是引用邹正敏在2008-8-3 22:56:00的发言:
是回到和谐社会!当你看到大都市人成堆的时候,你可能没想到,山区农村上十里看不到一个人。平原丘陵农村很少看到青壮年,富裕乡村则很少看到年轻姑娘。农村的学校大量空置,农村的卫生院萧条冷落。

真有意思,那汶川地震,这么些偏僻的地方,怎么会有这么多遇难者,都是虚报的吗?

您对中国现状的理解有点“扭曲”,要么就是故意装成“革命小将”,往真正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脸上抹黑。

PS:堪培拉风景:

233410.jp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8-4 14:01:26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4 20:34:00
以下是引用猫爪在2008-8-4 10:45:00的发言:

真有意思,那汶川地震,这么些偏僻的地方,怎么会有这么多遇难者,都是虚报的吗?

您对中国现状的理解有点“扭曲”,要么就是故意装成“革命小将”,往真正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脸上抹黑。

PS:堪培拉风景:

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


汶川县这次死亡2000多人,且主要集中在县城。北川县因北川中学死人多所以比震中汶川死亡人数还多。而比汶川面积还小的唐山,同样级别的地震,死了24万多人。汶川面积是4084平方公里,人口111788人。平均每平方公里27人。北京市区面积是735平方公里,人口631万,平均每平方公里858人。两个地方的人口数字统计是以户籍为依据。流动人口和外地户口人员未统计。

汶川地震重灾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死亡人口(包括失踪)8万左右。平均每平方公里死亡0.8人。

唐山大地震重灾面积320平方公里,死亡人口242476人。平均每平方公里死亡758人。

结论:汶川大地震受灾地区人口确实稀少。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8-4 21:11:39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4 21:09:00
以下是引用邹正敏在2008-8-4 20:34:00的发言:

汶川县这次死亡2000多人,且主要集中在县城。而比汶川面积还小的唐山,同样级别的地震,死了24万多人。汶川面积是4084平方公里,人口111788人。平均每平方公里25人左右。北京市区面积是735平方公里,人口631万,平均每平方公里858人。两个地方的人口数字统计是以户籍为依据。流动人口和外地户口人员未统计。

以下是引用邹正敏在2008-8-3 22:56:00的发言:
是回到和谐社会!当你看到大都市人成堆的时候,你可能没想到,山区农村上十里看不到一个人。平原丘陵农村很少看到青壮年,富裕乡村则很少看到年轻姑娘。农村的学校大量空置,农村的卫生院萧条冷落。

很有意思,对比一下你的两次发言。

得出一个结论:

真正信仰、研究共产主义思想的人的脸,

都是被你这样不肯承认自己哪怕说错了一句话的“革命小将”们丢的。

其实你只要说一句:上面的帖子说的是有点夸张,不过要注意我们的城市化带来的副作用。

不就好了?谁会和你纠缠这些?

还要拿出什么户籍证明,能证明什么呢?

汶川北川都是山区,还有十几万人吧,是不是看不到人?

你说汶川死了2000人,那北川死了多少人?死了多少学校里的孩子,多少医院里的病人?

再说一句,我们现在的现实条件已经摆在这里了,和国外的条件是完全不一样的。

当然过度的城市人口补贴是不合理的,城市化不能过度的想法也是对的,

但是想逆流而动,把城市人口逼回农村,是不可能的。

盼你深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4 21:16:00
我没有要把城市人口逼回农村。我只希望利用市场力量把人口从特大城市向大中小城市驱赶一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9 18:28:00

汶川北川都是山区,还有十几万人吧,是不是看不到人?


这十几万人里面就有很多户口在这里但人在外面打工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9 18:34:00

呵呵.

他的观点, 其实也就是小农经济, SMALL IS GOOD 的看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9 18:39:00
以下是引用邹正敏在2008-8-4 21:16:00的发言:
我没有要把城市人口逼回农村。我只希望利用市场力量把人口从特大城市向大中小城市驱赶一些。

那还不是把问题往外面赶.

假设从一个 100万人口城市, 赶出20万.  在分配到另外5个 原本只有 40万人口的城市里面.

那样这些小城市交通又能支撑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9 21:48:00
以下是引用wangping2008在2008-8-9 21:44:00的发言:

网上有洋奴,它们是为主子服务的,这类人,见到就要骂,如WINSTON,HUNTER-HONGetc, if you read their articles or words, please scold them, thank you very much.

你把人大经济论坛当成什么了,你骂人的地方吗.

看清楚门户好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9 22:20:00
工交车发展水平有限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9 22:37:00
以下是引用wangping2008在2008-8-9 21:44:00的发言:

网上有洋奴,它们是为主子服务的,这类人,见到就要骂,如WINSTON,HUNTER-HONGetc, if you read their articles or words, please scold them, thank you very much.

不要侮辱老邹,就是再退上多少步,他也比你这样“见人就骂”的强的多得多。

有没有道理,态度是否端正,都可以讨论,至少我没见到他张嘴就骂人。

PS: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你也太小看邹兄了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