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上周急跌走势引起市场关注,分析师说,「6.20关卡未破,不能认为贬值周期开启」;由于美元持续走强,加以市场对人民币贬值的预期等多重因素,使大陆央行未来对外汇市场干预的难度提高,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也将加大。
新浪财经引述国泰君安分析师任泽平观点指出,大陆8日公布的进出口外贸数据大不如预期,是造成8日、9日人民币即期汇率暴跌的催化剂。
从11月初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直处于跌势,但是幅度不大;11月21日大陆央行降息却成了转折点,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出现加速贬值,即期汇率从6.1249贬至12月11日的6.1886,累计震荡下跌637个基点。
相对于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的下跌,大陆央行给出的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却处于不断上调的趋势。
报导援引招商证券分析师刘东亮指出,人民币中间价持续上调,显示大陆央行无意推动人民币贬值,央行维稳身影显现。
刘东亮说,短期而言,在屡创新高的贸易顺差压力下,人民币大幅贬值的条件不成熟,会引发不必要的贸易摩擦;任泽平也认为,政府对人民币国际化大力推行,大幅贬值将不利于维护人民币对外形象、延迟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刘东亮认为,人民币将在急跌后保持震荡走势,年底前将维持在6.12至6.20区间,中期波动范围会扩大,约在6.05至6.26之间震荡。
民生证券分析师管清友指出,投放外汇占款可能会成为大陆央行的选择。
推动人民币适度贬值,还可以对冲近期美元指数的强势上行,压低实际有效汇率,支撑一下后继乏力的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