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 数据分析与数据科学 数据分析师(CDA)专版
1062 3
2014-12-16

近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对四省市小学生家庭教育状态的调查显示,家庭对孩子的隐性学业支持因素更值得关注。

  人们常说:“好家庭就是一所好学校。”家长们究竟该如何办一个“好学校”呢?下面就一起来学学。

1、生活中善于听取孩子的意见

  成绩优秀的学生家庭更多采用协商、民主的亲子互动模式。数据显示,“会听取孩子意见”的家庭,子女成绩优秀的占39.11%,而子女成绩较差的比例仅为19.90%。

  面对教育分歧,父母选择“私下再协商”的家庭,其子女成绩优秀的比例高达76.10%,而成绩较差的学生家庭选择比例仅为11.98%。

2、有着乐观的老爸老妈

  家人间的情绪理解与反馈不容忽视。调查显示,家庭成员间对情绪的理解和反馈越好的家庭,其子女成绩优秀的比例越高。“能感受到家人支持和关心”的家庭,其子女成绩优秀的比例最高,为74.12%;而冷漠、疏离的家庭中,子女成绩优秀的比例仅为12.48%和5.41%。

3、父母经常读书看报

  数据显示,“阅读型”家庭子女成绩优秀的比例更高。闲暇时父母经常“读书看报”的家庭中,其子女成绩优秀的比例为31.31%,高于“看电视、玩电脑、手机”(27.43%)、“朋友聚会、打牌娱乐”(24.90%)等家庭。

  调查还发现,学业水平较高的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也相对更多。由此看来,为孩子创设良好的“阅读型”家庭氛围对小学生学业成长的意义不言而喻。

4、总是能够一家人共进晚餐

  小学生学业水平与家庭组织娱乐活动的频率密切相关,家庭组织娱乐活动的频率越高,小学生成绩优秀的比例也越高。进一步对每周家庭成员共进晚餐的情况进行调查时发现,成绩优秀的学生家庭,“几乎每天”和“每周2-3次”家人共进晚餐的比例均高于成绩较差的学生家庭。

5、父亲和孩子关系亲密

  有意思的是,“爸爸经常和孩子做的事”对小学生的学业水平影响明显。在成绩优秀的小学生中,爸爸能经常和孩子“一起玩智力游戏(如下棋,迷宫、数字猜谜等)”的占比最高,为58.23%,其他选项依次为“打闹玩耍”(56.54%),“一起运动”(48.42%),“一起聊天谈心”(41.14%),“一起尝试新事物”(40.83%),“一起修理东西”(22.65%),“讨论军事、科技、政治、历史等话题”(18.86%),“共同保守一个秘密”(13.9%).

6、孩子从小会自己管理零花钱

  在成绩优秀的小学生中,随自主管理零花钱能力的提高,其学业优秀的比例也直线上升。53.30%学业水平较优秀的学生会将零花钱“攒起来,有计划地花”;相反,随心所欲,给多少花多少的学生中,成绩较差的为13.91%,学业水平较优秀的仅为3.12%。

7、指引孩子适当承担家务活

  并非把所有的时间都留给孩子学习和休息才是明智的选择,自理能力强的小学生学习能力也强。那些认为“只要学习好,做不做家务都行”的家庭中,子女成绩优秀的比例为3.17%;而持有“孩子应该做些家务”观点的家庭中,此比例为86.92%,两者相差悬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12-16 09:30:36
很不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2-16 10:19:28
kai0261 发表于 2014-12-16 09:30
很不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2-16 10:58:33
挺好的文章,学习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