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学(理论版)
1562 3
2008-08-22

金融市场参与者理解各种事件,一条主要途径是与过去进行对比。次贷危机最初爆发时,人们普遍认为它是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最危险的金融危机。此中含义是,避免将早期危机转变成宏观经济灾难的政策失误很关键。从中得出的教训是,要避免过分紧缩的货币政策,这一点很重要。

如今,随着通胀不断上涨,人们流行将其与上世纪70年代的滞胀相比,而非30年代的通货紧缩。而这一次,此中含义是,决策者避免以前的错误很重要。就这个问题而言,过去的错误意味着放任通胀预期的货币政策。

事实上,恰恰由于市场参与者和决策者都清楚这段历史,两种类比都有误导性。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告诉我们,金融史从不以相同的方式重复。生化学家能够重复试验,是因为分子不会学习。各国央行官员则无缘这样享受。

上世纪30年代,致命的错误就是美联储(Fed)没能认识到自己作为最后贷款人(lender-of-last-resort)的责任。结果不仅导致金融危机,还有美国价格水平的崩溃(1929年至1932年间下跌了21%)。由于对食品和石油等大宗商品的需求缺乏弹性,这些商品价格下降的速度甚至比整体价格水平更快,使初级生产商陷入了困境。

而且,由于其它货币按金本位制度下的固定汇率与美元挂钩,美国通货紧缩引发了外国的通货紧缩。随着美国需求疲软,其它国家发现本国货币被高估。面对通货紧缩危机,它们被迫提高利率。通过提高利率,外国将通货紧缩转移回美国。只有当它们与美元脱钩,并允许其货币贬值时,通货紧缩才消退。

目前的不同之处在于美联储了解这段历史。事实上,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Ben Bernanke)曾就此论题著书。出于对这种类比的认识,他所领导的美联储针对次贷危机做出了积极的最后贷款人举措。如果有任何问题,可能是其受这种类比的影响过于深。美联储的失误在于,在大幅降息的同时延展了信贷安排。基于一定的惩罚性利率自由发放贷款,可能更加合适。更高的利率会使其紧急信贷更加昂贵,并会使借贷更有针对性,且缓解通胀压力。

美联储的应对措施迫使其它采取管理汇率制度的央行(主要为亚洲国家)进口通胀,而非通缩。这些国家的货币已被低估,而不是高估。随着实际利率的下降,这些国家如今正将通胀转移回美国。与上世纪30年代全球通缩导致大宗商品价格崩溃相比(那些大宗商品出口国的经济因此垮掉),我们目前通胀的影响正相反。这一次,初级生产商是最大的受益者。

解决办法是什么?新兴市场需要进一步收紧货币政策,以降低通胀。它们需要重估对美元的汇率,以规避来自美国的通胀压力——正如它们在上世纪30年代需要贬值货币,来保护自身抵御美国的通缩。我们已看到正确方向上的小小进步,例如韩国央行(Bank of Korea)与印度尼西亚央行(Bank Indonesia)最近同意加息。但仍需要更多的措施。

美联储的处境更艰难。如果它现在收紧政策,它将面临加剧经济衰退的风险。如果它不这样做,则要冒着摧毁经济信心和促使美元崩溃的风险——尽管最近情况有所好转,但仍可能发生。此时,历史类比很直接。上世纪30年代,美国需要扩张性政策来抵御萧条,但又担心过度的举措会挫伤市场,并动摇美元汇率。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亲自负责这一过程,每天早晨坐在床上吃早餐时制定新的美元汇率。事后再看,他的判断很明智。

人们希望,历史会对美联储做出有利的评判。历史学家詹姆斯•布赖斯(James Bryce)曾写道,历史最主要的实际作用,就是向我们提供貌似有理、但很表面的历史类比。他说对了。或如马克•吐温(Mark Twain)更为散文化的描述:过去也许不会重复,但会回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8-8-22 07:38:00

以史为鉴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24 17:20:00
xiexie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25 09:07:00
货币战争中说,美联储是私有银行,是真的吗,谁来解释一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