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互联网金融飞速发展起来,各界对于互联网金融的关注也是越来越密切,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这标志着普惠金融已经由企业行为上升为国家战略。但是随着互联网金融的繁荣发展,问题也就随之而来
,各种法律风险、安全隐患成为影响融投资双方参与互联网金融的一大阻碍,也成为制约互联网金融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关键一环。在如此的大好前提下,互联网金融可谓是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期,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仍待解决的互联网金融法律问题:
发展到现在的这种情况,如何规范互联网金融发展,有效解决互联网金融法律问题,成为有效保护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前提。
前段时间出现的P2P跑路事件等等,这就暴露出了在互联网金融井喷的同时,监管缺位、信息泄露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在互联网金融给人们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需要对其进行规范,预防可能出现的风险,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我们的监管部门应该怎么办呢?在参考了国外网络金融的发展情况后,有业内人士提出以下七点建议:
一、加快互联网金融立法
目前,我国的法律体系对于互联网金融的关注度仍旧不多,或者说关注度已经足够但是具体的措施仍旧不够到位,尚不存在专门针对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法律。但是,互联网金融发展速度已远超预期,在其发展过程中也滋生了不少风险隐患,如果不加快对其进行立法规范,就可能会引起更大的风险。因此
,我们在充分考虑互联网金融的特点的同时,应加快互联网金融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建设。
二、加快互联网金融发展基础性法律立法
确定互联网金融的基础性法律。从法律层面界定互联网金融问题,确定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方向,包括界定互联网金融的范畴、建立较高行业准入门槛、规范市场主体交易行为等问题。修正和完善个人信息保护等互联网金融配套法律体系,对促进互联网金融发展涉及的框架性、原则性内容进行细化立法,
系统构建与互联网金融相关的配套法律制度。
三、制定互联网金融相关的部门规章和国家标准
制定互联网金融相关的部门规章,发布网络金融行为指引文件和国家标准,为网络金融平台运营商、担保公司、出借人、借款人等相关参与者提供具体化的规范引导。
四、强化互联网金融监管
互联网金融作为新兴的金融模式,现有的金融监管体系尚无法完全覆盖,存在一定的监管缺位。目前各种互联网金融形态主要是以行业自律为主,必须尽快完善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机制,以保证既能充分包容创新又能确保监管到位。
五、加强国际监管协调
由于互联网金融对地域的模糊,对于跨国性互联网金融交易行为,就需要加强与其他国家金融监管部门的合作,实施统一监管。
六、完善互联网金融配套征信系统
由于与互联网金融相关联的征信体系不健全,也让整个互联网金融平台蕴含着大量金融风险,特别是对于P2P行业,征信信息的获取是当前面临的最大难题。对此,张馨心建议在央行的征信中心、工商局企业信用信息中心等传统征信系统的基础上,通过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形成行业内部的征信体
系等举措来完善征信系统建设,有效降低审核成本和坏账率,又保护个人隐私。并与整个外部征信系统对接,开放与共享相关信用数据,从征信的高度促进互联网金融发展。
七、重视互联网金融消费者保护
互联网金融的便利性使得人人都可以成为互联网金融消费者,但是金融交易内在的复杂多样和专业性仍然存在。金融消费者准确理解和掌握互联网金融产品及服务的难度在加大,使得交易安全、个人信息泄露、资金亏损等风险也日益暴露。因此,要通过建立消费者保护的协调合作机制等措施切实加大对
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力度。
互联网金融不管是作为传统金融的有益补充还是作为新兴的行业,它在当前的发展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目前最为突出的便是互联网金融的法律问题。在我们确定了存在的具体问题之后,就要正视问题,利用如今发展中的优势进行有利的引导,进一步规范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发展,利用法律为互联网金
融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避免在发展过程中遭受损失,杜绝再次发生类似P2P跑路事件。
另外,有专家表示,从法律风险管理角度上,最大限度地保护投资人的合法权益,促进互联网金融环境的透明、效率和安全,极大地增强了投资人的信心,而这种信任机制将直接提升互联网金融平台的竞争力,有利于以法律专业服务的创新推动互联网金融乃至普惠金融的健康发展。
以上就是互联网金融目前仍待解决的法律问题相关内容了,但是不管业内人士或者是专家近期如何表示,互联网金融的法律问题至今仍待解决,我们也只能呼吁相关法律政策尽快出台、尽快完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