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蛮生长”,几乎成为中国企业创业期的成长模式,也成为企业机会主义成长的借口,粗放经营,“风口理论”,“互联网思维”,“颠覆性成长”成为主流的价值判断。华为的“毛尖草成长模式”及“倒成长模式”,为中国企业反思其成长模式带来有价值的借鉴。
  华为的毛尖草成长模式:纵观华为26年的成长曲线,与毛尖草的成长模式极为相似。可称之为“毛尖草成长模式”。
  在成长初期,打好基础,积蓄力量,在聚焦业务发展的同时,关注内部
管理:优化组织,搭建平台,疏理流程,构建队伍,构筑文化。关注外部机会,但不作机会主义。关注短期利益,但不因短期利益而牺牲长期的发展。中国许多企业在成长初期所出的问题,不是因为成长速度太快,而是因为高速成长撕裂了脆弱的内部管理。
  华为当年的《基本法》、引进世界一流的管理体系、组织优化、人才引进等,实际上就是像毛尖草那样在积蓄未来成长的力量,在他人竞相奔走的时候,倒退几步,深蹲下来,调整呼吸,积蓄力量,瞄准目标,控制步伐,为冲刺做准备。(正如朱元璋的谋士朱升,在朱元璋扛起反元大旗时建言:“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当公司对机会与环境作出准确的判断时,开始发力,开始释放能量,实现反周期成长。而此时,先行的竞争对手们因为跑得太快,已经身衰力竭,气喘吁吁。华为的超越就是一个必然,也是一个自然。
  很多企业都在学华为,以华为为标杆。笔者认为,学华为的当下,不如学华为的过去,学华为的成长路径。
  华为的“毛尖草式的倒生长模式”值得中国企业深思。
  在互联网思维盛行的当口,华为发布了企业形象广告。广告引用的是“千年扫地僧”李小文先生照片。
任正非亲自撰写的广告词:“华为坚持什么精神?努力向李小文学习”。“在大机会时代,千万不要机会主义。”
来源:
i黑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