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行业分析报告
5398 19
2014-12-09
今年,外资企业在中国日子不好过。最近一家倒霉的公司是微软(Microsoft),它以税费形式向中国政府缴纳了1.4亿美元。由于盗版猖獗,微软在中国的营收向来不高(大致与其在荷兰的营收一样。)微软上季度总营收同比增长25%。硬件企业在中国市场上的表现更糟——例如思科(Cisco)、IBM和高通(Qualcomm)。过去两年,思科在中国的销售减少了一半,原因是受斯诺登(Snowden)爆料事件打击,以及中国设备制造商(例如华为)实力不断增强。IBM上一季度也宣布中国营收下滑——去年该季度营收已经同比下滑22%。

曾经风光无限的在华外企,如今的日子都不好过。受中国经济放缓的影响,周期性行业受较大影响,小松、卡特彼勒等工程机械加剧恶化,西门子、施耐德、ABB 等电气设备和自动化板块有所放缓,斯伦贝谢等能源板块继续下行,地产投资的下降对联合科技这种以建筑为下游需求的跨国公司业绩的影响也开始显现。连此轮周期中一直强劲增长的汽车市场也似乎到了强虏之末,影响了通用汽车的未来预测。工业自动化/机器人、环保、医药医疗等,被通用电气、法液空等许多跨国公司调整为中国业务的发展重点;西部城市则被阿克苏诺贝尔等选为新的生产基地;裁员也是亚萨合莱等劳动力成本占比高的制造业外企必要的战略调整步骤。沃尔玛等实体零售业受通缩之苦,依旧低迷。在此背景下,亿滋国际、阿迪达斯等品牌商唯有理顺库存,才能获得销售增长。

另一方面,双十一的火爆继续展现电商活力,Burberry 等亦借助天猫,扩大销售和品牌影响力。地产投资下降虽然影响酒店业后续项目的开发进度,但希尔顿、万豪等依旧享受着商旅和私人出游的稳健增长。在各大消费品类中,医药是少数依旧能保持双位数增长的板块,诺和诺德等虽受反贿赂影响,收入增长依旧。财税政策的预期变化,使艺术品收藏正在成为中国富人们财富配臵的新热点,苏富比等显著获益。

以下就2014前三季度的业务数据,盘点消费品外企在中国市场的表现。


联合利华(UNA NA)3 季度中国销售大幅下降20%。管理层解释为,中国终端需求增速由去年同期的7%-8%放缓到今年3 季度的不到2%,而一线城市的大卖场渠道,放缓更加明显。一线城市大卖场正好是公司的优势渠道,产品类别涉及洗衣、
洗护发和洁肤产品。由于终端渠道销售放缓大幅超过预期,公司从本季度到下季度,正大幅减少从经销商到零售商的渠道库存。预计到今年年底,从渠道链条中要减少相当于五周销量的库存,使得明年初渠道有比较安全的库存水平,为明年公司的销
售增长和新品推出做好准备。公司在3 季度也有意减少了商超渠道的打折推广活动,以减少对销售的扭曲,使库存自然销售出去,而不发生经销商退货。由于去库存将持续到4 季度,因而公司预计4 季度销售也应该会有类似幅度的下降。管理层表示
中国市场上如此幅度和速度的终端需求放缓和去库存,在其他国家区域市场比较罕见。而且,据公司了解,其他在中国的消费品企业也会面临类似的去库存问题。当然,对公司整体而言,中国年收入约20 亿欧元,只占全球收入的4%。


宝洁公司(PG US)表示,像联合利华那样的大幅去库存应该是公司自身原因,而不是行业系统性因素。公司认为,宝洁所在的品类本季度增长6%,公司渠道库存处于合理水平。电子商务占市场增长的40%,公司在电商渠道有足够竞争力。


高露洁(CL US)则刚刚完成了中国区的库存调整,本季度中国销售(对经销商)虽然仍然小幅下降,但临近季度末,销售已开始同比上升。公司表示,目前中国终端市场需求增长中个位数,经过2 季度和3 季度的库存调整后,公司向经销商的销售将重新回到与需求同步的节奏。公司中国市场份额已达34%,其他两个国际竞争对手都在丢失市场分额。公司产品创新迎合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即将推出新品“360 度木炭金”牙刷,牙刷刷毛不仅含有木炭还是金色的,外包装也分金色和黑色两种。网上销售对牙刷牙膏品类不像其他品类那么重要,公司的网上销售量很小。


雀巢公司(NESN VX)表示中国市场上的一些品类,公司面临去库存的问题,因此销售增长正在放缓。但婴幼儿奶粉、瓶装水、专业食品等品类增长依然良好。而且在各个品类中,公司的市场份额都在提高。针对放缓的品类,公司正在一边等待
各级经销商去库存,一边夯实基础、巩固品牌形象,力求恢复增长。


LVMH 集团(MC FP)三季报显示,中国是全球增长中最弱的地区,酒类去库存持续,时尚箱包销售放缓,只有丝芙兰业务还保持稳健。4 季度展望受香港政治事件影响,不确定性大。三季度公司中国区白兰地业务向经销商的发货同比下降超过
50%,主要是经销商,特别是二三级经销商持续去库存。管理层希望去库存大体能在今年年末结束,但信心/可见度还是不够,也意味着四季度对经销商的发货还会是下降的。从终端市场来看,低价位产品好于高价位,商超渠道好于其他渠道。今
年1-8 月,经销商向终端客户的销售,X.O.下降了15%,V.S.O.P 下降了4%,商超渠道的V.S.O.P 则增长了27%。公司在商超渠道比较激进得铺货,体现为缴纳的进场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正在提高。时尚箱包方面,中国消费者在境内和境外对LV
品牌的购买,三季度相比二季度环比下降,同比去年同期增长5%-6%。由于中国消费者越来越倾向境外旅游消费,因此大陆地区的时尚箱包业务三季度环比下降,LV 品牌下降更严重。但另一方面,丝芙兰业务保持平稳,大陆地区同店增长7%-8%。
境外旅游消费方面,中国人在欧洲和韩国的旅游消费,对当地业务的支撑仍很明显。但新加坡、泰国和马兰西亚因当地政治和空难事件影响,中国客流和消费明显下降。香港问题是三季报电话会的另一关注点。DFS 免税店在香港市场的业务,今年3季度同比持平,与今年上半年7%-8%的增长相比,已有明显放缓。管理层表示,香港业务整体而言在四季度将受到近期政治事件的较大影响,但同比数据因去年基数较低(去年同期新旅游法的颁布打击了部分团队客流),可能不会太难看,而且香港机场的门店不受市内政治事件的影响。管理层披露,10 月前两个星期,香港市内门店销售下降5%-6%,预计10 月7 日开始有限制大陆团客去往香港的规定,会使市内销售的跌幅扩大。而机场门店在10 月前两个星期,依然增长10%。


人头马集团(RCO FP)由于主要业务集中于高端白兰地,公司受中国市场影响最大。本季度公司全球业务下滑5.5%,亚洲区下滑双位数。公司表示,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经销商客户采取观望态度,去库存严重。终端销售方面,销量其实同比持平,
但由于产业结构上,QSS 等低端产品好于高端,因而终端销售额同比下降15%左右(中秋节期间同比下降15%-20%)。此外公司还透露中国高端市场上价格竞争正在激化。一家未具名品牌(分析师认为是LV 集团的轩尼诗)产品产品的终端价格比对应的人头马终端价格便宜了30%。


帝亚吉欧(DGE LN)亚洲地区内生销售同比下降7.4%,低于市场预期的下降4.5%。其中中国地区下降20%,与上一季度下降约30%相比,跌幅收窄。


► 而另一家洋酒企业保乐力加(RI FP)终于在中国市场获得改善。本季度销量增长4%,销售额因产品结构下移而下降9%。而截至到今年6 月的财年,中国销售额是下降23%的。虽然这数字代表公司向经销商的销售,但管理层认为,终端销售额本季度大致也是下降9%的。其中白兰地终端市场销量提高4%,主要受低价位Noblige 系列的驱动。但苏格兰威士忌(注:约占中国销售的25%)的终端销量仍然下降双位数。管理层表示,公司在华业绩好于竞争对手、市场份额提高的原因在于合适的商业政策,坚挺的价格政策,以及已经下降到合适水平的库存。去库存已经基本结束,9 月底的渠道库存因季节性高于6 月低底,但大幅低于去年同期。公司将继续按照库存对应的终端销售天数,来控制渠道库存。不过,由于2015 年中国新年将比2014 年晚,公司预计下一财季将面临高基数的困难。同时由于终端需求的改善是缓慢的,公司认为从7 月开始的新财年虽然会比上个财年有好转,但幅度不会很大。但是全年产品结构的下移会好于本季度。本季度特别糟糕的产品结构下移,是因为高价位的Cordon Bleu 在高基数下同比下降很多,而低价位Noblige系列销量增长很大。分渠道看,传统KTV 的压力仍在,现代商超和酒吧渠道表现较好。


► 已经完成去库存的耐克(NKE US),2015 财年一季报(14 年6 月至8 月)中,大中华区收入同比增长(剔除汇率)20%,远好于上一季度同比增长2%和去年同期下降2%的水平。其中鞋类收入增长31%,服装和器械各分别增长4%。跑步和篮球两个品类表现最好。远期订单增长6%,与上季度增速持平。营业利润率32.1%,高于去年同期29.6%的水平,毛利率提高和收入增长抵消了由直营门店扩张带来的费用率的上升。管理层表示这一季度的情况好于他们的预期,得益于直营门店同店
增长30%,而经过重新装潢和品类调整的经销商门店,效率和利润率也大幅提高。预计2015 财年全年(14 年6 月至15 年5 月)大中华区收入增长低双位数至中双位数,上半年因基数效应,增长会高于下半年。


家乐福(CA FP)中国区销售3 季度同比下降3.7%。管理层认为除了高基数(去年3 季度增长4.7%)以外,销售下降主要因为食品价格通缩、反腐带来的礼品卷非食品花费下降以及东部地区比较寒冷的天气。公司在中国约有240 家门店,本季度关闭了2 家。管理层表示,这只是公司进入中国20 年以后,微调门店布局,门店总数还是会保持扩张。今年4 季度就会新开一些门店。在华门店只有极少部分是自有物业,所以投资回报率其实不错。市场份额方面,公司将中国市场分为四个区域,内部数据显示,公司在其中两个区域保持了市场份额稳定,另外两个区域也许受关店影响,市场份额略有下滑。同时,公司也宣布将从上海开始,尝试设立便利店。为此专门新开了上海物流中心,以配合多业态的扩张计划。此外,去年公司新开了10 个食品安全实验室,使中国食品安全实验室总数达到48 个,适应中国市场对食品安全日益提高的要求。



飞利浦公司(PHIA NA)中国区继续受到医疗设备和传统灯具业务的拖累。医疗设备订单增长低个位数,与上季度中个位数的增长相比,继续放缓。监管政策的不确定和招标的推迟依然是主要原因。公司预计,被压抑的需求将在明年某个时点开
始释放,为明年业绩带来希望。传统灯具业务本季度下降超过14%,超过全球平均的下降幅度。虽然向LED 的需求转移会使传统灯具业务萎缩,但中国的信贷紧缩、经济放缓、库存高企是中国市场的主要问题。消费品板块是公司的亮点,但管理层也表示中国消费市场从线下到线上的迁徙,为价格带来压力,公司也在积极适应线上零售的发展。比如与阿里巴巴的战略合作、与搜索引擎公司的合作等。


赛默飞(TMO US)同样受到中国医疗器械招标审批拖延之苦,本季度中国增长低个位数,虽然好于上季度,但不及年初制定的目标。管理层说一月份制定年度目标时,没有预计到中国医药监管当局的人事变动和反腐败会对招标审批造成这么大的
影响。但公司的订单仍很充足,只是客户无法放出资金,将订单转化成实际销售。管理层预计四季度仍会是低个位数到中个位数的微弱增长,但明年情况会有所好转,加上今年的低基数,明年增长可期。各业务中,分析仪器的中国占比最大,因而弹
性最高。长期看,公司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业务产品十分适合中国改善水质和食品安全、改善环境和提高医疗条件的需要,又有规模和管理团队优势。


开云集团(KER FP)表示Gucci 品牌大陆地区销售下降低个位数,跌幅有所收窄,有赖于公司在品类管理上的改进和新中国区CEO 的任命。但香港澳门情况恶化,销售下降双位数,在政治事件发生之前,大陆游客的数量和购买力就已经出现颓势。
中国游客已大量转去韩国、台湾和日本,这些地方中国游客数量双位数乃至三位数的增长。中国游客在欧洲的购买也已经开始放缓。就政治事件本身而言,10 月第一个星期因香港中环部分地区封道,门店客流严重下滑,第二个星期有环比改善。
至于新上任Gucci 中国区CEO 的首要任务,管理层表示,公司正在陆续调整中国门店网络,系统性的审视单门店的客流数量质量。也会改进门店装潢和货品摆放,以改善客户体验。公司也正加强对黑市的管控,已经减少了对一些欧洲批发商的发
货。除Gucci 以外,Bottega Veneta 品牌在中国和香港市场上也开始大幅放缓。只有Saint Laurent 品牌大陆地区销售翻倍以上,尽管门店新开不多。


Burberry (BRBY LN)称中国客户在本土和境外消费的减弱影响了公司亚太地区的业绩。管理层强调,香港地区同店依然双位数增长,大陆地区同店从双位数增长减缓到高个位数增长,但增长依然健康,而且好于其他奢侈品竞争对手。近期香港政
治事件的影响,未能体现在截止到9 月的数据中。管理层表示公司在香港有17 间门店(注:约占公司零售收入的8%左右),曾经部分关闭数日。当地管理团队,正时刻密切关注事态发展,确保员工和顾客安全,而销售数据暂不能披露。


美赞臣(MJN US)本季度中国/香港地区婴幼儿奶粉销售也是同比下降2%以上。管理层解释了三点原因。1)行业终端需求增长相比两三年前放缓,公司估计目前终端需求量的增长为低个位数,加上价格和产品结构后销售额的增长为中个位数。增长表现已经与除日本外其他亚洲市场趋同。2)公司正在消化渠道库存,以准备10 月份推出全新配方和全新包装的产品;3)去年3 季度受益于竞争对手产品召回造成了很高的基数。因中国区利润率较高,因此本季度中国销售下降也造成公司毛利率不及预期。管理层表示,考虑到原奶价格的下行趋势和中国政府的意愿,公司这次推新品不打算在大陆地区借机提价。但是以后还会把握时机提价。公司产品已经在香港提价,以缩小香港和大陆的价差。香港地区的提价造成了5%的销售额正贡献。另外,公司也在研究品类扩张(公司目前只有一个产品线),但目前无法透露新品类的具体细节。此外,公司还看到中国市场竞争加剧,促销力度加大,因为随着中国政府推行的行业整合导向,小企业为了生存,激进营销,而大企业纷纷进入新的品类。特别是超高端(350 元及以上)市场竞争尤其激烈,公司在超高端市场上没有业务。香港政治事件的影响目前无法估计,只能判断说任何影响都会是暂时的。


雅培公司(ABT US)表示恒天然事件一年后,公司已经恢复了危机以前的中国婴幼儿奶粉市场的份额。新推出的两款产品效果很好,与恒天然合作的中国奶源基地建设也在顺利进行。此外,公司计划在中国推出成人营养业务。该业务也是雅培全
球的核心业务之一。公司认为中国成人营养市场也大有空间,但不会照搬其他国家、其他新兴市场的模式,因为中国市场有自己的特点。


达能(BN FP)中国地区多美滋品牌依旧没能走出恒天然事件的阴影,但是新推出的超高端诺优能Nutrilon 品牌,在网购和母婴店新渠道的推动下,销售喜人。管理层表示,恒天然事件一年多以来,多美滋的表现远低于预期。但由于多美滋还占公司中国区销售的20%,公司只能继续努力,改善消费者对品牌的信心,不过电话会上,管理层没有对多美滋失利原因及改进办,做更多的阐释。而另一方面,公司于一年前推出的超高端品牌诺优能得益于进口奶源的定位,以及注重网购和母婴店的渠道创新,销售增长强劲,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多美滋的颓势。整体来看,管理层表示,中国婴幼儿奶粉市场是高个位数增长,公司市场份额自2013 年7 月后,逐步上升。中国商超渠道的销售在下滑,而网购渠道的销售上升很快。除中国以外,公司婴幼儿奶粉业务已经在其他亚太市场上,恢复到恒天然事件以前的水平。


► 金佰利(KMB US)中国区婴儿纸尿布销售增长25%,虽然与2012/13 年40%左右的增速相比放缓明显。管理层表示估计中国婴儿纸尿布的市场增速在高个位数到低双位数之间,而且主要是销量增长和产品结构提升,基本没有直接提价的贡献。公
司增长的动力除了由超高端产品推出带来的产品结构提升以外,地域扩张也是主要因素。公司已经提前实现原定于今年年底达到的100 个城市的目标。另外,公司去年重新推出的女性用品,本季度也增长双位数。管理层表示,渠道变革是全球现象,
电子商务在中国和韩国风起云涌,社区母婴店在中国和阿根廷增长迅速。公司需要保证在妈妈们愿意购买的渠道,提供正确的产品组合和价格组合,并通过数字媒体的手段与妈妈们保持沟通,了解妈妈们想要买什么和想要怎么买。


► 麦当劳(MCD US)受福喜事件重大打击,本季度中国同店大幅下降22.7%。经过两个月的努力,公司终于在9 月中旬,落实好替代供应商,将中国和日本门店的菜单重新恢复。为重新赢得消费者信心,公司正在做针对性的市场营销活动,并对员
工进行食品安全的再培训。管理层预计销售恢复正常需要6-9 个月的时间。福喜事件直接影响了公司本季度每股盈利15 美分。不利的市场环境也使公司放慢了中国区的扩张步伐,减少了开店计划。因此今年公司全球开店计划从原来目标的1,500-1,600 家,下调到1,400 家。


► 英国南非米勒酿酒公司(SAB LN)在截止今年9 月的过去六个月中,中国区销售收入仅同比增长1%,销量同比下降3%。受恶劣天气影响,本应是啤酒消费旺季的7-8 月份,销量出现同比下降。尽管如此,产品结构的高端化,仍然是长期趋势,平均售价持平上升。截止今年3 月的2013 财年,公司中国区销售收入增长17%,销量增长8%。


► 可口可乐(KO US)中国区销量3 季度同比下降1%,而2 季度和1 季度分别增长了9%和12%,当然去年3 季度增长9%的基数略高。销量下降主要由瓶装水和果汁饮料引起,而碳酸饮料的销量仍为正增长,可口可乐品牌销量增长4%,新推出的果味碳酸饮料Schweppes C+受市场欢迎。管理层表示,中国整个食品饮料市场、整个非酒精饮料市场都在放缓,而公司的产品差异化战略正在起作用。相比成熟市场,公司在中国、印尼等发展中市场,更倾向于销量增长,而非价格和利润增长。


► 百事公司(PEP US) 上周发布的三季度业绩显示,中国区收入增长高个位数,与2季度的双位数增长相比,略微放缓。今年1 季度时,公司中国区收入曾短暂下降低个位数,而去年下半年增长都是双位数。电话会上,管理层对中国业务评论不多,只提到在中国区将饮料和零食业务的媒体广告购买做了整合,是公司全球降本增效的一部分。


► 苹果(AAPL US)大中华区收入本季度57.78 亿美元,同比增长1%,环比下降3%,占全球收入比例由上季度的15.8%下降到13.7%。主要原因是iPhone 6 的推迟发布,以及渠道存款的有意降低。虽然公司向渠道的发货同比下降,但渠道商向终端客户的销售仍然同比上升32%,50%以上的中国购买者是第一次购买iPhone 产品。本周,iPhone 6 正式在中国发布,也是第一次三大运营商同时发布,又处于4G 推广的初期,因此管理层对下一个季度中国iPhone 销量很有信心。虽然监管上对手机补贴有压力,但只有20%的iPhone 销售通过补贴计划完成。此外,Mac 系列的终端销售本季度同比增长54%;App Store 增长强劲;零售专卖店将从目前的15 家,未来几年扩充到40 家。


温德姆酒店集团(WYN US)表示并未感觉中国放缓。由于近两年RevPar 较低的速八品牌酒店扩张速度高于其他品牌,因而拉低了区域整体的RevPar 水平。但是如果看中国同店的情况,同店RevPar 是上升的。公司对中国速八酒店品牌的前景十分乐观,也因此,RevPar 的结构性在可预见的未来还是会存在。


葛兰素史克(GSK LN)的贿赂门事件已过去一年,中国区终于在低基数上重回增长。管理层在季报电话会上说,公司保证从这一事件中吸取教训,中国管理团队也已重建。


医药企业罗氏(ROG VX)表示,中国市场是一分为二的。诊断产品过去九个月增长24%,一些新上市的新药也增长中到高个位数。但一些老的药品,面临较大的价格压力。另外一个特例,一款治疗胰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的药物Tarceva 正面临中国当地企业类似产品的激烈竞争。


默克公司(MRK US)因一部分急症药品招标的及时,本季度中国区销售大增33%。公司表示中国市场季度数据会有波动,但公司从创新药到老药,都有很好的产品组合,中国市场内生增长依然良好。


Illumina(ILMN US)表示与贝瑞和康的合作进展顺利,预计未来几个季度就会获得CFDA 对无创产前测序仪器的批准。


沃尔玛(WMT US)中国区3 季度同店销售下降2.3%,与2 季度下降1.6%相比,降幅扩大。包含门店扩张的净销售,3 季度下降0.3%,而2 季度上升1.1%。食品价格通缩、反腐对礼品卷的冲击,是业绩低迷的主要原因。管理层预计4 季度中国市场依然低迷。但公司继续在中国推进集中采购和增设生鲜配送中心,以提高生鲜产品质量,加快物流配送,改进库存管理。此建设项目预计明年1 月结束。本季度公司还在49 个门店试点“省心新鲜”项目,保证生鲜14 天内100%无条件退款。公司收购的电子商务平台一号店增长依旧良好。访问量增长40%,周年庆的销售同比增长50%,包括手机和家用电器在内的消费电子是增长最好的品类。


亿滋国际(MDLZ US)经过近一年去库存后,三季度中国区收入增长高个位数,与一季度和去年四季度下降双位数相比,实现了低基数下的复苏。管理层表示过去较为激进的做法,使渠道库存积压。但目前已实现对渠道的严格把控。本季度的复
苏是建立在创新和持续投入基础上的。公司推出了两款饼干新产品,还借用了其他市场已经成功的促销活动。这些措施取得了初步成效,刺激了市场需求,抢回了一些市场份额。


欧莱雅(OR FP)中国销售前9 个月同比增长8%。管理层表示中国市场需求确有放缓,大众化妆品从原来的8%-9%放缓到现在的4%,高端化妆品放缓到8%。联合利华的存货问题,欧莱雅公司在大众化妆品品类中也有遇到。中国市场的销售链条太长,有很多中间商,终端需求放缓影响到公司销售是个滞后的过程。尽管如此,公司对保证在华市场地位有信心。4 月份完成收购的美即品牌,作为中低端大众品牌,销售表现良好,新品拓展将在明年下半年推出。公司还希望拓展洗发护发产品。刚刚推出的 “欧莱雅.护发”市场份额已达4%,希望能够很快提高到8%。还将推出另外一个新品牌。公司希望在中国洗发护发市场上,也能达到欧美市场25%那样的市场份额。


雅诗兰黛(EL US)中国区净销售小幅下滑,但零售销售增长5%。雅诗兰黛品牌受高端市场竞争加剧、促销增多影响,销售下降。倩碧、MAC 等其他品牌双位数增长。新推品牌Jo Malone 初期效果良好。高端市场竞争加剧主要来自韩国品牌和韩风文化。管理层表示,公司早已充分认识到韩国流行文化在亚洲地区的影响,也已经顺势而为,在中国等亚洲地区推出韩国风的产品。中国香港地区3 季度销售持平,但预计政治事件会对4 季度销售产生影响。公司在香港有很高的市场份额,而香港销售中一半来自大陆游客,香港也是全球利润率最高的地区。因此,香港政治事件对公司的影响会比竞争对手要大。但管理层表示并不打算采取任何措施抵消影响,而会保持对这一地区正常的投资节奏。


Coach(COH US)3 季度中国销售增长放缓到10%,过去两个季度分别是25% 和20%。此前两年,尽管公司北美业务一蹶不振,但其中国门店一直保持同店增长双位数,本季度公司只说中国同店是正的,不再提“双位数”。公司今年中国收入目
标是6 亿美元,隐含增长10%。本季度在中国新开两家门店,公司计划从3 季度开始的新财年,在中国新开20 家店、关闭10 家门店,净开店数10 家,扩张步伐已有明显放缓,转而重点提升门店效率。目前公司在中国门店136 家,其中37 家在三四线城市,其他都在一二线城市。短期宏观放缓和地缘政治事件,影响了中国消费者在本土市场和旅行消费的趋势,使销售预测的可见度降低。受影响较大的亚洲市场是港澳、马来西亚和新加坡。韩国台湾的中国旅行者数量增多,但弥补不上港澳旅行者数量的下降。香港政治事件中,部分香港门店关闭了几天,但影响更大的还是旅游者的转移。管理层亦表示,尽管有很多短期波动,对中国市场和中国消费者全球购买的前景依然保持乐观,得益于中产阶级的兴起和新购物中心的发展。公司是在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的顶峰将中国业务购回自营,此后树立了很好的品牌形象,会继续努力提高品牌吸引力,度过短期波动。


瑞士名表历峰集团(CFR VX)2015 财年上半年(4 月-9 月)中国大陆销售下降4%,好于上一财年的下降10%。但是同时,政治事件影响了香港地区的10 月销售。虽然公司未公布具体数据,但公司10 月全球销售只下降1%,而香港通常占全球17%,因而市场认为,香港地区额销售下降没有此前预期的那么严重。

Burberry (BRBY LN)在公布2015 财年上半年(4 月-9 月)完整业绩时强调了在中国的数字营销。管理层表示天猫Burberry 旗舰店的销售远远超过公司的中国官网。作为有着3 亿多活跃用户的最大电商平台,天猫帮助Burberry 扩大了消费
者覆盖面,几乎是三四线城市消费者唯一接触到Burberry 平台的渠道。同时由于与天猫达成了经销返点协议,天猫撤下了原来打着Burberry 名义的假冒商家,帮助Burberry 维护了品牌形象。此外,公司将于下半个财年(10 月开始)在中国试行统一的存货管理平台,门店销售人员和顾客将可以通过电脑或iPad 查看到任何一款商品在中国境内各个门店和仓库的库存情况,以最优化递送时间、改善客户体验。


拍卖行苏富比(BID US)披露今年以来,来自大中华地区客户的艺术品拍卖额同比增长48%。香港秋季拍卖会上来自大中华地区的客户数量和拍卖成交价格都双位数增长。管理层表示,有鉴于艺术品拍卖的价格区间,公司业务并不受到反腐败的冲击。绝大多数顾客都是自己想拥有艺术品的。



万豪酒店(MAR US)本季度中国区RevPar 增长7%,与前两个季度相当。公司预计2015 年RevPar 增长依然强劲,受益于经济复苏和旗下部分新酒店的成熟。中国是公司在美国以外的最大市场,共有2.7 万个房间,约占公司管理费总收入的4%-5%。今年以来又新签了1 万个房间的管理协议,签约速度与去年相当。表示目前对中国市场的担心主要来自两个方面,酒店供给过剩以及房地产市场下滑带来的影响。对着两个方面,管理层认为,供给的增加是健康的,公司本身也参与了供给增加。以上海为例,市场每年新增25-26 个酒店,但已有酒店的RevPar 依然可以增长高个位数,说明上海作为商业中心的市场容量。而且新增供给最近也有放缓。至于地产下行对公司业务的影响,将体现在项目延期上。一些酒店物业是与住宅地产相连的综合物业,开发商或因资金压力被迫、或因市场环境而主动延迟工程,可能会影响酒店开业推后。目前公司后续项目中有65%是在间物业,可能部分会因此延迟开业。日后也有可能影响到新项目协议的签约。


喜达屋(HOT US)中国区酒店RevPar 同比增长9%,如果扣除澳门喜来登的影响,RevPar 增长6%,与前两个季度持平。入住率也同比提高6 个百分点至64%。公司表示东部地区RevPar 提高双位数,华北地区比较弱。但在门店扩张方面,因为后
续酒店物业更多是二三线城市的多功能综合物业,开发周期更长,从原来的2-3 年延长到5-6 年,而且一小部分开发商有一定的融资问题。


希尔顿(HLT US)大中华区酒店3 季度RevPar 增长7%,与上季度持平,也与万豪、喜达屋等增速相当。广州地区RevPar 提高18%,上海提高11%。香港提高10%。公司表示要在中国完善品牌布局,进军中国3 星、3 星半星级酒店市场。继推出
Hilton Garden Inn 和Embassy 品牌之后,又宣布将于国内酒店集团铂涛集团合作,推出Hampton 品牌。管理层表示铂涛集团成功运营了“7 天”系列酒店,在300个城市有5 个品牌的超过3000 家门店,有超过8 千万会员,可以与希尔顿的品牌
和HHonors 常客计划相联,实现双赢。年初至今,公司新签约6700 个酒店房间,其中30%是Hilton Garden Inn,Hampton 启动后,将更加促进签约增长。


星巴克(SBUX US)本季度中国新开120 家门店,门店总数接近1400 家。新开门店的销售额都能超过公司开店前做成的第一年计划。公司的移动App 和星享俱乐部受到愈来愈多中国消费者的喜爱。因此中国区同店增长总能远超亚太区平均水平(本季度5%)。中国和日本门店利润率是全球最高的。公司计划从10 月开始的新财年在亚太区开850 家新店。

好时巧克力(HSY US)本季度完成了对上海金猴食品的收购,后者的生产能力和在传统渠道上的优势与公司形成互补,收购后,中国市场成为公司的全球第二大市场, 2015 年销售额预计5 亿美元(2014 年不含金猴,为2 亿美元)。管理层表示,
中国巧克力市场3 季度增长11%,但公司下游销售增速是市场平均的4 倍。ACNielsen 数据显示公司市场份额已达10%,好时品牌和Kisses 品牌今年各自提高市场份额0.9 和0.7 个百分点。公司正在大力推进新品Reese。

百威英博啤酒集团(ABI BB)受暑期寒冷天气影响,3 季度中国啤酒销售下降4.9%,今年前两个季度分别同比上升4.6%和9.4%。但由于产品结构继续高端化,单位销售收入同比提高8.3%,EBITDA 利润同比增长20%。公司市场份额也提高70 个基
点至15.7%。百威品牌销量依旧增长双位数,仍然是市场上最受欢迎的外资啤酒品牌。包括哈尔滨在内的几个核心品牌,销量增长3.7%,占中国区整体的75%。今年8 月公司推出比百威更高端的Corona 品牌,希望中长期有很好的增长。

阿迪达斯(ADS GY)本季度中国区销售同比增长13%,高于前两个季度的11%和5%。直营门店同店增长18%,总销售增长32%。


诺和诺德(NOVOB DC)中国区收入3 季度同比增长14%,与2 季度和1 季度增长17%和18%相比,略有放缓,主要受到渠道存货调整和医药反贿赂的“九不准”规定影响。因为中国市场增长慢于公司此前预期,公司将其全球收入今年的增长指引区间微调7%-9%(当地货币),此前区间为7%-10%。

迪斯尼(DIS US)表示,上海迪斯尼乐园将是公司历史上很长时间以来最好的国际发展机遇,园区规模、创新程度和质量都是一流的。预计2015 年年初开业。乐园开业也将刺激衍生消费品的需求。此外,管理层还预计再过几年中国将赶超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电影市场。公司旗下迪斯尼、皮克斯、惊奇等制片企业推出的电影都在中国有不俗的票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12-9 12:47:29
此文也献给本毕业季的大学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2-9 13:59:2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2-9 14:00:39
个good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2-9 14:02:04
楼主数据总是全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2-9 14:40:56
还是要看什么行业,有的外企还是保持强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