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2008-8-23 22:56: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8-8-23 12:51:00的发言:

这里可能还是有个问题。

两种情形:

(1)存货当年可以用于最终消费,但存货在第二年由于变质损失无法再用于消费。

(2)存货当年可以用于最终消费,在第二年仍可以用于最终消费,并全部用于最终消费。

这样第二年里,其他条件不变,情形(2)是否比情形(1)会多出GDP?然而,第二年如果没有任何生产呢?

这个问题在mankiw的宏观上有近似的论述。

我的看法是,第二年里,其他条件不变,情形(2)的确是比情形(1)会多出GDP。

当然,如果有具体的例子,可能更好说一些。因为我可能会误解你的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24 07:02:00
以下是引用vincent_wgd在2008-8-23 22:56:00的发言:我的看法是,第二年里,其他条件不变,情形(2)的确是比情形(1)会多出GDP。

但是,如果两种情形中,第二年本国并没有任何生产行为,如何理解(2)比(1)多出GDP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24 08:22:00

      其实吧,按照GDP的定义来看,本问题中当年GDP的增加值应该是最终产品的价值,也就是180,

可按照vincent_wgd的计算,GDP的增加值只有100,这两者好像也都没什么问题,可结果怎么不一样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24 08:24:00
概念不清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24 08:24:00
概念不清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24 08:25:00
概念不清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24 08:42:00
以下是引用tzzhuqin在2008-8-24 8:25:00的发言:
概念不清啊!

老兄,请多指教,先谢谢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24 10:56:00
以下是引用lismith在2008-8-24 8:22:00的发言:

      其实吧,按照GDP的定义来看,本问题中当年GDP的增加值应该是最终产品的价值,也就是180,

严格讲来,增加值法与最终产品法的计算结果并不必然相等。当二者不等时,(当这个最终产品的所有价值并不是由当年的生产完成的时候,也就是跨期间完成一个最终产品),应以增加值法为准。至于原因,只要想想gdp到底是在核算什么,就应该清楚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24 11:06: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8-8-24 7:02:00的发言:

但是,如果两种情形中,第二年本国并没有任何生产行为,如何理解(2)比(1)多出GDP呢?

这是跨期间进行核算造成的问题。

如果我们核算GDP是2年核算一次,那么情形(1)的GDP是0,而情形(2)的GDP是一个正值。这个大家不会反对吧。

当我们1年核算一次时,(1)的第一年和(2)的第一年的GDP应该是一样的。这个大家应该也不反对。

而GDP 是流量,2年的GDP合计应为第一年和第二年的GDP之和。

因此,现在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2)中的第二年比(1)的第二年多出GDP。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24 16:37:00
以下是引用lismith在2008-8-24 8:22:00的发言:

      其实吧,按照GDP的定义来看,本问题中当年GDP的增加值应该是最终产品的价值,也就是180,

可按照vincent_wgd的计算,GDP的增加值只有100,这两者好像也都没什么问题,可结果怎么不一样呢?

再多说一句。最终产品的价值180是由两年的生产完成的。其中的80是由上年创造的GDP,,已经包含在上一年的GDP里了。因此第二年的GDP无论用哪种方法计算都应该只有100。否则就会出现重复计算的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25 08:50:00
谢谢vincent_wgd,再次隆重感谢,受益匪浅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25 18:10:00
6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25 23:16:00
注意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区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27 09:01:00
还要考虑物价变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16 15:12:00
以下是引用vincent_wgd在2008-8-24 10:56:00的发言:严格讲来,增加值法与最终产品法的计算结果并不必然相等。当二者不等时,(当这个最终产品的所有价值并不是由当年的生产完成的时候,也就是跨期间完成一个最终产品),应以增加值法为准。至于原因,只要想想gdp到底是在核算什么,就应该清楚了。

个人以为,如果理论上各种核算方法不相等,只能说明某种核算方法是有缺陷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16 15:25:00
以下是引用vincent_wgd在2008-8-24 11:06:00的发言:这是跨期间进行核算造成的问题。如果我们核算GDP是2年核算一次,那么情形(1)的GDP是0,而情形(2)的GDP是一个正值。这个大家不会反对吧。          

反对。

若如上所言,保质期很短(比如只有几天)的(本国本年生产的)产品,若不在保质期内用于最终消费,根本就不算作本国本年GDP了(设统计周期为一年)。

而GDP是生产性概念,表现的是一国的生产(最终产品及服务)能力。

*************************************

其中,“两种情形”指:

情形1:存货当年可以用于最终消费(却未在当年用于最终消费——也由此才叫“存货”),但存货在第二年由于变质损失无法再用于消费。

情形2:存货当年可以用于最终消费(却未在当年用于最终消费),在第二年仍可以用于最终消费,并全部用于最终消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16 16:11: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8-9-16 15:12:00的发言:

个人以为,如果理论上各种核算方法不相等,只能说明某种核算方法是有缺陷的。

从大的方面说,核算方法有三种: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

而生产法,往往又分为:增加值法,和最终产品法。有些书说这两种方法是等价的。但是如果你看一些负责任的书,书上会说明二者等价是有条件的。

同时,在实际统计工作中,生产法是不会采用的。往往采用的是支出法和收入法。当支出法和收入法有差异时,往往以支出法为准。而在收入法中加入误差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16 16:12:00
以下是引用lismith在2008-8-18 8:03:00的发言:

如果某原油加工企业去年以80的价格买入原油囤积起来以备来年生产(按存货投资计入去年的GDP),今年原油涨价到120,该企业用该原油在今年生产出来的产品油价格为180(最终产品,计入今年的GDP),那么该企业新增的价值是多少?

如果是100,那么原油增值的40就计入了今年的GDP?换句话说,就是存货投资的增值部分也计入了GDP?

如果只有60,那么那40跑哪去了呢?

呵呵,该企业新增价值肯定是100,但GDP可不是同样增加的。

我认为你迷惑的关键就在于,GDP在计量过程中,是如何计算利润的。

当你用过去的存货生产东西的时候,企业本身可以使用原材料的历史成本或者市价,

这会导致企业的利润组成出现区别,但总数还是100。

但是,在计算GDP的时候,利润中,这部分由于投资存货原料带来的膨胀,

会被从企业利润中去除。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16 16:18: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8-9-16 15:25:00的发言:

反对。

若如上所言,保质期很短(比如只有几天)的(本国本年生产的)产品,若不在保质期内用于最终消费,根本就不算作本国本年GDP了(设统计周期为一年)。

注意,我指的是二年作为一个核算期。因此,情形(1)下,在第二年末进行核算时,GDP为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16 16:25:00
以下是引用vincent_wgd在2008-9-16 16:18:00的发言:注意,我指的是二年作为一个核算期。因此,情形(1)下,在第二年末进行核算时,GDP为0。

注意:正是按你的“二年期核算”的逻辑,才得出“一年期核算”时这样的结果。

(只要核算期长于保质期,按你的逻辑,这类产品是不算作GDP的。按你的方法,即使把核算期改成“两年”,保质期只有几天的产品仍不算作GDP)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16 16:33: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8-8-20 11:06:00的发言:

(1)计入GDP的,不是“存货”,而是“存货增加”。前者是存量,后者是流量,而GDP也是流量。

(2)“投资收益”这个项目,本人也不太清楚,但是计入也是有道理的。不过,还是不应该计入GDP。GDP的本义是反映本国生产能力(某一时期的最终产品的产量)。

不过,在涉及房地产时,GDP核算要考虑价格变化。

1、关键是如何能确定“最终商品”?比如原油,用于炼油,是中间产品。

炼油厂的员工烧重油提供热力(只是举个例子,不要较真啊,呵呵)属于炼油厂职工的最终消费吧。

2、是否计入“投资收益”的问题,按照现行的会计和税法制度,应该是没有这方面的规定,

一般是企业采用不同的成本法计量存货,如先进先出和后进先出,就大不一样。

(跌价倒是可以冲销“存货跌价准备”账户,真是不平等。)

3、关于房地产的GDP计算,有无实例可供一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16 16:34:00
以下是引用vincent_wgd在2008-9-16 16:11:00的发言:

从大的方面说,核算方法有三种: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

而生产法,往往又分为:增加值法,和最终产品法。有些书说这两种方法是等价的。但是如果你看一些负责任的书,书上会说明二者等价是有条件的。

同时,在实际统计工作中,生产法是不会采用的。往往采用的是支出法和收入法。当支出法和收入法有差异时,往往以支出法为准。而在收入法中加入误差项。

个人以为,核算结果不应因核算方法而异,或者说,核算结果的差异,只能是统计性误差,而不能是理论原则性误差。

生产法,个人以为,可以补充定义(或原则):凡当年利用往年生产的中间产品生产最终产品,(这一情形中)当年初始值设为负值。

如楼主中的题目,当年增加值为180,但当年初始值为-80,于是当年GDP为100。

如果当年未出售的或未被利用的“中间产品”也要计入GDP(这种做法本身已经在某种意义上“混淆”了“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生产法的定义就需要补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16 16:35:00
以下是引用vincent_wgd在2008-9-16 16:18:00的发言:

注意,我指的是二年作为一个核算期。因此,情形(1)下,在第二年末进行核算时,GDP为0。

两种情况不一样,所以无法比较。

情况1下,你的生产量为零,情况2下,你有生产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16 16:36:00
个人感觉,这个问题也有点像咱们几年前讨论的关于房地产核算的问题,只不过,核算对象变成了“作为存货的中间产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16 16:37:00
以下是引用a_id在2008-9-16 16:35:00的发言:两种情况不一样,所以无法比较。情况1下,你的生产量为零,情况2下,你有生产量。

注意:

两种情况下,在第1自然年,你都有生产量;情况2下,在第2自然年,你只有消费量(并且是对往年产出的消费量),并没有生产量。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9-16 16:39:13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16 16:37: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8-9-16 16:25:00的发言:

注意:正是按你的“二年期核算”的逻辑,才得出“一年期核算”时这样的结果。

(只要核算期长于保质期,按你的逻辑,这类产品是不算作GDP的。按你的方法,即使把核算期改成“两年”,保质期只有几天的产品仍不算作GDP)

要不举一个例子吧:

假设一个面包厂在第一年生产了价值100的面包,没有销售,仅仅作为存货,准备在第二年销售。

但是在第二年时,由于腐败,而无法销售。

那么,如果两年核算一次GDP,GDP=0.

但是一年核算一次GDP,那么第一年GDP=100,第二年GDP=-100.两年的GDP合计为0,与两年核算一次GDP的结果相同。

我是这样核算的,不知版主如何核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16 16:39: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8-8-24 7:02:00的发言:

但是,如果两种情形中,第二年本国并没有任何生产行为,如何理解(2)比(1)多出GDP呢?

是不是因为中间产品出售,带来的年初年终存货投资变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16 16:43:00
以下是引用vincent_wgd在2008-9-16 16:37:00的发言:要不举一个例子吧:假设一个面包厂在第一年生产了价值100的面包,没有销售,仅仅作为存货,准备在第二年销售。但是在第二年时,由于腐败,而无法销售。那么,如果两年核算一次GDP,GDP=0。

分歧就在这里。

照你的逻辑,设想,

核算期仅为一年(甚至半年),但面包的保质期只有10天。那么,如果面包厂生产出来的面包没有卖出去而坏掉了(谁也没有吃到),你认为,这些坏掉的面包是否应该计入本年GDP?

个人认为,应该计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16 16:44:00
以下是引用vincent_wgd在2008-9-16 16:37:00的发言:

要不举一个例子吧:

假设一个面包厂在第一年生产了价值100的面包,没有销售,仅仅作为存货,准备在第二年销售。

但是在第二年时,由于腐败,而无法销售。

那么,如果两年核算一次GDP,GDP=0.

但是一年核算一次GDP,那么第一年GDP=100,第二年GDP=-100.两年的GDP合计为0,与两年核算一次GDP的结果相同。

我是这样核算的,不知版主如何核算?

如果在第二年,面包被销售出去,那么结果如下:

如果两年核算一次GDP,GDP=100.

如果一年核算一次,第一年GDP=100,第二年GDP=0,也与两年核算一次GDP的结果相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16 16:46: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8-9-16 16:43:00的发言:

分歧就在这里。

照你的逻辑,设想,

核算期仅为一年(甚至半年),但面包的保质期只有10天。那么,如果面包厂生产出来的面包没有卖出去而坏掉了(谁也没有吃到),你认为,这些坏掉的面包是否应该计入本年GDP?

个人认为,应该计入。

这个问题,在MANKIW的宏观上,有明确的说明:这个情况不计入GDP。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