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我帖中有不纳赋税的词句就有强声的质疑,为此就不纳赋税发专帖答meitianyiming 等的质疑,以供探讨。
 
关于不纳赋税答meitianyiming 等的质疑
赋:的原本含义是指出强壮人力。
 
在黄帝之前的农耕(炎帝传说楚木公的后世子孙繁衍的)族群入秋仓实之后,来自北方的游牧部落,入冬后常前来抢劫秋收谷物。别无它法,各农耕族群只得以壮年劳力持可手木棍,在贼人北来之必经要道设置绊马索,绊倒其马将其打死。这就是最初的赋。炎帝(神农氏)原本是指农耕各族群共同推荐出(知农事有威望者)的族长,后来这个各族群所出壮年劳力的领头人到了黄帝领头时,北来贼人不再只是在冬季,春夏秋冬四季无常,实于无耐,族长(炎帝)只好派黄帝长期在贼人北来之必经要道驻守。黄帝是第一个带着他爱并爱他的女人一起驻守,他的女人就在他的驻地开创边垦先列,后来都带相爱的人垦边驻守,由此而来繁衍出强大的中原黄帝族群。
 
税: 的原本含义是指没有强壮人力之户相应的多出一点粮食以助驻防。
此乃赋税之原本也。
 
这里的不纳赋税,源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所记载的他那个时代的穷人,所向往的耕地国有制度的理想社会。在当时的穷人想,如果建立了耕地国有制度,种田人直接向国家租种耕地,就不用向地主王侯交租,而直接将地租上交国家,国家有了地租这样大的一笔收入就不必再按人头收纳赋税了。穷人的这个想法是各地王侯所封杀的想法,陶渊明不便如实记载就只有巧用魚人妙笔之于世后传。那时的穷人秋收交租后就只剩下饥荒难度的口粮,不得不背景离乡借逃冬荒之名以避赋税,来春再回家乡租田耕种,别无它法。当时穷人这一做法难往了彭泽县县令陶渊明,他只得发春告令,今秋赋税一律由耕地所有者代收租种者家的人头赋税,若不能代收,则要早作报告以便派差随租一并收取赋税,否则,就得派人陪同县差找到其租种人以助本年度赋税的收取,并承担由此所产生的花费。春告令一出,大地主、侯爷王爷之耕地出租无着落,只得租含赋税且不长方能将耕地租出。侯爷王爷是此痛恨陶令便拜笔以陶渊明所曾心异参之,所拜笔之人恰恰是敬重陶公的文友而使人告之陶公所故辞令归去。春告令不了了之。
 
所此回答meitianyiming 等质疑的是,陶渊明的不纳赋税并不是指桃源社会无需公益支出,而是说,桃源社会所需公益支出的收入来源另有着落——地租。换言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者所说的不纳赋税并不是说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无需公益支出,而是说其所需的公益支出之来源另有足够的着落——自然资源。
meitianyiming 等质疑者问我:
------------------------------------------------------------------------------------------------------------------
不纳税赋那国家的开支从何而来?你直接说自己要当李自成不就得了嘛。
中央领导的工资从何而来?
外交大使馆的工资与经费从何而来?
各地教育经费从何而来?
计划生育的恶果失独家庭老人的抚养费从何而来?
军队的经费从何而来?战士的补助从何而来?
破产企业的职工安置费从何而来?
调节宏观经济环境的经费从何而来?
环境保护的资金从何而来?
科技工作者的经费从何而来?
实验室图书馆文化馆的经费从何而来?
文物保护经费从何而来?
警察警察官法官的经费从何而来?
全国人大代表的经费从何而来?
重大公共水利设施的经费从何而来?
发生地震后的赈灾经费从何而来?
没有这些公共设施
资本家们发生矛盾后谁给裁判?
他们受到外国欺负谁给保护?
他们还想不想挣钱了?
---------------------------------------------------------------------------------------------------------------------
我想问meitianyiming 等质疑者的问题是,这自然资源公有之后该有多大的公益收入,你们深入细致地研究过么?这么巨大的一笔收入到了那些人的荷包里去了,你们深入细致地研究过么?这么巨大的一笔收入到了这些人的荷包里去了对于我们搞商品意味着什么,你们深入细致地研究过么?当你们把这三个问题深入细致地研究清楚之后,我敢断言你们必将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不纳赋税的坚定支持者,也将是当代最伟大的经济学家。
桃源居士1(zenglaisong@163.com或QQ1422232619)静候有兴趣深入探讨者来函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