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发展经济学
4079 13
2005-07-21
科技进步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对于农村经济和农业发展的问题,我们也一直寄希望于农业科技的进步,但是,农业科技进步在农业发展中的贡献率缺一直很低,有人说是农业科研单位的研究与实际需求脱节,有人说是农业科技推广体系运行不畅,有人说是农民对农业科技的需求不足,有人说是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不利,还有人说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没有起到作用,不知各位“大侠”对此有何见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5-7-21 16:31:00
主要是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7-29 22:32:00
对,关键是一家一户的农村组织形式不利于上规模,不利于合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7-29 23:01:00

赞成楼上的说法。

根子在小农经营模式。现在的专家不少,有谁用得起?实现规模化以后,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再比如,新的种子亩产提高100斤,没有农民会去用,为什么?就一亩二分地,增产才几十元,可是种砸了,损失就不是几十元。如果规模大,那么单产增加100斤是个非常不得了的数字,就会有人去搞。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8-4 20:26:00

在现实中,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尽管新的生产要素能够提高农业产量,但在现实中往往能看到许多传统农民拒绝接受和采用这种包含着新的技术变化的许多生产要素,主要原因之一是农民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差,对新事物的接受比较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8-4 20:51:00

今年科技部有星火富民工程战略专题,主要是关于农村经济(不止是农业)发展中的科技问题,从初步形成的报告看。科技本身不是问题,规模生产也不是最大障碍。关键是支撑体系存在问题——需要政府支持有要适合市场规律的科技服务体系,农民的组织化、金融、科研、企业、农民的联系机制,等等。

在不同区域科技支持存在不同问题。山东,主要是农业产业化,科技体系面向广大农民,以科技普及为主。江苏、浙江的科技工程中心是面向企业,服务于加工业的较多。广东的专业镇科技中心职能泛化,不只集中在科技创新,更重要的是政府主导的,运行机制上问题多多。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8-4 20:54:57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