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节对经济有益?英国《金融时报》
蒂姆•哈福德
圣诞节对经济有益吗?光是提出这个问题我就感到内心阴暗,因为如今有很多宣传活动试图将减肥、同性恋情侣平等q利、终结种族z义和治疗痴呆症冠以“有益经济”之名。这些的确是好事,但仅此而已。说它们有益经济,则是善意的无稽之谈。经济发展的目标是人类繁荣,而不是经济本身。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先提出两个互不相关的问题:圣诞节是否能提高国内生产总值(GDP)?圣诞节的热闹是否有好处?
GDP的问题更容易回答。很明显,由于圣诞节的缘故,我们在12月的花销更大。但圣诞节是否提高了一年中的消费者总支出,答案则没那么明显。换句话说,如果没有圣诞节,我们是否还会享受烤肉大餐,为自己和别人购买礼物,只是把钱花在平时罢了?也许如此,但圣诞节能推动总体消费增加,这一点似乎是站得住脚的。
如果这种猜想成立,那么圣诞节的确能在衰退条件下提振经济(过去四五年的每个圣诞节都在衰退中度过),因为它促进了消费支出,利用了闲置资源。但在更加正常的状况下,圣诞节却是严重的资金浪费,它吸走了用于生产性投资的资源,所以我们投资的不再是宽带和高速铁路,而是无足轻重的装饰品。谁曾想到圣诞节和凯恩斯主义之间会存在诸多共同点?
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圣诞节对人们是否有益?圣诞节互相赠礼有着积极的影响:赠与者和受赠者心情愉快。但也有消极的影响:很多礼物挑选不当,浪费了大量本该得到更好利用的劳动力、能源和原材料。步《吝啬鬼经济学》(Scroogenomics)著者、经济学家乔尔•瓦尔德弗格尔(Joel Waldfogel)之后尘,我曾经多次写到这个话题。我自己也没料到的是,我的结论有些妥协:人们应该继续赠礼,但要让礼品小巧、廉价,并努力赋予它们真正的情感价值。
不过,圣诞不只是赠礼与吃喝。它是“整齐划一”的赠礼与吃喝,而这种“整齐划一”利弊参半。正因为几乎所有人都融入了奥运精神,奥运会和残奥会才拥有更大的乐趣;但高峰期的M25(伦敦绕城公路——译注)和夏季假期第一天的斯坦斯特德(Stansted)机场很难让人高兴起来。我喜欢空荡的列车车厢,但不喜欢空荡的餐馆或夜总会。
对于年幼的儿童和同样对圣诞节兴奋不已的人们来说,圣诞节的正面外部效应可能远远超过其负面外部效应——想想大街上的装饰品、圣诞老人带来的喜悦和长假期吧。但对其他人而言,圣诞节的人山人海就没那么有趣了。
面对着圣诞节大潮,人们不妨反其道而行之。将圣诞节的标志性活动挪到一年内的其他时间,这样做看起来怪异,但好处多多。我并不是说在1月促销期间就买好来年的圣诞礼物。我的意思是在4月或10月给老朋友写信、寄贺卡,偶尔给亲友送去一份不需要任何理由的惊喜礼物,而不是任由送出的礼物和卡片在圣诞节堆积如山的礼物和卡片中埋没。刘易斯•卡罗尔(Lewis Carroll)在发明“非生日聚会”(un-birthday)时,用意非常明确。
当然,我们应该让一整年都充满着轻松欢快的圣诞心态。但现在我却变得多愁善感——这种态度与经济学家太不相称了。
译者/刘鑫