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008-8-26 08:10: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8-8-25 20:03:00的发言:

能再解释一下,怎样的思想是“伟大”的?

(原贴打错一字)


如果你觉得我的想法是不对的,你可以亮出你的想法,不需要搞这些诱导式的, 这些是律师的强项, 关于这个伟大思想的争论到此为止了,我相信谁都有自己的看法,你说出你的,我说出我的,也不需要分高下, 了解就可以了,你为什么不对我理解的对于费雪的利息理论进行诱导式呢,那样我会很欢迎.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8-26 8:21:56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26 08:25:00

那么利息的定价应该是"你想定多高就是多高",如果考虑经济学假设,就是"你能定多高就是多高"
===========================================

最终取决于借贷的平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26 08:27:00
以下是引用十万个为什么?在2008-8-25 22:08:00的发言:
那么我问个问题:什么时候会出现利息倒贴现象。

长期利息和短期利息倒挂的时候,可以认为是利息倒贴现象。

金本位时代,黄金的储藏,也是有利息倒贴的

有没有这方面的高人,给个理论解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26 08:46:00

我把想到的写出来

1: 利息就是a series of event

2: 利息本身和引起它的东西没有关系,这里面有两个意思 1: 利息是可以脱离我们本身认识中一些东西单独存在的 2:如果考虑 成本->中间过程->利息的话, 那么成本是不一定是我们经常见到的东西,暴力就可以作为一种成本进行交换,也就是说黑社会的坐地收租

3: 对于利息的处理, 原则是""你想定多高就是多高",如果考虑经济学假设,就是"你能定多高就是多高
你想定多高就是多高---这个里面有几个意思 1: 你可以获取无穷大,2; 你可以获取合理利息(这个是加入经济学假设之后的合理解)3:不要利息 4: 负利息

"你想定多高就是多高",这个原则几乎就是单独考察对象是百试百灵的, 就好比研究土地,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就是这个原则一种不着边界的解释

4: 利息本身不存在极限问题,只是有了限制条件才有了极限

5: 如果把时间轴无限延长, 那么每个点都会有一个利息出现,是不是这样可以求出极值点呢? 这个是不行的,因为每个时间点上事物是不同,不同的事物是是不能放在一起求极值点的,也就是说这些点不能练成曲线,也不能比较这些点的高低. (这个似乎有点违背常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26 08:53:00
以下是引用alangpwang在2008-8-26 8:25:00的发言:

那么利息的定价应该是"你想定多高就是多高",如果考虑经济学假设,就是"你能定多高就是多高"
===========================================

最终取决于借贷的平衡

你能定多高就是多高, 本身已经说明了,这里面还有一个意思就是不能多要就少要,总有一个是可以成交的那么借贷平衡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26 09:15:00
以下是引用wsbsmn在2008-8-26 8:10:00的发言:

如果你觉得我的想法是不对的,你可以亮出你的想法,不需要搞这些诱导式的, 这些是律师的强项, 关于这个伟大思想的争论到此为止了,我相信谁都有自己的看法,你说出你的,我说出我的,也不需要分高下, 了解就可以了,你为什么不对我理解的对于费雪的利息理论进行诱导式呢,那样我会很欢迎.

我都不知道你是怎么想的(理由),如何评价你的想法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26 09:21:00
以下是引用wsbsmn在2008-8-26 8:10:00的发言:我相信谁都有自己的看法,你说出你的,我说出我的,也不需要分高下, 了解就可以了,你为什么不对我理解的对于费雪的利息理论进行诱导式呢,那样我会很欢迎.

(1)这里谁要分出高下吗?问题是,你只抛出一句,就没有下文了。你并没有说出你的。我也不了解你为什么说出。

(2)对你的费雪理论进行“诱导”,也得有点起码的共知基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26 09:24:00
以下是引用wsbsmn在2008-8-26 8:53:00的发言:你能定多高就是多高, 本身已经说明了,这里面还有一个意思就是不能多要就少要,总有一个是可以成交的那么借贷平衡了

只这一句,就没有办法“诱导”了。

(市场结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26 09:26:00

伟大的说法,本身就是一个emotion的东西。我们不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但不能否认他的伟大。

同时,sungmoo要把伟大变成一个理性的,可衡量的东西,似乎也很困难。

我的理解是wsbsm表达了对费雪的一种感受。

类似于sense,也是不能很好的,系统的描述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26 09:29:00
以下是引用alangpwang在2008-8-26 9:26:00的发言:

伟大的说法,本身就是一个emotion的东西。我们不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但不能否认他的伟大。

同时,sungmoo要把伟大变成一个理性的,可衡量的东西,似乎也很困难。

我的理解是wsbsm表达了对费雪的一种感受。

类似于sense,也是不能很好的,系统的描述的。

 感谢,我正为这个犯愁呢, 我也说不出来为什么,至少是系统表述出来

我不是费雪的fans, 但是不妨碍我用他的思路(至少我这样认为)去解释现象,但是当我发现很多现象是很容易解释的时候,我就不由得佩服这个思想的奇妙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26 09:36:00
以下是引用wsbsmn在2008-8-26 9:29:00的发言:

 感谢,我正为这个犯愁呢, 我也说不出来为什么,至少是系统表述出来

我不是费雪的fans, 但是不妨碍我用他的思路(至少我这样认为)去解释现象,但是当我发现很多现象是很容易解释的时候,我就不由得佩服这个思想的奇妙了

从sense的角度,你也了解别人对你的看法有不同看法,否则你就不会把“无可争议的伟大的爱因斯丹”,和“有争议的伟大的费雪”相提并论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26 09:47:00
以下是引用wsbsmn在2008-8-25 22:01:00的发言:

我会去看的

我反应可能比较迟钝,公司治理的对象是公司,也就是说研究对象是公司,而不是利息本身了是不是有点脱节了?

如果你认为利息的合理水平是个问题,那么就应该去看看,shareholder 的古典理论,以及shareholder 与stakeholder关系的现代理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26 11:15:00

说来说去,费雪到底在《利息理论》里面说了什么?

哪怕就是第一篇的三章里面,他到底说了什么?

有人能总结出哪怕不怎么详尽的一个框架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26 11:40:00
以下是引用文献综述在2008-8-26 11:15:00的发言:

说来说去,费雪到底在《利息理论》里面说了什么?

哪怕就是第一篇的三章里面,他到底说了什么?

有人能总结出哪怕不怎么详尽的一个框架吗?

我没有看完,不敢做这个工作

但是我可以解释 INCOME is a series of events 也能推出来利息是可以单独存在的

我不知道是不是断章取义,

ps 这些理论可能是你不认同的, 但是不妨碍解释, 我也只是拿来用而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26 11:46:00
以下是引用wsbsmn在2008-8-26 11:40:00的发言:

但是我可以解释 INCOME is a series of events 也能推出来利息是可以单独存在的

我不知道是不是断章取义,

这是《利息理论》的第一句话,很经典。

但我想要想总结一本书的内容,除了第一句话之外,还要多看一点东东吧。

肯定不是断章取义,而是属于断句取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26 14:01:00
以下是引用alangpwang在2008-8-26 9:26:00的发言:伟大的说法,本身就是一个emotion的东西。我们不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但不能否认他的伟大

“迷信”也许正从此而来。(当然,这里不是准备“批判”迷信什么)

造就“伟大的说法”的emotion,个人以为,更是个人长期积累的结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26 14:05:00
以下是引用wsbsmn在2008-8-26 8:46:00的发言:3: 对于利息的处理, 原则是""你想定多高就是多高",如果考虑经济学假设,就是"你能定多高就是多高
你想定多高就是多高---这个里面有几个意思 1: 你可以获取无穷大,2; 你可以获取合理利息(这个是加入经济学假设之后的合理解)3:不要利息 4: 负利息

"你想定多高就是多高",这个原则几乎就是单独考察对象是百试百灵的, 就好比研究土地,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就是这个原则一种不着边界的解释

个人以为,上面的表述是“既定约束求最优化”(这一经济学常用的基本假设)的比较繁琐的表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26 14:06:00
以下是引用alangpwang在2008-8-26 9:36:00的发言:从sense的角度,你也了解别人对你的看法有不同看法,否则你就不会把“无可争议的伟大的爱因斯丹”,和“有争议的伟大的费雪”相提并论了。

插一句题外话:爱因斯坦(其理论),到现在也不是“没有争议”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26 16:55:00
以下是引用文献综述在2008-8-26 11:15:00的发言:

说来说去,费雪到底在《利息理论》里面说了什么?

哪怕就是第一篇的三章里面,他到底说了什么?

有人能总结出哪怕不怎么详尽的一个框架吗?

看了一下午的英文版的<利息理论>,没有看完,可以肯定,我的理解不是费雪的本意,我以前的问题也不问了, 书里面回答了,

佩服他逻辑的严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26 17:05:00
以下是引用wsbsmn在2008-8-26 16:55:00的发言:

看了一下午的英文版的<利息理论>,没有看完,

可以肯定,我的理解不是费雪的本意,我以前的问题也不问了, 书里面回答了,佩服他逻辑的严密,

很好,希望你能够坐得住,看得下。

希望你学会之后,回来和我们一起讨论你的心得。

这个学风很好,表扬一下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26 17:41:00
以下是引用文献综述在2008-8-26 11:15:00的发言:有人能总结出哪怕不怎么详尽的一个框架吗?

个人以为,了解了DGE模型,也就不难理解Fisher的说法了。

当然,Fisher并没有引入“偏好”。

现在的人们通常使用u(c),而Fisher一般只用c(或者说u(c)=c)。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26 17:46:00
需要补充一点,上面所说的“偏好”,并不指Fisher引入的“不耐”(“时间偏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26 18:46: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8-8-26 17:46:00的发言:
需要补充一点,上面所说的“偏好”,并不指Fisher引入的“不耐”(“时间偏好”)。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8-8-26 17:41:00的发言:

个人以为,了解了DGE模型,也就不难理解Fisher的说法了。

当然,Fisher并没有引入“偏好”。

现在的人们通常使用u(c),而Fisher一般只用c(或者说u(c)=c)。

我理解您的意思,其实我看过这本书的前半部分,很认真的看过。

我的帖子是想让几位年轻的朋友能够真正了解这些东西之后再发言,好像是有些效果了。

见259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27 12:11:00

还是看一点写一点

 income is a series of events

费雪把income分成了 enjoyment income , real income, living

1: income是被分解了,而不是我原先认为的把income当作观察对象来考虑

2: enjoyment income 在测量时被real income替代了,理由是无法测量

我的疑问是, 这种替代是否合适? 因为从 income角度看, 两个都是下面独立的子类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8-27 12:11:36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27 13:21:00

是这样的,从影响的角度看,的确是 enjoyment影响人们的选择行为,这是收入的本义。但经济学科作为一种经验科学,一个必要条件是,推测出来的结果可以验证。所以,用货币收入代替了enjoyment。

这种替代合适不合适,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的,要看具体的现象与问题而定的,不可以笼统地说,合适或者不合适。

有些enjoyment,比如生命、爱、信誉等等,你用放弃的金钱或者放弃的可观察的经济资源去看,去替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27 14:13:00

你的解释我理解了, 我说说我的想法

如果从逻辑或者推证的角度出发, 你把某个事物分成了很多个子类(a1,a2,a3, ...),那么这些子类应该是从你的角度看存在较大的差异才行,虽然不排除他们之间有联系, 如果你用a1替代了a2, 那么说明你违反了你原来的本意, 也就说你认为他们之间共性大于异性,你完全把他们放在一类里面说明.

再说测量问题, 无法测量不是经济学特有的,那么是不是可以考虑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无法得出数据项的分析呢? 比方说爱, 我是测不出来,但是我可以用问卷方法得到大多数被调查对象的态度,从而转换成数值, 这个在问卷调查里面常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8-27 14:13:47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26 16:20:16
关注一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