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镇化的高速推进,我国生活垃圾产生量逐年增加,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率也在逐年提高。垃圾处理处置方式通常有卫生填埋,焚烧和堆肥。
国外的成功经验
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资源短缺的影响,国外发达国家已将垃圾作为城市矿产,最大化回收资源。主要措施有:提倡分类收集和回收利用;厌氧消化回收沼气;好氧堆肥生产有机肥,补充土壤有机质;垃圾填埋场的污染控制措施不断完善,进入垃圾填埋场的有机物含量将有所限制;垃圾焚烧环评越来越严;开发磷回收利用技术;开发热处理新技术,资源高效回收。为了有效管理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各国从法律上对生活垃圾的回收利用作了明确的规定,制定了相应的标准规范,为了鼓励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的有效执行,完善收费制度,遵循“谁污染谁负担”的原则,另外还采取了不同类型的鼓励政策。
存在的问题
(1)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性质和国外相比存在很大差异,其主要特点是无机物含量高于有机物含量,不可燃成分高于可燃成分,不可堆腐成分多于可堆腐成分。
(2)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总体处理能力小,技术水平依然较低,垃圾处理设施的隐患较大,城市生活垃圾污染依然较严重。另外,一些城市在建设垃圾处理设施时只重视垃圾的消纳,而忽视了污染控制设施的建设。
(3)尽管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焚烧技术已实现国产化,技术已相对成熟,但是垃圾焚烧项目和国外大多数国家一样,存在选址难,环评要求高,老百姓认知度低等问题。同时由于空气污染的现状,对尾气处理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处理成本不断提升,需要有合理的费用机制和有力的监管体系来保障。
(4)传统的城市生活垃圾堆肥技术,由于我国垃圾的特征,分拣技术还不过关,导致堆肥产品质量难以保证,产品销路不畅,加上臭气等二次污染等问题,是该技术的发展应用受到限制,有些企业难以维持正常运行。
(5)国外发达国家对生活垃圾处理已实现资源化利用,高效资源化利用已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由于我国垃圾管理起步较晚,目前垃圾处理处置还处在提高无害化处理率的阶段,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利用率低,差距很大。
(6)在垃圾处理产业中,尽管我国标准很严格,但可操作性差,严格的标准缺乏技术和资金的保障,如垃圾卫生填埋场的渗滤液的标准等;
(7)ZF管理部门较多,相互之间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政策,资源高效整合还有待提升。
几点思考:
一、明确垃圾处理处置,源头减量的发展方向。
在管理政策层面应强化生活垃圾的源头减量,制定相关政策来鼓励引导。在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系统选择中,应该遵循“源头分类、源头减量、源头资源化”的原则,注重垃圾源头的管理,环保和城市规划部门应密切合作, 尽快推行城市垃圾的分类管理,控制产生总量,鼓励废物的回收利用。
二、加强ZF部门的协调,完善规范和标准。
垃圾处理处置资源化利用需要有多个部门的协作和协调,因明确责任主体,制定和完善相应的规范和标准. 指导垃圾处理处置领域的技术、产业、政策法规等领域的工作。
三、完善垃圾处理处置产业化政策。
由于垃圾处理处置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投入和政策配套,需要制定垃圾处理处置设施建设和运营的保障性、鼓励性措施,引导和推动产业健康发展。在现有的政策基础上进一步根据趋于严格的处理处置标准和要求,完善收费保障政策、财税优惠政策、投资运营政策、行业监管政策等方面强化产业政策, 逐步完善垃圾处理处置的合理收费体系。
四、积极鼓励垃圾资源化回收利用的发展趋势。
城市垃圾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氮、磷等资源,不仅可以提取生物质能源,而且通过土地利用,还可以补充土壤有机质、防止土壤矿化、补充氮、磷等营养元素。因此,利用我国目前垃圾处理刚刚起步的契机,应积极鼓励城市垃圾的资源化利用,采用优惠的补贴政策如再生能源、碳减排交易等手段,加强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技术开发与推广。
五,加大城市垃圾处理处置领域的科研投入,鼓励新技术的开发和示范。
近年来随着我国垃圾处理处置形势严峻,国家、,企业和高校在垃圾处理处置新技术开发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垃圾处理技术还远远满足不了巨大的市场的需求,特别是在垃圾资源化利用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技术和装备相对落后加大对垃圾处理处置资源化利用的标准规范研究、新技术开发和重大装备的产业化研发投入,有计划的建立一批新技术的示范工程, 利用我国巨大的市场需求优势,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为我国城市垃圾的资源化回收利用提供技术支撑,使“城市垃圾”变成“城市矿产”。(源于千人智库,EWW141218ZY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