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550 2
2004-11-14
我们常可以在各种媒体上看见这样的报道:某个城市的某个不富裕的普通家庭,为了救治自己得了绝症的亲人,不惜倾家荡产。将所得的杯水车薪的钱去延长亲人多一天的生命。而热心的媒体往往会号召全社会进行爱心捐助。

  相信这类事情每天都有发生,而得到媒体关心社会捐助的往往只是极少数。那些得不到丝毫外援的家庭,在悲伤地送离亲人后家徒四壁还不够,往往还有十几万甚至更多的巨额债务要他们去背负偿还。而越来越多“女大学生自愿一夜卖身救父”的新闻也越来越博得社会的同情而非唾弃。

  于是,在亲情、人道、现实之间,我们往往会陷入许多的迷惑:

  面对得了不治之症的亲人,不富裕的我们要不要倾尽一切去医治?

  为了多延长绝症亲人的一些生命,有没有必要让自己的下半生背负巨债,穷困潦倒?甚至去出卖自己的尊严?

  亲情、伦理、道理、现实,到底该如平衡?如果用经济学分析会的出什么样的结果?期待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4-11-14 16:36:00
是人的行为选择,当然可以用经济学分析,但具体案例要具体分析。有的人是不去救亲人的,有些家庭是付出很大代价去救亲人的,都有。你要问的是问为什么要花这么大的代价去救吧?套套逻辑是这样解释的:亲人活一天的收益比他们巨额花费来得大,具体怎么样比,每个人的尺度不一样,也就是说各人的偏好不同,至于为什么会形成这类花巨资去买亲人几天生活这样的偏好,具体能否有可推测的含义,闲人版主可能有比较好的解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4-11-14 17:34:00

愿意救治亲人,至少说明这样一个事实:效用函数中至少在亲属之间有"利他主义"倾向.至于"该"还是"不该",实证的经济学不下这个结论.

尽管不能一概而论,我们还是可以就这个问题总结出一些规律.比如,倾家荡产治小孩的倾向比治老人的倾向更强烈,治疗可治之症比治疗不治之症的支付意愿更强,治疗急性病的动机比慢性病强.

这些我想都是可以用经济学解释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