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1754 2
2014-12-07

笔者从事的是理论经济学研究,也发表过不少论文。现在感觉是论文越来越难发了,期刊腐败太严重了。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公开拍卖论文,包括许多C刊也在内,不乏某些高级别的期刊。原以为是刊物把某些作者的投稿文章非法拿出来卖,了解内情发现居然有编辑组织人手,写出论文来卖。还有中介组织趁火打劫。价格嘛,C刊行情目前3-4万,其他北大核心也有1-2万。这个世道到底怎么了?社科类研究做个课题,也就几万元钱,怎么价格还被抬得这么高?所谓没有需求,就没有供给。这源头还是真正能做研究的没有几个。长此以往,崩溃不远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12-7 15:32:08
期刊为何要整治,放开刊号审批权,自由办刊才是正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2-7 15:33:43
民国时期出了一大批的大师,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比如:郭沫若、鲁迅、老舍、林语堂、茅盾、曹禺、梁实秋、谢冰心、田汉、胡风、巴金、夏衍、柳亚子、孙伏园、张恨水、萧军、萧红、曹靖华、梁宗岱、臧克家、艾青、赵丹、项堃、舒绣文、白杨、张瑞芳、秦怡、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傅抱石、潘天寿、关山月、李可染、丰子恺、林凤眠、丁聪、贺绿汀、马思聪、熊十力、梁漱溟、张君劢、陈寅恪、冯友兰、朱光潜、胡适、翦伯赞、张伯苓、罗家伦、晏阳初、陶行之、黄炎培、梅贻琦、马寅初、潘序伦、章乃器、沈钧儒、史良、吴有训、吴健雄、严济慈、吴大猷、侯德榜、茅以升、竺可桢、李四光、童第周、梁思成、徐志摩、戴望舒、吴作人、郁达夫、梅兰芳、聂耳、苏步青、洗星海、叶圣陶、蔡元培......
民国时期为什么出那么多的大师呢?
原因一:中国经过2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思想受到严重禁锢,清朝末年,特别是经过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以后,西方思想如潮水般涌入中国,人们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思想解放更加促进社会的急速变革,社会的这种时期必定带来文化的繁荣和文艺的复兴,这是一种历史现象。经过文化大革命以后的我国改革开发初期,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也带来了一段时期(1978年--1982年)的文化繁荣,涌现了一大批的小说家、诗人、作曲家和歌唱家等。
原因二: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和学术自由是产生大师的前提。当时社会各种力量的对立导致的一定程度的混乱,恰恰给人们提供了一定的自由空间。
原因三:民国文人的治学是刻苦严谨的,没有今天这么多“学术腐败”丑闻。当年,职称评定等学术评价体系远不像现在这么细密。民国文人是中国历史上功名思想最淡的一群人。
原因四:那时候人才总量少,少量的杰出人物便显得格外耀眼。
原因一是最主要的原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