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3871 14
2014-12-09
             孔子和马克思可以成为好朋友

    假如人的魂灵不死,假如这个魂灵在另外一个世界使这个死去的人恢复到原来那个生命的状态并长生不老,我想孔子和马克思一定有机会见面,而后交谈,最后成为情投意合的朋友。

  中国有句古话:“同气相求。”我看,这两位世界级的思想大师,他俩是“同气”的,二人的肉体中有着相同的基因,相同的血液。甚至可以推断,他俩心脏的大小和色彩都一样。


  孔子的心里向往一个理想的世界:“天下为公。”马克思心里也向往一个理想世界:共产主义社会。这两种社会图景,尽管语言符号不一样,也许构建美好图景的具体结构和创造的手段也不一样,但方向是一致的,精神价值和总体形态特征是相同的。天下为公是对私有制的否定,共产主义社会也是对私有制的否定;天下为公是对不平社会的否定,共产主义社会也是对不平社会的否定;天下为公是对黑暗罪恶统治的否定,共产主义社会也是黑暗罪恶统治的否定。


  是的,孔子的语系中有建立等级秩序的表述,但今人一定要读懂孔子这个等级秩序的具体含义,它是指的管理过程中的等级,即有上有下,而不是指的广义的生活秩序的等级。社会普遍的生活秩序是没有等级之分的。离开了管理和被管理这个关系,等级就不复存在。在有国家存在的阶级社会里,这种等级管理秩序是不可避免的。就公民与公民之间的关系看,孔子对任何公民都主张采取平等的态度,不分地域、不分种族、不分贵贱。孔子甚至有“柔远人,怀诸侯”的观念。从育人过程中的“有教无类”也体现出了孔子公平的无等级的价值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以及人之幼。”也体现了博爱无等次的思想。“四海之内,皆兄弟。”更体现了平等交往的人际关系思想。孔子的等级是伦理和政治等级,只在伦理关系和政治关系纽带里起作用,脱离了这两个关系,等级就自然消失了。所以,孔子的等级关系是有限制和特定范围的。在私有制没有解体的历史时期,这种等级存在是客观与必然的。


  事实上,孔子和马克思的心上都流淌着一条仁爱、善良、平等的河,这条河里溢满了正义之血之气。他们都希望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安宁、幸福、祥和。孔子的一部《春秋》就是对不仁、不义、不平社会和暴力无序社会的批判,对强食弱肉的批判,对罪恶社会制度的批判。“复礼”无非是消弥战争、消弥杀戮,使社会秩序回归到和平、安宁、仁爱的社会图景,让沉沦的道德回归到优美的状态上来。人们批评孔子搞“复古倒退”,弯曲了孔子的愿意,玷污了圣人灵魂。马克思的《资本论》与孔子的春秋也有相通之处。创作的目的一致:即为了公平和正义。当然,《资本论》与《春秋》有个很大的不同点,即马克思为弱势群体讲话,为弱势范围群体的生存抗争,为弱势群体找一条改变命运、改变社会状态的道路指出了“暴力革命”的途径。无疑,在对待穷凶极恶的极度自私的不顾人民死活的政治集团的态度上,马克思表现得十分鲜明,比孔子的战斗性强得多。对于这样的恶,孔子采取的退让的办法,企图用“和”的方式解决问题,而马克思采取了进攻的办法,手段是暴力革命。所以毛泽东说:“马克思主义的道理,千条万绪,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造反有理。”毛泽东的确对马克思理解甚深。社会变革有两条途径,一条是和平的路子,另一条是暴力的路子。选择什么路子要看对象说话。对待穷凶极恶的权力极度自私的不顾人民死活并永远搞寡头政治且永远不愿放弃权力的统治集团,只有用马克思的办法实现社会变革,推进文明进步。“和”的路子是走不通的。指望它把民主与平等给你,把祥和与幸福给你,只会是幻想。


  尽管孔子革命的方法和马克思不一样,但丝毫不损孔子的伟大,他所处的时代是诸侯纷争的岁月,社会突出的矛盾是诸侯国与诸侯国之间的矛盾,所以孔子有劝“和”与“复礼”的思想。而马克思所处的是早期资本主义时代,社会突出的矛盾主要表现在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社会病状不同,开的药方就不一样。但目的都是对黑暗与罪恶的反抗。


  假如在另一个世界孔子和马克思真能相遇并聊起天来,切磋天下大事,解救万众于水火,我想他俩会谈得很投机,会成为很好的朋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12-9 14:24:49
一个讲仁义、等级,另一个讲斗争、消灭,能搞一起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2-9 15:36:05
记得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里面将佛教在中国能够扎根下来是因为其内涵和中国传统的儒道两家文化相通、相兼容的,并且给出了三个理由。具体我就不详述了。

类似地,马克思主义的理念能够在中国扎根,肯定不仅仅是因为政治的因素。共产主义的理念和儒家的内核实际上是非常兼容的,这肯定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以生根的原因之一。

现在core在倡导学习传统,实际上就是在推广“大同”的理念吧,^_^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2-9 15:57:08
写这文的人肯定没读过《十三经》,《三礼》里面多得是“明尊卑,别贵贱”的地方,自觉维护等级制。所谓“君,至尊也。父,至尊也。夫,至尊也。君虽不仁,臣不可以不忠。父虽不慈,子不可以不孝。夫虽不贤,妻不可以不顺。”根本是宣传无条件做奴才。

现在狗屁新儒家宣传宗法制时代的陈词滥调,投上所好,自觉奴役,马克思和孔子相提并论是一种褒奖么?马克思起码还讲求阶级斗争,什么时候和宣传做顺民的一体同心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2-9 16:21:36
一个讲人性善,一个讲人性恶,一个讲匹夫不可夺志也,一个讲最先进的阶级领导解放其他阶级!这能搞到一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2-9 17:29:56
没这个可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