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沪港通开通一月之际,中国内地A股较香港H股的相对估值升至自2011年11月以来新高。
AH股溢价指数跟踪的是那些在上海和香港两地同时上市的公司。该指数的计算方法是用A股估值除以H股估值,该指数衡量的是中国投资者在内地和香港购买同一家公司股票支付的溢价水平。
周二,AH股溢价指数飙升了4.4%,上海股市上涨2.3%,至3年半新高,而恒生指数则下跌1.3%。
周三盘中,上海股市再度上涨1%,香港股市下跌0.2%。因此两市价差又被拉大2.7%,这促使AH溢价指数自2011年11月以来首次突破120。数值超过100表明A股与H股同价;如今该指数位于123,这表明中国内地投资者支付的价格比购买H股的投资者高出23%。
该指数的5年均值为103.5。
很多分析人士曾认为,在“沪港通”开通后,两个市场的价差将消失。例如,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分析师曾在今年4月预测,“我们认为,在两地上市的A股和H股之间的价差应会迅速缩窄。投资者可能会考虑购买较A股有大量折让的H股。”
但“沪港通”机制下的成交额迄今一直令人失望。中国散户投资者一直不愿投资影子银行业产品和房地产,因此他们纷纷开设新的股票账户,投入巨额资金。上证综指经历了一轮“超级牛市”行情,该指数现在是今年亚洲表现最好的市场,涨幅超过44%。
香港市场却未能赶上这个势头。尽管H股市场的折让通常会吸引投资者,但看起来内地股市的很大一部分上涨并不是基于估值,相反很多人在讨论内地股市会是下一个泡沫。另外,全球股市正处于低迷状态,油价迅速下跌令投资者恐慌。
随着外国投资者开始避险,内地投资者的明智投资策略可能是利用沪港通,从两地价差中获利并购买H股。但目前,他们几乎没有显示出这种意愿。相对于不见活力的沪股通成交额,港股通的成交额更加惨淡。
里昂证券(CLSA)中国内地香港战略主管郑名凯(Francis Cheung)表示,严格的资金要求阻碍了内地投资者的脚步。他指出,沪港通要求投资者“在开始交易港股之前拥有价值50万元人民币的现金和证券。”对于多数投资者而言,这是一个主要障碍。
在我们的内地投资者调查中,90%的受访者愿意投资港股,但在50万元人民币资本的要求下,这一数量降至20%。
如果中国投资者留在本地市场而且上涨行情持续,那么A股溢价将继续扩大。接下来的问题是,国际投资者是否会被内地投资者的热情吓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