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2267 5
2014-12-08
关于通过支出方法核算GDP,我有一个问题困扰了我很久,GDP=消费支出+企业投资+ZF购买+净出口,其中消费支出是指对最终商品服务的支出,而不是对中间产品的支出是因为中间产品的价值已经包括到最终产品的价格里面了,像是原材料,劳动等等都参与了最终商品的价格构成,而作为企业投资像是机床厂房也都参与了产品的生产,那么这些耐用品的折旧也是会算到最终残品价格里的吧?也就是说消费者为耐用品的折旧买了单,而这些耐用品又作为企业投资加入了GDP,难道不是重复了吗。比如说全国企业投资总量为500亿,那么这500亿是要加入GDP的,投资的增加以为成本增加,所以消费者也一定会为这500亿中的一部分买单的,这样不就重复了吗?
请高人指教呀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爱问频道 版,详细出处参考: https://bbs.pinggu.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475708&page=1&from^^uid=5677769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12-8 22:31:55
qiantuwuliangjy 发表于 2014-12-8 21:22
关于通过支出方法核算GDP,我有一个问题困扰了我很久,GDP=消费支出+企业投资+ZF购买+净出口,其中消费支出 ...
这个问题提的很好,我最近也在学习,深感疑惑,请高人指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2-9 20:19:32
我们现有的GDP核算体制是不完善的,我举个例子来说吧!一个菜农,每年生产一颗菜,这个菜的价值就等于这个菜农一年的劳动价值,我们称它为一元,所以生产菜的国家,每年生产的GDP都是一元。
一个果农,每年生产一棵树,这个树的价值就等于这个果农一年的劳动价值,所以生产树的国家,每年生产的GDP,也都是一元,但是实际上,生产树的国家,每年还不止这些,因为每个树,每年还结一个果子,第一年是一个果子,第二年是二个果子,果树寿命十年,最后一年是十个果子。也就是以后永远是果农每年种一棵树,每年收十个果子。
现在有个新词,叫新常态。最终每年菜农生产一颗菜,果农每年生产十个果子,一个菜的价值等于十个果子的价值,这个就是新常态。但是在GDP统计上,两者有着天壤之别,菜农的GDP是一,果农的GDP是一加一。
树,实际上就是我们企业的固定资产,本身不是最终的产品,产品是果子。问题出在哪里了呢?这个就是西方经济学的骗人之处。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告诉我们,价值完全都是劳动力创造的。也就是说我们不管你是种菜,还是种树,两者的GDP都是一元,果农生产了一棵树,这个果农的GDP就是一元,这个一元的收入要通过今后十年一点一点的收回。也就是说我们不管这个社会每年还有多少颗果子,爱多少多少,我们都不能把它算成GDP。但是如果这个果子有人摘,我们就要算成GDP了。这种统计GDP的方法,实际上就是统计人的价值,随着产业的升级,人家价值逐渐提高,经济增长有两个意思,一个是劳动力多了,一个是效率提升了。
我们现有的GDP统计方式,不是统计人的价值,是统计东西的价值,那么最科学的方法,是我们只统计最终产品的价值,而不是把大树也统计进去,这完全是瞎搞!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2-11 22:25:22
https://bbs.pinggu.org/thread-3475730-1-1.html
关于你的回复有以下几个问题:首先,你假设种一棵菜与种一棵树付出的劳动价值是相等的,这是可以的,但你错误的认为种下一棵树之后每年都会自发的结出果子,也就是说如果你只种一棵树今后不再种,那么今也就是说你今后每一年不需要付出劳动就会自发的结出一颗果实获得回报,这是不对的,没有劳动就不会有回报。而并非付出相同的劳动而果树的回报要高于种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2-12 08:36:06

我从我别的帖子贴一块过来

现在有个概念,叫工业4.0,以智能化的系统把整个制造网络联系在一起。这被称为第四次产业革命。硬件方面,制造业的进步已经非常快了,工厂中机器人,现在越来越普及,原来以为很昂贵,其实现在都很便宜,只要能取代人的地方,机器人是最经济的选择,而且又快又好,不用给它增加工资。

这个种树的例子说明什么呢?实际上就是指固定资产,特别是设备这一类的固定资产,随着工业化进程,生产线上使用的工人越来越少,主要人力是用在维护和保障上,也可以理解为折旧,也就是说象种树的比喻一样,主要的精力在种树上,不在果子的收获上,但是最后总会有那么一棵树种,超过十年就开始有树死了,所以要你补种,这其实就是固定资产的折旧补偿。当然了未来总有一天,我们连补种都不需要了,完全的工作都可以交给机器人。马克思最早对这种社会给出了定义,叫共产主义社会,彻底把人从劳动者解放出来,人类由理想社会迈向了必由社会。

有关固定资产应不应该进入国内生产总值,没有资料做十分明确的定义,国际上相关的定义,对GDP的描述,是最终产品。但是西方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认识论上的一个区别,在于西方经济学否定劳动价值论,坚持效用价值论或者生产均衡论那一套东西,原则上说,西方那套东西认为机器也是创造价值的,因此这个东西看似简单,实际上是两大理念的碰撞。我们国家前几年有个所谓的增值税改型,允许企业把设备做增值税抵扣,也就是说今后你企业再卖东西,产品的价格中不应该再包含你买设备花的钱,也就是你生产产品的企业,只能对你自己的劳动进行增值,设备制造的增值在设备生产厂家那里,这个就相当于在我们的例子中,这个树是进入GDP的,苹果是不进入GDP的,因为苹果是自己掉下来的,只有你去捡苹果,才进入GDP,而且只有捡苹果的劳动才可以进入。

我们再举个例子吧,商品房,我们生产出来房子,这个GDP就出来了,这算固定资产,你可以算到GDP中去,但是你算完了之后,这个商品房的主人,可以把房子再租出去,这个时候,你就不能把租金算到GDP中去了。这种方法是生产法。你也可以用收入法,但是收入法不严肃,因为有的人的收入不是用来消费的,我买了房子,我可以是消费,也可以是用来出租,如果我再用来出租,我的收入就多了,反映在GDP上就多了,但是GDP是不以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不管你们老百姓之间怎么使用,你是借给人家使用,还是你收一点钱,对于国家来说,其实没有任何变化,东西就那么多。

从上面这个例子说,因为是资本主义社会,产业资本家实际上是分工的,也就是说种菜的资本家和种树的资本家,雇佣了同样多的劳动力,所以他们的收入应该是完全一致,这个种菜的资本家一棵菜等于十元,那么种树的资本家也应该收入十元,也就是种树的资本家会用十元的价格把它的树卖掉,卖给专门经营果树的资本家。

专门经营果树的资本家,要把所有的投资,在未来十年内收回,通过卖苹果,把果树的价值完全转移到苹果身上。那么一个苹果要值多少钱呢?

这里面要引入一个经济学重要指标,就是利率,我们假设年利率是10%。我们可以得到一组数字:1.1、1.21、1.33、1、46、1.61、1.77、1.94、2.14、2.35、2.59,它意味着我们今天的一元钱,未来一到十年分别是多少钱。同样的道理,未来的一个苹果,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多少苹果,我们把这组数字倒过来,再累计后,它大约等于6。也就是说种一棵树,未来十年会收到10个苹果,但是这10个苹果只相当于今天的6个苹果。进一步说就是这6个苹果的价值一定不能少于1颗菜。那么一棵菜是10元,每个苹果的价格就不能少于1.66元,否者种苹果就是赔钱生意。
我们还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利率越高,苹果的价格越贵,所以利率越高的时候,吃苹果的人就会越少,这个种苹果的行业就越没有什么前途。这个对我们有什么意义呢?就是当利率高的时候,资本密集型产业是没有什么前途的,股票要贬值,而劳动密集型产业看好,股票会升值。所以利率调整的时候,也是您调整股票的时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2-12 16:16:40


股市里面涨涨跌跌是很正常的,要淡定的对待,不需要恐惧和贪婪。身在尘世中翻滚,心哪能没有浮沉。一桩未了的心愿,一段搁浅的感情,一个失散已久的音容,
人生,起起伏伏,或得或失,每一寸光阴都承载着悲喜。学会沉淀,沉淀阅历形成智慧,沉淀情感丰满心灵,沉淀心情换取宁静。沉淀,不是消沉,而是用一颗淡然的心审视浮躁,
是在宁静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
----⑴资金帐号由您自己掌握 
----⑵ 必须严格按照我们的操作指示  
----⑶一般2~8个交易日内为您获利5%-20%左右的盈利
1194/././.089./.223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