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基因农业网组织了一场品尝转基因玉米的科普活动,引发了两位知名人士方舟子和崔永元在网络上的大辩论。尽管两位知名人士都在网络上有强大的影响力,但他们的知识背景,从事的职业却各不相同,注定这场辩论不是对等的,或者说不是一场针对转基因技术和产品本身的科学辩论。
首先满怀善意的揣测,并不具备生物学背景的崔永元可能有这么几个目的参与这场辩论。首先,他自己对转基因怀疑,想通过辩论了解更是事情真相;其次,他认识到目前社会大部分民众对转基因也是怀疑甚至恐慌,他想通过辩论,来帮助民众消除这种恐慌。或者两个目的兼而有之。以崔永元做央视调查节目这么多年的经验和他睿智的大脑,我相信,他只要多花一点时间和主流专家面对面讨论,他一定能很快理解什么是转基因,为什么需要转基因。这场辩论,后来偏移到争论我们应该以什么方式进行科普挺有意义。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说话做事的方式,我们可以毫不留情的批评对方内容的错误和事实的出入,但我们应该尊重彼
通过转基因技术,我们可以做到少用化肥,少打甚至不打农药,生产更加高产更加优质的粮食来满足我们不断增长的需求。我们所熟知的黄金水稻,品质优良,可以提高维生素A源的含量。转基因还可以让农产品更加便宜,比如我们国家现在大量进口的转基因大豆,就是因为其更便宜和产油量高而被加工厂商和普通民众所欢迎。目前我们国家进口转基因大豆的量已经是我们生产量的4倍之多,可以这么说,如果我们不进口转基因大豆,我们将面临无油可吃的局面。在中国的今天,几乎没有人能避免使用转基因大豆油,因为它不但价格便宜,更加安全而且不可替代。比如相对于价格昂贵的花生油,它存在黄曲霉素超标的概率更低,而黄曲霉素是一种强致癌物。
在方舟子和崔永元这场辩论中,崔永元获得了压倒性的支持,这不是崔永元的胜利,却是社会的悲哀。同时也提醒我们,我们应该更加负责任和更加积极的科普,并且要有更多的人来科普。现在社会有一种普遍而且奇怪的现象,任何观点和结论出来,不管是谁提出,反对总能首先赢得掌声。司马南在这场辩论中作为旁观者感慨:“须知,科学结论并非来自于‘少数服从多’”。司马南作为一个非科学专业人士,但他以他所一贯坚持的科学精神,认为方舟子所坚持的代表了主流科学观点,并相信之,值得我们每个人尤其是具有巨大影响力的社会知名人士学习。
转基因科普就是一个少数人说服多数人的过程,正因为艰难,才体现了其意义。建国初期,我们一切向苏联老大哥学习,科学也如此。在那个时候,遗传学有两个尖锐对立的观点,一个是来自前苏联的“米丘林学派”,一个是来自资本主义美国的“摩尔根学派”。为了政治正确,那时候很多老师明知道“米丘林学派”是错误的,也只能遵从或者闭口不言,但仍有极少一部分,不屈服于“权贵”,极力抗争。中国玉米遗传育种的奠基人,李竞雄先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不屈服的抗争者,李先生作为少数派,最后被剥夺教书育人的权利下放到边远农村,住在牛棚,但他仍然不忘他所坚持的正确理论,并付诸于实践,多年后,在某位领导人的关照下才回到学校,培育了中国到今天为止推广面积最大的玉米杂交品种,并引领和发展了中国的玉米遗传育种事业,可以说他的贡献不亚于杂交水稻对中国农业的贡献。为什么李竞雄先生在遭受了如此残酷的精神和肉体的折磨之后仍然能如此坚持,回答让人震撼,“一个人如果明明知道那是对的,而不坚持,他会更痛苦!”(源于千人智库,EWW141217ZY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