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1239 0
2014-12-11

 

  目前国内集成电路产业处于飞速上升期,不仅缺乏技术型人才,对领军人才的渴求更高。在国内带兵创业,不是带文艺兵,而是要带能打仗的兵。它要求人才各方面素质都要过硬,既要有研发能力,也要有管理和协调的综合能力,比如对员工要有很强的影响能力,不仅要是一个技术领袖,还必须是一个精神领袖。

  中国现在是人才大国,但并不是人才强国。大而不强的瓶颈在于人才评价问题。人才评价,是发现、培养、选拔、使用、激励人才的依据。问题在于我们如何发现和甄别出优秀的人才。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这一观点,是近几年才被大家接受和熟知的。企业做高技术研究,对优秀人才的需求很大,但在人才吸引方面,依然有些吃力。过往我们投入到做基础研究的研究所和大学里较多,而对于企业,尤其是非国有企业的支持较少。人才不去企业,致使我们的企业的创新力依然是弱小的,整个产业的发展依然会是滞后的!

  长期以来,一直有一个观念,在大学或研究所工作,从事的才是高技术研究,所以许多大学生就业时,首先选择的是留校或者是去国有研究所,而带有很强的意愿去企业锻炼的人,相对较少,这极大地挫伤了本土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

  造成目前人才去向畸形的原因,与现有的人才观念及培养模式不无关系,大学生对市场和社会的了解机会甚少。为了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营造创新的氛围,我们应该鼓励大学毕业生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去,只有大学生愿意到企业去了,企业才能发展得越来越好,社会首先要有这个意识。当然企业也需要改变,要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现在大批的学生倾向于留校或去研究所,实际上成才的效率很低。我们公司有些大专学历的员工在三年的时间内拿到了十几个发明专利,这对员工来说是极好的成长机会,也是极大的鼓舞,同样对公司的长远发展来说也是非常有利的。

  现在高校多数博士毕业后选择留在熟悉的大学环境和学长、导师一起做课题。这并不利于他们以后的发展,所以我建议尽量控制博士留校比例,制定政策鼓励他们到企业、到市场一线去。现在这个呼声还不够。

  集成电路产业正面临着抢抓科技变革的历史性机遇,面临着缩短技术差距,承担维护国家信息安全的历史重任。产业之强弱,系乎人才。人才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与产业发展休戚相关。引进一个人才,建立一个企业,进而带动一个产业的发展,这是领军人才的核心价值。现阶段,我们仍需要继续加大引才的力度,不遗余力地发现和培养顶尖人才。期待有更多的政策支持、更完善的人才管理机制、更宽松的创新环境,为集成电路产业提供更强大的智力支撑。(源于千人智库,EWW141211ZYY)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